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存光
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绘画展
文/范存光
吴昌硕像
吴昌硕(1844—1927)
初名剑侯,更名俊,字俊卿,中年以字行;更字昌硕,亦作仓石、苍石,后复以字行;号缶庐,别署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等;晚号缶翁、大聋。浙江孝丰(今安吉)人。十四岁受其父指点学刻印。清同治四年(1865)考取秀才。先后从同里施浴升学诗及书法篆刻,从俞樾学文字辞章,从潘芝学画梅。光绪八年(1882)迁居苏州。二十五年(1899)任江苏安东知县,因不善逢迎,一月罢归。宣统元年(1909)与汪洵、高邕、蒲华、杨逸等发起上海豫园书画善会。1913年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被公推为社长。工书法,篆书初学杨沂孙,后专攻《石鼓文》,兼取《散氏盘》,自成一家;行草受黄道周影响较大,亦善隶书。篆刻专攻汉印,兼师浙皖诸家,融合封泥、砖甓、碑碣等,钝刀直入,古朴浑厚。画受任伯年启发,兼取徐渭、朱耷、赵之谦诸家法,以石鼓文、狂草笔意入画,擅长写意花卉蔬果,亦作人物、山水。其书画篆刻有“吴派”之称,富金石气。著辑有《缶庐集》《缶庐诗存》《缶庐印存》《削觚庐印存》等。
齐白石像
齐白石(1864—1957)
原名纯芝,号渭青,又号兰亭。二十七岁时(1889)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后以号行称齐白石。别署还有寄园、齐伯子、画隐、红豆生、寄幻仙奴、木居士、木人、老木、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齐大、老齐郎、老白等。湖南省湘潭县人。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1878年拜著名雕花木工周之美为师做雕花木匠,后拜民间艺人萧芗陔、文少可为师学肖像画,向胡沁园、谭溥学工笔花鸟、山水画,随陈少蕃学诗词古文,并学习书法,钻研篆刻。1917年赴北京,期间,结识了陈师曾、凌植支、汪蔼士、王梦白、陈半丁、姚华、肖龙友等文化名人及画家,在绘画上受益匪浅。1922年春,陈师曾携中国画家作品东渡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引起画界轰动,并有作品入选巴黎艺术展览会。1927年始,分别应林风眠、邱石冥、徐悲鸿之邀,先后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或名誉教授。1953年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书画展”;1954年东北博物馆在沈阳举办“齐白石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承乾宫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九十岁寿辰之际,北京文艺界举行庆祝会,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1955年被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通讯院士”,同年与陈半丁、何香凝等十四位画家为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绘制巨幅画作《和平颂》。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该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齐白石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在细心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生动传神的表现,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一股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画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蔬果都可入画,自有其独特的格调。他在篆刻、书法、诗文方面也戛戛独造,颇有成就。
出版有《白石诗草》《齐白石印草》《齐白石画册》《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借山吟馆诗草》等。
提及近现代的中国文人画,有两位重要的人物我们不能忘怀,那就是素有“南吴北齐”之称的吴昌硕与齐白石。
2017年,恰好是吴昌硕逝世九十周年、齐白石逝世六十周年的节点。为纪念两位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启山林”的成就与贡献,也借此梳理其与荣宝斋的特别因缘。有鉴于此,荣宝斋与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将于11月举办“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绘画展”,并由荣宝斋出版社结集出版展览画册。
举办此次展览旨在弘扬具有中国气象的“美术精神”,传播树立起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传统和标杆,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此外,也发挥荣宝斋这个特殊“文化平台”的作用,为引领一个“风清气正”的中国画坛而尽我们绵薄之力。
在吴昌硕之前,文人画仍作为一种实现中的理想而被玩味着,诗、书、画、印的融会贯通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上。然自吴昌硕一出,则性质几乎完全改变,尤其在他独树一帜的大写意花卉中,真正地将书法的点画与质感运用其中,并以长题充斥章法,所以金石峥嵘之气、诗文郁拔之气,皆以画象而尽发之。因此说,正是吴昌硕才完全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绘画风格与范式。应该说,这也是文人画历史千百年来的空谷回响。同时,也正是从吴昌硕开始为文人画的短暂中兴吹起了嘹亮的号角。
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又一位全面的画坛圣手。他们有过师承关系,齐白石也深受吴昌硕的启迪与影响,并以此上溯至八大山人与石涛。在题材的广泛性与喜闻乐见这点上,齐白石做得会更好一些,所以也决定了他的风格与审美祈向。但有一点他们无比地相似,就是将诗、书、画、印融为一处,在丰富并拓展了绘画语言的同时,又客观地将绘画的境界表达提纯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前人所谓“无处不诗”的感喟一样,在齐白石的视野中更是“无处不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齐白石的绘画更是一种“诗化的生活”和“生活的诗化”。
总而言之,“南吴北齐”如同隔着时空,但却又氤氲在同一片云海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永远屹立在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画坛。
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荣宝斋馆藏作品,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藏家的无私奉献,在此与大家分享。
无限奇珍供世眼,
世纪丹青回望中。
也借此展,回馈荣宝斋的新老客户、广大读者与旧雨新知。
(本文作者为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
责编/王可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