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朋+陈可
摘 要:在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中较多地关注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与有效性,较少关注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尤其缺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相关研究。文章以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从教学任务量的刚性、评教目的、评教过程以及评教结果等方面,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从教学任务量弹性化、学生评教目的弹性化、过程弹性化以及结果弹性化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学生评教;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59-03
学生评教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意义在于能为高校改进教学质量和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消极意义在于可能会打击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2-3]。学生评教研究中较多地关注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研究较少地关注学生评教在不同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的差异性。相对于高校中年教师来讲,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上相对不足,高校青年教师可塑性和发展性较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评教结果具有动态性,现有研究则较少关注这种动态性。文章以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弹性视角提出优化路径,这对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
2014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人数占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了57.6%[4],高校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力量[5]。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较高,但是在教学方面存在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技能不够、教学经验缺乏等问题[6]。与高校中年教师相比,高校青年教师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上,主要体现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具有成长性。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当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如果忽略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则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教学能力相对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具有较高学历,较高学历可能意味着其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不一定意味着他们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岗位,尤其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的高校青年教师。相对于高校中年教师而言,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过分依赖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等问题[7];其次,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科研的和教学的主力,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的关注度偏高,而教学的关注度偏低;最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需要较长时间,教学能力提升相对缓慢。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花费4—5年的时间,才能胜任教学岗位[8]。
(二)具有成长性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从高校走进高校,需要完成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逐步熟悉适应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9]。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与成熟期,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0]。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表明其可塑性和变化性较大,高校管理规定的刚性则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制度兼顾到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涉及高校青年教师的管理规定应体现差异性。
(三)面临多重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原因,面临着成家立业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无疑加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首先,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存在压力对待遇的期望相对较高,实际情况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与其他部分职业学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落差,导致工作压力增大。其次,高校青年教师所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相对有限,个人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最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不高,因而具有较大的职称晋升需求[11],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科研压力,有些高校甚至把職称晋升与学生评教情况直接挂钩,造成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教学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任务量的刚性未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
教学能力
教学任务量与教学能力的不匹配导致了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将导致最不擅长教学的教师却承担较大的教学任务量。一方面,教学任务量的刚性意味着授课内容的多元化,有些高校存在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超额,同一学期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量,教学任务量的刚性无疑加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疲于应付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以保障;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能力不足,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的经验明显不足,特别是针对部分学生不经常上课和上课的学生玩手机等课堂现象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从长远来看,教学任务量的刚性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二)学生评教目的未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利益
学生评教的目的主要是教学管理、人事决策与教学改进。实践中部分高校只关注了人事决策,忽略了教学管理和教学改进目的。有的高校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教师人事决策制度相挂钩,制定出学生评教“前10%和评教后10%”、“一票否决制”、“末位淘汰”等规定,使学生评教目的沦为了区分教师优劣的工具与标准,这些做法显然扭曲了学生评教的目的。这些规定固然在客观上对高校教师改进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未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利益。首先,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性决定了学生评教目的主要是教学改进,通过学生评教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而将学生评价结果与教师考核直接挂钩显然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其次,学生评教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单地把评教结果与高校青年教师直接利益挂钩,极易导致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妥协,例如降低教学难度和试卷难度,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后,从学校教学管理来看,评教目的统一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成绩,但是对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是否统一适用值得商榷,评教目的统一忽略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因此,极易损害高校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endprint
