加温毯保温在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2-15 21:53陈力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低体温

陈力群

【摘要】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保温在开腹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胃镜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盖被保温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充气加温毯保温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术瞬间的体温变化情况及低体温发生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体温变化,术中及术后瞬间体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与手术前相比,凝血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凝血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肠开腹患者充气加温毯的保温方式,可以促进患者体温的稳定,减少低体温的出现,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保持正常。

【关键词】 胃肠手术; 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129-02

胃肠开腹手术中,由于手术室室温、麻醉、输液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发生概率基本上可以到60%以上,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患者失血量过多而不得不增加输血量[1-3]。从而使得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加长,出现感染的概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4]。为此,笔者所在医院着手研究了不同术中保温方法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概率造成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并治疗的80例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排除标准:(1)术前体温超过37.5 ℃或低于36 ℃的患者;(2)自身具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5]。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3.2±2.7)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6岁,平均(42.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首先给所有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加盖棉被的保温方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充气加温毯的保温方式,温度的设定值为41 ℃。两组患者的保温均从麻醉开始时执行,到手术结束停止。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后出现低体温(即低于36 ℃)的概率。(2)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温变化情况

手术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 min及术后瞬间,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凝血指标的变化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与手术前相比,凝血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凝血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30 min及手术结束瞬间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低体温发生概率

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体温低于36 ℃的有12例,低体温概率为30.0%,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体温低于36 ℃,低体温概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手术部位感染概率

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25.0%,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导致围手术期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状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手术过程中实施的麻醉抑制会使得人体产热能力下降并引发血管扩张,这是导致胃肠开腹手术进程中出现低体温的最为重要的原因[6]。另外,手术室内的温度普遍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量流失的速度,从而促使人体散热功能严重失衡,最终引起核心体温的下降;同时,腹腔的开放、输液及输血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对患者的核心体温造成影响。在胃肠开腹手术过程中,低体温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现象,但临床上那种单纯依靠盖被子来达到保温目的的做法通常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研究显示,给予患者盖被保温的方式,会导致他们的核心体温在手术过程中不断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低于35 ℃,出现低体温现象的概率高达50.0%[7-8]。

相关研究表明,核心体温过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同时还会会给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9]。只有保持良好的凝血功能,才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手術中的失血量。有研究显示,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体温,它主要表现在,低体温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方式,阻碍了对患者手术部位的血和氧气的供应,与此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胶原的合成,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耗量,使得患者出现更高的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10]。endprint

笔者所在医院在研究中发现,给予观察组患者充气加温毯的保温方式后,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中,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凝血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概率及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充气加温毯的保暖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并降低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

总的来说,在常规的盖被保温的基础上,给予胃肠开腹患者充气加温毯的保温方式,既可以保持患者体温,减少低体温情况出现的概率,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保持正常的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粉玲,谢岚.充气式保温毯在术后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25-27.

[2]方子乔,耿蕊,孙悦,等.保温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7):30-32.

[3]聂玲,姜涛,李朝阳,等.充气式保温毯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寒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74-76.

[4]骆珠琴,林小茜,蔡琼珠,等.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充气式保温毯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60-161.

[5]吴荷玉,吴丽,蹇琳,等.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1):31-35.

[6]曾鹏,李菊芬.充气式保温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57-360.

[7]李一君.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6):194-196.

[8]李菊芬,曾鵬.充气式保温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对减少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5-146,149.

[9]张文燕,朱笑笑,杨巾夏,等.充气式加温毯预防危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42-143.

[10]秦勤.充气式保温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37-238,241.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体温
早期保温护理干预对儿童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风险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的探讨及加温输液的临床应用
围术期复合保温护理对早产儿中心体温的影响
专项护理措施在预防开胸手术低体温方面的效果研究
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对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