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态度、意愿到行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分析

2017-12-15 17:56张敏赵雅兰张艳
现代情报 2017年9期

张敏 赵雅兰 张艳

[摘要][目的/意义]探究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科技引文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形成路径。[方法/过程]在整合知觉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引文态度、引文意愿和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选取8所高校的78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338份有效问卷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正向影响引文态度;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影响,引文态度和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意愿;引文自我效能和引文意愿正向影响引文行为。

[关键词)引文行为;形成路径;人文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研环境日趋成熟,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突破。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论文数达8286篇,占世界的15.2%。然而与庞大的科技论文数量相比,科研成果质量和被认可程度仍存在诸多问题,而与之相对的是学科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相较于其他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因其研究主题的相对制约性、研究方法的相对模糊性,导致了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相对劣势的话语地位。而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恰恰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在中国逐渐走向强盛的过程中,如何让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出更强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通过学习科技论文来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引用前人文献来构思自身的论文写作,这种引证方式正是科学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引文行为来助力于科研成果,是科研机构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需努力解决的问题。Kochen发现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动机较复杂,引文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由于学科属性的不同,引文行为也会存在显著差异。马颖等嘲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领域具有更多的主观成分和更低的理性程度,因此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文行为的特性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研究结论。因此,本研究聚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从态度、意愿到行为的形成路径展开分析。

1文献综述

国际社会对科技引文行为的研究起源较早,20世纪60年代后期,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而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将国外经典理论和我国具体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的研究。以研究方法为划分标准,可将科技引文的研究归纳为以下两类。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法等规范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形成的直接描述研究。Gilbert发现引用文献的行为是为了说服他人。Prabha问卷调查了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发现其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低于总文献的三分之一。Liu对中国物理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引文行为具有独特性、个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Jamali对国际期刊作者的调查发现,欠发达国家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行为与外部因素(如期刊声誉、作者声誉等)更相关。Luzon研究了大学生的不恰当引文行为动机。马凤等采用问卷调查探析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的真实动机。邱均平等利用量表式问卷实证分析了科技引文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等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形成的间接解释研究。早期研究主要依靠人工对引文内容进行分析,如Garfield通过研究引文在文本中出现位置和频次和上下文情境等分析了引文间的关系。Eade等发现社会科学和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引文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获取文献全文本变得更便捷,文本挖掘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Small等将高引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发现可以更明确地揭露知识基础。苏金燕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文行为的探索得出和Eade等相似的结论,即学科差异显著存在。Compos等分析了开放获取和封闭获取的期刊论文,来探索青年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Datig以社会科学领域本科生的论文为研究样本,发现学生对期刊论文的依赖程度很高且教授们对其引文行为的影响很大。

在分析已有研究文献后发现,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深入研究:(1)聚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引文行为分析。已有研究多对引文行为不加以学科区分而笼统地进行整体分析。实际上已有研究指出不同学科领域的引文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特定学科领域展开深入分析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2)针对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的全路径分析。已有研究多基于文献内容分析的方法,缺乏采用规范性实证分析方法对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做全路径描述,需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通过纳入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可更直观地反应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同时也为引文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基于知觉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来探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技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实证研究结果对规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行为、提高其科研成果显示度和学术声誉,进而提升科研结构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具有积极意义。

2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知觉理论是心理学范畴内的重要理论,认为客观事物对个体感官有直接作用,且个体大脑将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个体依靠知觉来感知世界,知觉又反作用于个体的行为态度。本研究认為引用文献的整体内容信息(如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等)对科研工作者的大脑会形成刺激,从而影响其对引用文献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即引文态度)。TPB是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加以扩展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解释个体的一般决策过程。本研究首先根据知觉理论将文献信息分为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两方面,再基于TPB对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从态度、意愿到行为进行全路径分析。

2.1引文态度的假设

根据Au等的研究,本研究将文献质量定义为科研工作者所引用文献内容的信息质量,有准确性、新颖性和相关性三个衡量指标。臧焰嘲指出引文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Brooks指出科研工作者确实存在偏好引用最新文献资料的现象,并以此来突显其搜集文献资料的新颖度。Smith发现施引文献和被引文献在内容上的相关性是引文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且文献是否被引与其质量呈正相关。因此,本研究认为文献质量越高,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态度越好。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endprint

