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7-12-15 15:38董晓芬邵康鑫
职业·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计算机

董晓芬+邵康鑫

摘 要:本文首先从获取信息的意识、信息知识内涵、信息能力培养与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剖析信息素养的含义;其次,在信息素养内涵基础上剖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最后,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方面分析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计算机 文化基础课堂实施 信息素养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浅谈素质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课题编号:16SZJ056)研究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知识体系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相符,若能把握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必定会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上一层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使问题得到解决。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主要表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过滤和使用的自觉程度。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信息特点、种类、效应、传播方式等方面。信息能力主要指人们根据其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综合能力,是信息素养最核心的要素。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和法律规范,是信息素养的保证。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较薄弱

现在已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多数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大学生辨识不出信息的价值,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也就缺乏获取、加工及利用信息的需求与意识。

2.信息知识不够全

大学生的信息知识与自身的学习水平、高校开设的课程息息相关。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仅少数专业开设了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且课时通常较少,学生只能感性地接触一些概念性知识,不能深层次地学习和实践。加之学生、教师对该类课程的重视度不是很高,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知识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3.信息能力较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忽略信息途径去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少数学生具有利用知网、百度百科等信息工具搜索资料的意识,但大部分学生整理、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弱,没有养成系统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4.信息道德水平不高

在网络迅猛發展的今天,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畅所欲言、转帖等。在此过程中,利用网络发表不实言论、盲目转发别人的观点、窃取他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亟待提升。

以上种种表现均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待提升。

三、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课堂实施

据调查,我国尚未建立完善信息素养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给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仅少数高校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多数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担负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学内容要与专业紧密结合、与生活息息相关,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利用Excel软件统计上月网店的销售报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录入、表格的个性化设计、函数的使用再到图表的生成,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去完成。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利用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等教学辅助平台。利用互联网、知网检索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尽量采用小组讨论法、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使用新的信息工具,如手机客户端等,进行知识的获取。

3.构建学生自主课堂

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填鸭式”课堂模式,把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师为主体的观念,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启发学生,解放学生思维和头脑,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设计、实践;其次,建立自主建构的课堂环境。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主题、发挥所长。教师多给学生展示机会,并对作品给出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构建多维互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延伸到更广的领域,从而使信息技能真正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能采用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考核方式,也可以引入大赛或者技能证书认定等考核方式。只需规定获得什么奖项或者考取什么技能证书即可得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分,免去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更具有客观性,更能了解学生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对新软件、新技术产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为数不多的信息技术与日常办公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一定要巧妙进行教学设计、紧抓教学实施过程、注重教学评价;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传授学生信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华.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2]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等.WEB2.0环境中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拓展——基于网络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1(4).

[3]张超,孟莉,耿涛.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计算机教育,2009(5).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