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王海啸 郑驰 范晨
西亚北非地区航天市场发展分析
● 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王海啸 郑驰 范晨
西亚北非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西亚北非占19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合作区域。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与东盟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加强经济一体化、与西亚北非以能源合作为主提升经贸合作、与欧洲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处于第二层次的西亚北非国家,是中国通过新一轮“走出去”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和要素转型的重点争取盟友。“一带一路”在西亚北非交汇,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关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在于“互联互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可以看出,中国航天产品进入西亚北非市场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执行;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将会积极对海外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融资,这也是中国航天产业 “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机遇。
西亚北非地区航天技术水平发展较不均衡,下面就几个拥有较为成熟航天能力的重点国家展开详细论述。
埃及是西亚北非地区的重点国家。埃及位于北非东部,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海上航行的枢纽,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埃及在航天领域的能力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埃及在遥感、通信领域均已形成一定的能力,现正在规划建设埃及航天城,并积极争取非洲航天局落户埃及。
在通信卫星领域,埃及拥有自己的通信卫星运营商NileSat公司,该运营商拥有NileSat 101、NileSat 102以及NileSat 201卫星,另外还有承租的NileSat 103、NileSat 104卫星。
埃及目前遥感能力分为军用、民用两部分。其中,军用方面由埃及国防部主管。埃及与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合作上历来交往密切,2014年4月,俄罗斯采用联盟-U火箭为埃及军方发射了EgyptSat-2光学侦察卫星,并提供了星地一体的卫星建设计划。民用方面的主管单位为国家遥感空间科学局(NARSS)。埃及20年航天规划(1997—2017年)的主要任务在于获得必要技术和建立专家队伍以便研制和生产自己的遥感卫星和科研小卫星。2001年,乌克兰为埃及政府研制了第一颗遥感卫星EgyptSat-1(MisrSat-1)。
在航天基础设施方面,在中国商务部的支持下,中方正在为埃及无偿援助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该中心功能设施齐全,建成后将具备1000kg及以下级别小卫星的部组件总装、集成和测试能力,以及1m分辨率遥感卫星光学相机的测试能力,可用于研制民用遥感小卫星,该项目将大幅提升埃方航天人才储备以及航天工业基础能力。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作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国家,沙特正在大力发展高科技领域,谋求经济转型,力图摆脱经济对于能源的过度依赖。
在通信卫星领域,西亚北非地区最大的通信卫星运营商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ARABSAT总部便设于沙特首都利雅得。当前,ARABSAT在20°E、26°E及30.5°E轨位上部署了6颗通信卫星,向整个西亚北非及泛阿拉伯地区提供传统通信广播业务及Ka宽带通信服务。目前,ARABSAT正在建设第六代通信卫星,与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联合采购的Hellas Sat 3,以及Arabsat-6A/6E正在由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和洛马公司负责研制。
沙特阿拉伯自2000年发射本国的首颗遥感卫星之后,投入巨资发展其遥感卫星产业。沙特民用航天领域由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主管。KACST已制定和实施四步走的航天发展规划,即建立航天科学技术创新架构,成为区域内航天强国,成为亚洲航天强国,最终使沙特转变为知识经济社会。目前拥有小卫星设计与生产设施、AIT中心和两个地面站,已发射十多颗微小卫星和小卫星,未来还规划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等项目。