H1:文献质量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态度。

本研究将文献声誉定义为除内容之外的能体现该文献学术水平的其他除科研工作者所引用文献本身内容以外的特征,有作者声誉、期刊声誉和机构声誉三个衡量指标。Kling等指出期刊声誉和机构声誉是科研工作者衡量文献价值的重要指标,且在自由出版或弱审查出版时,作者声誉可能是科研工作者对文献评判的主要因素。Gilbert发现科研工作者在引用他人文献时倾向于选择权威作者所写的论文。Condie指出引文行为中存在二八定律,当文献具有较高的外在声誉时更容易被更多的人引用。因此,本研究认为文献声誉越高,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态度越好。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文献声誉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态度。

2.2引文意愿的假设

主观规范是指个体执行某特定行为而感受到来自重要群体的压力。在本研究情境下特指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意愿和引文行为会受到所属科研团队重要成员的影响,由群体氛围和领导支持加以描述。Kexiang等认为群体氛围是指科研团队成员所形成的心理气氛,可以加强成员彼此间的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Abdulkarim等认为领导支持是指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对科研工作者引用某文献的支持程度,并证实了领导支持是影响意愿的主要因素。Kaplan发现教授对学生的口授行为对其文献引用有很大的影响。团队重要成员的指导和建议确实对其引用文献的实际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意愿。

态度是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喜恶的感受,包括工具性和情感性两种成分。在本研究情境下,引文态度是指科研工作者对文献引用行为的认知评价以及情感反应。Wixom等研究个体信息技术使用行为时发现态度能显著影响行为意愿。因此,本研究认为科研工作者对引文行为的态度越积极,其引文意愿越强。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引文态度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意愿。

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关键要素,属于知觉行为控制范畴内的因素。胡兵等的研究中即通过自我效能来反映知觉行为控制。因此,本研究定义引文自我效能来反映引文行为中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科研工作者对自身完成引文行为的能力评判和感受。在本研究情境下,引文自我效能可分解为引文信息检索自我效能和引文信息甄别自我效能,科研工作者对自身引文信息检索和甑别的能力越肯定,则其引文自我效能越高。TPB指出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有重要影响,这一关系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因此,本研究认为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自我效能促进其引文意愿的产生。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意愿。

2.3引文行为的假设

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素养和语言技能均能影响其引文信息检索能力和引文信息甑别能力。Luzon指出学术素养水平低、语言技能差会导致不恰当的引文行为。Soper等指出引文行为能力(如获取文献能力、语言能力因素等)会影响引文行为。TPB指出知觉行为控制是实际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因此,本研究认为引文自我效能对引文行为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行为。

意愿是指个体执行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判断。TPB和沉浸理论都指出意愿是实际行为的直接决定要素,即个体的行为意愿对实际行为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这也得到了学者们的研究支持。因此,本研究认为引文行为的意愿越强,越可能采取实际的引文行为。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引文意愿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行为。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研究设计

3.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包括人口统计量和变量问项两个部分。其中,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涉及样本的性别、研究领域、学历、研究經历、发文经历等。问项主要涉及研究假设和模型中出现的变量的,为保证问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所有潜在变量题项均借鉴自前人研究文献,并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境进行了调整或改编。其中,文献质量的3个问项借鉴了Au等的研究,文献声誉3个问项借鉴了Jamali等的研究,主观规范的2个问项借鉴了Venkatesh等的研究,引文态度的5个问项借鉴了Deng等的研究,引文自我效能4个问项借鉴了OCass等的研究,引文意愿2个问项借鉴了Seba等的研究,引文行为的3个问项借鉴了邱均平等的研究。变量问项均采用Likert 7级量表测量,1-7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递进程度。为保证问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问卷前测部分选择了来自6个科研团队的30名成员和3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经过反复修订直至误差在可控范围内。问卷前测的实验记录显示,有效问卷完成时间分布在3分40秒到7分15秒之间,因此本研究认为填写时间低于3分30秒的问卷无效。

在大规模问卷访谈部分,本研究选取了包括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8所高校共78个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等近12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样本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等,多元的样本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正在国外进行访学研究或正在国内参加会务工作、项目调研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主要采用线上渠道,便于实际接触科研团队的由本研究小组成员联系好团队负责人后协商时间采用实地调研、集中访谈的线下渠道。最终收回362份问卷,删除填写不完整、答案过于集中以及回答时间过短的问卷,最终获得338份有效问卷,其中线上191份,线下147份。人口统计显示,线上、线下的男女样本分别为47.8%和52.2%,比例大体相当,可进行整合,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的研究对象占84.2%。endprint