(三)学生评教过程忽略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性
大部分高校学生评教一般安排在上学期结束前下学期开始前,评教大多采用评教指标,评价结果一般为终结式评价。首先,终结式评价忽略忽视过程性评教和非指标式评教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改进作用;其次,终结式学生评教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最后,期末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评教,教师改进与否对学生意义不大,进而影响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学生评教结果即使是准确、客观的,也存在事后诸葛之嫌,没有留给高校青年教师及时改进的机会,忽略了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性。
(四)学生评教结果未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差异性
有的高校直接根据评教结果统一排名,甚至根据排名选出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这种刚性的评价结果排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班级规模大小、人数多少、年级高低、试卷难以测度等因素均影响学生评教结果,同一学期不同教师教授课程门数、授课学生数差异较大,直接根据评价结果排名缺乏科学性,100名学生的评教结果是否与30名学生的评价结果直接排名值得商榷;其次,高校中年教师与高校青年教师评教结果的统一排名缺乏可比性;最后,部分高校将学生评教结果在全校范围内排名,不仅没有考虑学科差异,而且也没有考虑高校青年教师的差异性,这导致学生评教结果适用范围值得商榷。
三、“弹性”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
中的优化路径
(一)教学任务量弹性化
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任务量和配套的绩效分配政策,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不同年限的高校青年教师,制定弹性化的教学工作量,避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相对不足时过多承担教学任务量,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有充足的实践和精力将每门课都认真地教好。此外,落实教学任务量减免和折抵政策,实施较为灵活的教学任务量的考核,配套的绩效分配方案更为灵活,避免单纯的教学导向,从而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政策保证和物质保证。
(二)学生评教目的弹性化
学生评教目的定位不同,其运用效果也不同。学生评教目的包括奖惩目的(人事决策和教学管理)和促进发展目的(教学改进)。多元化学生评教目的旨在抛弃传统奖惩(人事决策和教学管理)做法,学生评教以奖惩(人事决策和教学管理)为目的,考虑到奖惩人数有限,极易导致大部分中间层次高校教师被忽略。在一定范围内应承认奖惩为目的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性决定了学生评教的目的应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学生评教目的弹性化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学生评教目的非功利化。考虑到学生评教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评教目的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评教结果与高校青年教师的利益相挂钩。功利化的评教目的极易扭曲学生评教的本意,导致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妥协,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来看,学生评教目的非功利化有利于不断地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评教过程弹性化
学生评教指标的弹性化。高校学生评教指标是一个完整系统,包括指标终结式评价和非指标式过程性评价。目前高校大多采用指标终结式评价,较少采用非指标式过程性评价。指标式终结式评价结果侧重于量化评价,非指标式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质性评价。高校应充分发挥两种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改进作用。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性,需要从非指标式过程性评价入手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学生评教指标。高校要改变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导向,更多采用指标终结式评价和非指标式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教指标。
学生评教时间的弹性化,高校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学生评教时间,可以考虑将现行学生评教时间由期末改为期中和期末。期中评教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利用教学反馈机制,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及时提高;期末评教有利于及时反馈高校青年教师的改进效果,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系统总结和改进,从而避免事后诸葛之嫌,评教的客观性也会进一步得以保证。高校青年教师可以根据两次的教学反馈优化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从而充分考虑到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性。
学生评教形式的弹性化。学生评教除了利用网上评教,可以根据学生信息接收偏好,借助客户端、微信等形式进行学生评教,以便全方位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生评教形式的弹性化有利于避免学生网上评教的随意化和应付心态。利用多种评教形式进行评教,使得学生评教结果更为客观和准确,真正实现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助。
(四)学生评教结果弹性化
学生评教结果解读的有限性。评教结果应当注意区分总结性结果和形成性结果,改变“重评价轻发展”的做法,避免挫伤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认识“有效教学”与“好教师”,解读评教结果时注意学生评教结果适用的有限性,除了学生评教总分,还应详细了解教师的教学轮廓,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有限解读学生评教结果,不过度解读,避免混淆“有效教学”与“好教师”。
学生评教结果排序的差异化。考虑到学科差异,建议取消全校范围的评教结果的排名。即使需要排名,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应当谨慎使用排名结果。评教结果排名应当是专业学科内部的排名,同时要考虑学期内课程门数、班级规模、授课人数等因素。评教结果排名要注意区分高校中年教师和高校青年教师,体现高校中年教师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排名的差异化,避免不加区分的统一排名。
学生评教结果的报告化。高校管理部门在汇报学生评教结果时,避免只汇报分数和学生的意见,而应形成一份评教结果报告。学生评教结果报告类似于体检结果报告。学生评教结果的报告包括评教总分、学生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学生评教结果的报告化用于帮助高校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 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2]林光彬,张苏,樊彬彬.大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逻辑—— 来自调查研究的证据[J].教育研究,2012,(10).
[3]姚利民等.高校学生评教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 社,201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 [EB/OL].[2015-08-28].http://old.moe.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201412/18 1694.Html.
[5]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的意见[Z].教师(2012)10号.
[6]张慧敏,王宝林.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15,(13).
[7]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 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8]Kreber C.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grad- uate educ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1,(86).
[9]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 究,2008,(2).
[10]张野,关彦,关吉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状况调查 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1]姜捷.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對策思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