阿联酋航天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阿拉伯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发展迅速。目前参与航天领域发展的阿联酋企业和机构主要包括YahSat卫星通信公司、Thuraya卫星通信公司、阿联酋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EIAST)以及Aabar投资公司。YahSat卫星通信公司拥有分别于2011年4月和2012年4月发射的YahSat-lA、YahSat-lB两颗卫星,可为用户提供广播服务、经由卫星的因特网中继服务,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联合数据网络与传输服务,满足中东、非洲、欧洲和西南亚地区的政府及商业用户的卫星通信需求。阿联酋Thuraya卫星通信公司成立于1997年,拥有3颗同步轨道移动通 信 卫 星Thuraya-1、Thuraya-2和Thuraya-3。在对地观测卫星方面,EIAST与韩国合作研制了DubaiSat-1和DubaiSat-2,分别于2009年7月、2013年11月 发 射,DubaiSat-2可以获得1m分辨率全色和4m分辨率4通道多光谱数据,影像幅宽大于12km。该国自研的首颗卫星DubaiSat-3正在由EIAST负责研制,预计2018年发射,该卫星将具备获取0.7m分辨率影像的能力。
阿联酋迄今为止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投入已超过200亿迪拉姆(约合54亿美元),包括在卫星数据、移动卫星通信、地球测绘和观测等方面的投入,并于2014年设立本国第一个航天机构阿联酋航天局。
卡塔尔是海湾地区非常富裕的国家,已发射了一颗自有通信卫星Eshail-1。该卫星由该国卫星运营商EshailSat公司与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联合拥有。目前EshailSat公司与日本三菱电子公司(Melco)合作开展第二颗通信卫星Eshail-2卫星研制,计划在2018年发射。该国目前尚没有自己的对地观测卫星,也没有相关卫星研制计划。
以色列的航天技术依靠其强大的国防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自1996年发射首颗通信卫星Amos-1以来,先后共发射了5颗通信卫星,目前在轨卫星包括Amos-2、Amos-3、Amos-4(Amos-5于2015年失效),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Spacecom公司运营,为西亚北非、欧洲及非洲等地区提供广播和通信服务。
在民用遥感卫星方面,以色列计划研制一个由8颗小卫星构成的遥感卫星(EROS)星座,分为A与B两个系列,A系列有2颗卫星,B系列有6颗卫星。其中,第一颗卫星EROS-A于2000年12月发射,这是以色列第一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发射的最轻的商用高分辨率成像卫星。EROS-B于2006年4月发射,能在500km左右的高度获取0.7m分辨率的地表影像。
经过分析,西亚北非地区航天市场具有以下特征,值得仔细研究,并针对该区域的市场特色制定相应的市场开拓策略。
由于西亚北非地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各自的航天产业发展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少数几国拥有较为成熟的运营商以及在轨卫星,在航天产业领域明显处于优势地位,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新兴航天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初步拥有自己的在轨卫星,巴林、阿曼、科威特、阿富汗等国整个航天产业则刚刚起步,尚没有明确的计划。航天基础较好的国家在系统级航天项目方面存在较为明确的需求,新兴国家和起步国家对附加咨询、培训等价值服务的航天产品更感兴趣。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下跌,以海湾合作委员会为首的海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收入对油气资源的过分依赖,在经济上开始进行渐进式的转型,从过去单一依赖油气资源出口的分配型经济,逐渐向依靠多样化产业赢利的生产导向型经济转型,对于高技术领域行业发展的需求则极为迫切。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近两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弱,直接导致沙特政府财政赤字提高。中国作为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如何吸引中国资金和技术进入沙特,成为沙特关注的焦点。2017年3月16日,沙特国王访华,签署650亿美元大单,并提出“沙特愿景2030”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近年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都在积极发展其各自航天产业,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图通过航天技术的引领带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大幅上升。
虽然西亚北非地区富含石油能源,但部分国家经济却相对困难,财政捉襟见肘,如埃及、苏丹等国家。而这些国家对于发展航天产业均抱有迫切的期望,该类型国家则往往面对财政困难的窘境,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航天产业将会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埃及时局一直动荡,直到塞西总统上任,埃及的经济、政治环境才逐步稳定下来。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
西亚北非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大部分面积都被沙漠覆盖,普遍地区降水较少,该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光学遥感卫星和高通量通信卫星的使用。
通信应用方面,在中东地区,不论是富庶的沙特、阿联酋,还是较为贫瘠的苏丹,家家户户楼顶上都架设着卫星直播电视(DTH)接收天线,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十分普及,对于通信卫星应用需求较大。另外,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以及对宽带互联网的接入需求,使西亚北非成为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的潜在市场。2012年发射的YahSat-1B卫星,就是一颗携带46路Ka转发器的高通量通信卫星,除了为阿联酋政府提供内部通信服务外,还为中东、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提供高清电视、互联中继和宽带等服务。
