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相处,一生受教
——从张森水老师身上学到的……

2017-12-14 06:56
化石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宝张老师遗址

张 乐

短暂相处,一生受教
——从张森水老师身上学到的……

张 乐

时间过得真快,张森水老师离开已经十年了。可是,他对我的帮助和教诲却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2001年,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做了一个报告,批评了中国旧石器报告和简报的不可再次利用性。张老师认为我应该在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这样写,做事情不能只破而不立,只指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直到现在我才体会到这番话的分量。那次严肃的谈话之后,他就开始言传身教地带我做各种实际工作,让我真正理解旧石器考古实际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张老师指导笔者观察打儿窝化石

张老师指导笔者观察马鞍山遗址地层

一马当先走在考察路上

2006年在贵州30几度的高温下,张老师看打儿窝的碎骨一看就是一下午,还不时地给我看各种典型标本,解答我的疑问。在马鞍山遗址,他不辞辛苦地帮我划地层,指导我取样。张老师年过古稀,在野外却事必亲恭,顶风冒雨,上山下乡。对观音洞进行国宝单位调研那天下起了大雨,他却没有耽误行程,打着伞完成了对保护情况的调研,还说:“正好检测一下在雨天遗址的受破坏状况”。我们都很怕张老师摔倒,可是他经常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面,让我们不敢怠慢,紧紧跟随。

张老师的夫人朱雪珍老师说:“老头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坐那写啊写,不看书、不学习就没精神,想睡觉;提起工作就兴奋,眼睛就发亮,精神就来了”。我打趣到:“有些工作狂的倾向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并不是工作狂,他的朋友遍天下,各阶层的都有。从穿洞遗址附近的农民到遵义市的市长,都始终对张老师念念不忘,说他的好,念他从前对他们的帮助。一个真正的工作狂又怎会舍得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不相关人的身上呢?张老师的学生也是遍天下,不要提在国宝单位调研过程中各省所热情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在一个重庆地区一下子就遇见那么多曾经的学生。当时我觉得我们最荣幸,在北京可以随时向张老师请教问题。可是没有想到,很快我们就失去了这种优势。

我非常怀念与张老师、朱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张老师和蔼可亲,朱老师孩子气十足。国宝单位调研空闲的时候,我们其乐融融,一起逛街对比物价,一起散步谈天说地。二老的感情很好,非常有共同语言,沟通顺畅,在一起更多的是包容和默契,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认同和追求的,是非常令人羡慕和幸福的。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上,张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在出差之余,张老师一有机会就让我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遵义会址、渣滓洞、红岩广场,开始我觉得很不理解,可是每次参观完的确会感觉到震撼。虽然他从未明确表示过,但我理解这是张老师为了培养我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劲头。他曾多次给我讲过一件轶事,说他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有一次却被党小组成员选为党组长。每次讲完他都自豪地哈哈大笑,我虽每次都礼貌地陪着笑,却不知笑点何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出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奉公,一辈子兢兢业业,感染着同事,教育着晚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2007年冬,张老师的追悼会上,人山人海,各界人士汇聚一堂,他们手持鲜花,心存感激和不舍,充满了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与张老师相处时间短暂,所感所学却够我一生体味,十年弹指一挥间,对他的怀念毫无改变,他的精神仍鼓舞着我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国宝张老师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国宝”竞拍会
辽上京遗址
漫话国宝
张老师喝茶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