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惑之
“硅谷”东移——华人创业团队掀起回国热。“海龟”回游成潮,察有实据。教育部的资料显示,2016年年底的数字——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万多人,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其中,十八大以来增加的回国人员总数为156万人,占总数的近6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读到这一消息,让人兴奋不已。由此联想开去,十多年前我读过夏颖奇先生主编的一套“海归”创业丛书,至今还放在案头。诸如《抢滩中关村》、《创业中关村》、《汇聚中关村》到《竞技中关村》……贯穿着一种“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我国有几十万学子负笈远行,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重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海外著名的高校中凿壁映雪寒窗苦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鼓舞海外学子“满怀报国之心、创业之志和反哺之情,踏上这块魂牵梦系的热土,在中关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成就一番事业”。在这套丛书中,有许多重量级的“海龟”人物,诸如李彦宏、邓中翰、张朝阳、韩永飞、严望佳、俞孔坚……他们的感人故事,许多华章出自《中关村》记者的手笔,我是“打工”的编辑,自然先睹为快。“这是一片梦想成真的土地”,“中关村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迎来了海归创业浪潮”,“中关村的海归真是一群可敬可爱的创业者”!
“海龟”回游成潮,事出有因。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认为:形成这样一种回国热潮,背后有深刻缘由。在20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新时期的留学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这朴素真情的暖心话语,充满自信,寄予厚望,已然“发挥作用”。
“海龟”回流是价值观使然,爱国是第一要义。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总书记精辟地解读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总书记谆谆告诫青年学子,“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如今的中关村,“海龟”添翼,翱翔蓝天,成为“领头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记得8年前出台的《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实施的“两个办法”,“共同构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体系之‘三驾马车”,统称为“海聚工程”,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日前,中关村管委会的资料显示:在中组部等15个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开展一批特殊政策试点,着力实施“绿卡直通车”,招揽外籍人才;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领航”、“瞪羚”、“展翼”和“金种子工程”等培育计划,形成了“百度系”、“联想系”、“金山系”等创业大系,挖掘出一批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目前,更让人欣喜的是,发挥中关村“海外示范”作用,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增进人才交流合作。另据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的消息称:“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及“雏鹰计划”等正在实施,支持来华人才的“创业创新”发展。在著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累计孵化的1900家团队中,海归和外籍团队就有222家。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聚集的海归创业人才已超过4万人,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业数量最多的地区,踏足“千人计划”的创业者也达到1188人,占全国的1/5。
蓦然回首,“海龟”添翼已然在蓝天翱翔;遥望全球,“中关村”的域外影响悄然增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