遥感应用方面,由于该区域降水少,云层覆盖率低,适合发挥光学遥感卫星的成像特点,卫星图片可用率高,尤其适宜开展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的典型应用。另外,该地区有众多火山分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也相当频繁,可利用遥感卫星开展减灾应用的需求。例如埃及国家遥感空间科学局长期购买法国卫星图片,在农业、林业及尼罗河水资源等典型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西亚北非地区是我国航天产品出口的重要战略市场区域,仅2013年至今,中国航天就与西亚北非地区4个国家签署了多个系统级航天项目出口合同,包括1颗通信卫星,5颗遥感卫星以及1个航天基础设施项目,总签约额超过14.7亿美元。未来,西亚北非地区的潜在市场则更为广阔,针对这片重点市场区域,中国航天应该深挖用户需求,大力开拓航天市场,不断探索寻求航天产品出口新模式,提高国际项目履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航天市场开拓能力。
针对西亚北非地区国家航天产业发展程度极度不均衡的特点,按照不同国家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一方面,从“有什么卖什么”向“需要什么造什么”转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向用户单位提供最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这类航天基础较好的国家,提供定制化的整星或系统级宇航产品;针对巴林、阿曼等航天产业刚起步的国家,考虑通过咨询、培训等价值服务牵引需求,或从卫星应用产品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建设航天模块化精品工程、拳头产品,将已顺利实施的项目分解成可复制的模块化产品,向周边国家进行推广,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要求。
针对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按照经济水平导致的用户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一方面,根据海湾国家资金充裕、经济转型需求迫切的特点,打造一体化保姆式服务。例如,通过提供航天规划咨询、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频率轨位申报与协调服务等,提供最优质和全面的增值服务,与欧美国家先进航天企业开展竞争;另一方面,针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融资困境,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出口模式。
由于宇航产品的特殊性,目前,在我国航天市场开拓的用户单位中,政府型用户仍占主要成分,针对政府型用户,单纯的商业合作模式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2016年1月,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航天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政府与埃及政府签署了AIT中心无偿援助项目实施协议。这是中国航天首次使用国家援助资金出口系统级项目,既发掘了商务部援外的优质资金渠道,完成了航天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航天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外交的战略要求。此外,面对西亚北非地区,中国航天“走出去”,还可探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融资渠道,紧密支持外交战略要求的同时享受政策利好。
总之,一方面参照以往成熟案例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结合目标市场国别特点,积极寻求航天合作新模式。
西亚北非地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卫星应用。同时,由于对于卫星应用需求较大,该地区卫星应用产品较为普及,对遥感卫星及通信卫星应用产品接受度高。针对这一特点,前期可借助卫星应用产品作为敲门砖进入该领域市场,从而逐渐达到“以地带星”,通过卫星应用牵引出空间段航天合作项目。
随着高通量卫星发展,卫星运营商纷纷酝酿业务转型,Ka频段卫星通信优势明显,成为未来市场发展方向。2017年4月,中国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中星-16,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随着卫星发射成功,地面应用设备研发也同步推进。结合西亚北非地区宽带接入需求以及富庶国家机载通信的广泛市场,可将高通量通信卫星应用市场开发作为后续开拓重点。
随着中国航天“走出去”战略的稳步实施,中国航天国际化成果逐渐显现。埃及、阿尔及利亚等航天项目出口合同的成功签署,标志着中国航天加入与欧美传统航天强国的竞争,正式迈入西亚北非市场。卫星出口仅是整个航天产业链中的一环,针对已签约国,进一步深挖用户需求,牵引用户需求,实现已签约市场的二次开发,拉动签约国整个工业体系向中国航天倾斜。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探索市场前进方向。西亚北非地区大部分国家航天工业刚刚起步,缺少顶层谋划,航天发展道路并不清晰,针对用户国家自身特点,以各国发展目标为导向,为用户国家梳理航天发展路线图,制定航天发展规划,逐步牵引出潜在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