3.2测量模型检验

本部分利用统计软件SmartPLS2.0检验模型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Alphas(d值)和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两个指标主要用于信度检验。表1显示各变量的a值均大于0.7,CR在0.834-0.944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者指标主要用于效度检验。本研究中各变量题项均借鉴和改编自经过反复论证的经典文献,可认为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包括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表l显示各变量AVE值在0.626-0.895间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表2中对角线上的值是由为对应变量AVE值开算术平方根计算得出,对角线下方为该变量与其他变量问的相关系数,数据显示矩形框中对角线上的值均比该值下方的值大,说明问卷较好的区别效度。

3.3结构模型检验

评估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和R2值主要用于结构模型检验,显著性水平则取决于由Boostrapping算法进行1000次抽样算得的T值大小。本研究的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文献质量正向影响引文态度路径系数为0.361,文献声誉正向影响引文态度路径系数为0.269,说明对引文态度提出的假设H1和H2皆成立。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影响,引文态度正向影响引文意愿路径系数为0.390,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意愿路径系数为0.373,说明对引文意愿提出的假设H3不成立而H4和H5成立。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行为路径系数为0.477,引文意愿正向影响引文行为路径系数为0.459,说明对引文行为提出的假设H6和H7皆成立。R2代表了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程度的大小,引文态度、引文意愿、引文行为的R2分别为0.321、0.494、0.478,均满足行为学研究领域中R2大于0.2的要求,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且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4结果讨论

从引文态度来看,假设HI和H2皆成立,即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对引用文献积极态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与已有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文献的外在特征会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引文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的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文献声誉,文献质量的影响作用更大,说明影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引文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是文献本身的质量。

从引文意愿来看,假设H4和H5成立而H3不成立,即引文态度正向影响引文意愿。说明当科研工作者对引用文献的评价较高且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时,其引文意愿更强烈。而引文自我效能对引文意愿的促进作用最大,说明自我学术技能水平是引文行为意愿的重要要素。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影响,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与自然科学研究的严谨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注重观点创新从而更具主观性。此外,由于引文行为中存在着随机性引用的现象,致使主观规范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引文过程无直接影响。

从引文行为来看,假设H6和H7皆成立,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行为,说明科研工作者在引文过程中对自身引文信息检索、引文信息甄别两者能力水平的肯定程度越高,其引用文献的实际行为则更容易产生。另外引文意愿对引文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行为意愿对个体的实际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则说明提高科研工作者引用文献的意愿确实可推进其实际引用文献行为的产生。

5研究启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管理者、科研团队管理者以及科研工作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首先,学术期刊管理者应设计科学合理的稿件管理机制和期刊声誉管理机制来提高期刊质量和期刊声誉。研究结果显示,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通过引文态度影响引文意愿进而实际促成引文行为。好论文可为期刊带来高声誉,而高声誉又将吸引更好质量的稿源。针对文献质量,期刊管理者在筛选稿件时应设定较高的标准,并可針对人文社会科学特点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文献声誉,期刊管理者可对论文引证国内外经典文献和本领域内权威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明确要求。针对期刊声誉,期刊管理者可通过定期采稿、专题约稿等建立并维护与优秀科研团队的长期合作机制来确保优质稿源,此外需注重对学术道德规范的管理,通过查重系统和高水平评审专家来预防各类学术腐败问题,使期刊得以良性发展。

其次,科研团队管理者应加强团队学术规范建设,营造积极的团队学术气氛。尽管研究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科研团队管理者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依然存在部分影响,应充分利用群体氛围和领导支持。在群体氛围方面,日常的团队建设和管理除应强调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同时还应制定行为规则来引导和约束成员,使其走向积极健康的学术道路。在领导支持方面,因我国科研团队通常是以“导师制”的形式出现,尊师重教和学术流派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核心成员应注重自身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督促成员夯实学术基础并遵从道德条例。

最后,科研工作者应注重提升专业知识、科研技能和语言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我学术声誉。研究结果显示,引文自我效能对引文意愿和引文行为皆有促进作用。科研工作者对完成引用某文献行为能力的感知,根本上源于对自身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感知,因此加强所属专业和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拓展研究视野首当其冲。此外,科研能力和语言能力也非常重要,好的研究思路建立在好的科研方法之上,并需要好的语言能力加以表述。另外国内部分学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安心于自己所在领域的深入研究,忽视了自身学术声誉的建设,而实际上学术声誉能显著增强其学术自信心进而提升其引文绩效,学者们笔耕不辍通过学术期刊等贡献其科研成果,也可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成聚焦特定领域的学术圈,从而获得更好的交流机会和学术声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