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评《春江花月夜》译文及其自省性

2017-12-14 07:51田润泽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美春江花月夜英译

田润泽

【摘要】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格调闻名于世。对于唐诗的翻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就曾提出过“三美”理论,以意美、音美、形美来引导和评论对于唐诗的翻译。本文主要分析了许渊冲先生《春江花月夜》译文的翻译策略,用其“三美”理论予以评析,并分析其自省性。

【关键词】英译 《春江花月夜》 “三美”理论 自省

一、引言

唐诗乃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瑰宝,唐诗是诗文化的顶点,让全世界的民族能有机会一睹唐诗之风采,实在是无数翻译家毕生之夙愿。

《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文将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评价译文,并用全部三个标准去比照译文,评判其自省性。

二、“三美”论

翻译出来的篇章需要美,才能传递出原文的魅力所在。许钧教授提出,“文学翻译有三个层次:基础層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要译好一首诗,应达到上述三个层次的和谐统一,忽视了任何一个层次,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诗歌翻译中,影响较大的是许渊冲教授总结提出的译诗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他指出,“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译文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但若缺少音美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他还指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意美:“一般来说,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也有矛盾,即意似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音美:“诗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的音美。诗歌翻译主要表现在押韵上。”

形美:“关于诗词的形美,还有长短和对称两个方面,最好也能够做到形似,至少也要做到大体整齐。”中文的诗歌,一般来说,具有特定形式,故如能将其译文也形成某种特定的形式,将使得译文更易于富有感染力。

三、“三美”论评价译诗

1.意美。意美,需要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见之忘俗”,但在这之前,必须要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但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单靠直译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影响美感,影响文意的表达。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月化身为温婉的女性,千万里春江都笼罩在她柔和的月光中,此句中的两个半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以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follow” 一词,道出了月不舍春江逝去,千万里追寻;而后半句的句式“where…there…”却突出了月光无处不在,波澜壮阔,交映生辉的大气场景。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No dust has stained the water blending with the skies;

A lonely wheel-like moon shines brilliant far and wide

“blending”一词的精妙之处在于将浩淼的江水和无边的天空连为一体,浑然天成,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江水的尽头,哪里是天际的开端,一切似乎有迹可循,又同时归于虚无。

2.音美。音美是指译文的韵律以及节奏是否整齐划一。整篇《春江花月夜》的译诗采用的是抑扬格六音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In spring | the ri | ver ri | ses as | high as | the sea,

And with | the ri | vers tide | up ri | ses the | moon bright.

再如,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Many | gene | rations | have come | and passed | away;

From year | to year | the moons | look a | like,old | and new

“old and new”乃是译者自行添加的,很明显是为了使韵律整齐,和上半句中的“come and passed away”相对应,构成两对对比。或者说,“come and passed away” 与“old and new”都是译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调整,原诗的字面意思并不完全如此。这样做,其一,使得译文形成了一种相对对称的结构;其二,也蕴含了作者对时间、对生命的理解,纵沧海桑田,人生苦短,然明月依旧,时间永恒。

3.形美。唐诗的格律十分严格,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要求,但是最为直观的还是每句诗都必须字数相同。而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诗歌的章节、形式,甚至是每一行的长度,都是译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译诗中多用倒装、非谓语以及选取合适的逻辑词来完成。

You cannot tell her beams from hoar frost in the air,

Nor from white sand upon Farewell Beach below

不仅长度相仿,“nor”的承前省略更是恰到好处,在简练的基础上更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

She may roll curtains up,but light is in her bower;endprint

She may wash,but moonbeams still remain on the stone

两个半句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句式,在小范围内形成了排比,形式上无可挑剔,原文的对仗尚不能算作工对,译文的难度可想而知。并且在补足了主语之后,情感的释放也十分到位,两个“but”更是将“she”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许译的自省性

显然,如果单独讨论“三美”的任何一个,在选取例句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存在倾向性,故需要对上述选取的例句,用全部三个标准来比对,以判断其自省性。笔者将选用的6个例句用数字1~6代替(按出现先后),并用三个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意美 √ √ √ √ √ √

音美 ×(5.5) √ √ √ ×(5.5) √(6.5)

形美 √ √ √ √ √ √

不难发现,“音美”是最容易出现瑕疵的地方,分析原因如下:首先,“意美”属于较为抽象的概念,会根据每个人对原诗理解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解读,故尚有转圜的空间;其次,形美不可能要求长度完全一致,故标准较为宽松,为三者中最易达到的标准;而音美由于受到意思与长度的限制,故在处理上难度最高,需要有所取舍。

如第1句后半句: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 flows her light,很明显只有11个音节。根据音步的规则,一个音步需要有两至三个音节,故少于12音节的句子,明显无法满足六音步的条件。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所谓的“形美”僅仅是单个句子的上下半句之间的长度比较,如若放眼全篇,亦不难发现,句子长短自有参差不齐。

五、结语

由于五四运动前后新诗倡导者们希望通过翻译来向西方文学学习,因此许多人一直认为,白话文新诗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但“最初被翻译的那些欧美诗歌原本也不是自由诗,而是格律诗”,因此,汉语古诗的形式要求的是字数与平仄,而英语格律诗要求的抑扬与节奏,故在翻译汉语格律诗的时候,应当遵循英语格律诗的要求,将抑扬与节奏放在第一位。对此,我们似乎可以将“三美”排个序:音美优先,意美次之,形美最末。

仅仅一篇《春江花月夜》,难以尽述翻译美学的种种,但通过对于翻译手法的分析与结合“三美”论的评价,也可以对于唐诗的英译有一定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对各种翻译技巧与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拓宽眼界,才能更好地实践。

参考文献:

[1]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许渊冲.论唐诗的英译[J].翻译通讯,1983,(3).

[5]许渊冲.“三美”和“三似”的幅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1,(2).

[6]王东方.被操纵的西诗 被误导的新诗[J].中国翻译,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美春江花月夜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春江花月夜》赏析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