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爱国
彼岸花,抑或篝火
袁爱国
·阅读史·
我的生活与河流相关,我的家乡在里下河,大运河与她的支流,构成了我的少年、青年以及中年的许多图景;后来到温州,瓯江、楠溪江成了我在异乡的流连之地,听瓯江涛声,赏楠溪江漫江碧透,和风细雨不须归;如今在长江北岸,常常沿着江边漫步,看江南的林立高楼,看江中卸货后的巨轮轻松地驶向远方。我的生活也与一本本书籍相关,有硬着头皮的阅读,也有惬意的阅读。无论是河流,还是书籍,我在左岸,风景在右岸;我在此地,而彼岸有着无限的期待,值得追寻——
少年,像风一样飞
1984年,那年我14岁。现在回望33年前那段岁月,如此遥远与隔膜,有些人情故事想起来却恍如昨日,譬如我和同学小明去临近乡镇的新华书店买书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那是个春天的星期日,小明骑着爷爷的“长征”牌自行车载着我,沿着芦范公路疾驰,道路两旁的杨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呼呼的风声从我耳边掠过。
来到新华书店蹲在柜台前,看一本本书籍端居在玻璃柜里,只能从封面揣测书的内容。好在书籍种类不多,而口袋里的钱也少得可怜。《文笔精华——名家笔下的景》这本书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五毛四分的书籍成了我写作的“宝典”,也成了我后来阅读中外文学家作品的索引图册。这本书分为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生物描写、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六章,章内又分若干节,如第一章分春夏秋冬、晨昏午夜,第二章有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如此详尽细致的分类,又都是文学大家笔下的风景,单是中国的风景图画就已经是五彩缤纷,加上异国的绮丽风光,这一切又都是靠文字来表现,让我久久迷恋,思绪也会随着作家的文字弥散在异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阅读,不仅让我对周遭的风景有了新的视角,也开拓了我写作的新的领地,作文里多了许多灵性的文字。
这本书是我展开文学阅读的导游图。除了收录中国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的许多文字,还收录了外国作家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的文字,其中引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文字最多。屠格涅夫笔下的风景带着油画的质感,那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笔直金黄的桦树,白色尖顶的教堂,空气中饱含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如此迷人的风景我只能读个片言只语。后来到了高邮师范学校读书时,我在图书室借的第一本书便是《猎人笔记》,这部小说情节性不强,一般读者读不下去,而我有了这份特殊的情结,自然甘之若饴,不仅有俄罗斯的风景全照可以欣赏,还跟随猎人拜访地主,去农夫家串门。应该说,这样的阅读体验比今天的俄罗斯15日深度旅游更亲切,更有滋味。
感谢 《文笔精华》开启了我的文学阅读之旅,15岁到18岁上师范时读的100多本长篇小说,大概就是我的文学底仓。从“鲁郭茅”到“巴老曹”,从中国到外国,从名家名篇到汪曾祺、梁晓声、陆文夫的当代作品,无所不读,皆有兴趣。鲁迅的《呐喊》《彷徨》没有太在意,感兴趣的是他的《故事新编》和《二心集》等杂文,嬉笑怒骂的杂文读了可以散散年轻人的火气。读书有姻亲性,读了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必须要读;读了茅盾的《子夜》,了解了旧上海十里洋场情景,还要读《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看一看当时乡村社会的真实状况;读巴金的《家》,接着读《春》《秋》;读老舍《骆驼祥子》,接着读《四世同堂》。这种阅读是率性阅读,没有任何外在的逼迫,不需要做笔记,也不要写读后感,想读什么,只要图书馆有,就可以阅读。学习之余可以读,寒暑假更是读书的黄金时光,没有网络分神,一个闷热漫长的暑假,有三五册从学校图书馆带回家的书籍读一读,蝉鸣一声比一声聒噪,而一册书在手,内心无比清凉。
文学阅读的黄金时光在中学阶段,这样的营养滋补与精神的发育是同步的。
30多年前读的这本书,也许对我的生活走向与职场变迁有着一些关联。从偏远乡村到县城,再到异乡温州,最终落户南京,一边教书,一边做管理工作,困难多多,从不言放弃,一路且行且思,边读边写,其乐无穷。
如今信息纷扰,流连于碎片化阅读的“读屏一族”,大概没有雅兴耗费这力气来读这样的书了。回过头来查阅《文笔精华》这本书的出版情况,1981年第一版到1983年第四版,印刷了167万本,广西人民出版社的秦似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他组织“广西语文学会”编写的这本普及读物,不仅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帮助,也为大中学生提供了一本适切的语文课外教材。
坚硬的阅读
每每高考结束,都会有学生集体撕书的情节发生,如雪花的纸片在空中飞舞,是发泄,是批判,还是无可奈何?为了应试而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谁都会有这样的体验。1991年至1995年这5年,是我参加江苏省自学考试的时光,读大专花了一年半,读本科花了三年多时间。每次考试结束,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何时不需要考试?多年以后才知晓,这5年不仅仅是文凭的升级换代,更是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意志的锤炼。
18岁那年,我从中师毕业,成了一名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工作了一两年,想想自己的学历太低,考虑参加个函授班提高一下学历,但领导不同意,要求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好好钻研业务,不要开小差搞其他学习。乡村小学教书任务也不重,白天工作就已经完成,晚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偶尔喝喝酒打打牌,打发无聊的时光。1991年春天,因为自考无须领导签字盖章,我悄悄和两个同事报考了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课程。我一次报考了5门课程 (一共10门),负责报名的老师十分惊讶,认为我盲目自大,一般考生报个2门就不错了,报3门的就极少了。他不知道我的心思,因为我希望一年通过全部考试,省得领导干扰阻止。
那段读书的时光辛苦而甜蜜,因为是偷偷报名,还带有地下隐秘的色彩。秋天报名,冬夜读书。饥寒交迫之时,就在宿舍里走两圈,或者冲一杯麦乳精,甜丝丝的液体温暖无比。报了5门课程,写作、哲学只是两本薄薄的小书,又是我的长项,自然不在话下。比较难的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选,最难的是外国文学。据学长介绍,外国文学这一门一次过关的极少,不少考生最后就卡在这一门,考了三五次才过关。学习外国文学,我采用了网格化笔记学习方式,按照年代、国籍、作家、作品等,将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梳理,形成知识框架,点线面交织,将一本厚书读薄,变成一本小册子,然后将这本小册子牢牢记忆,考场上再还原成一本书。这种从大书到小书,再还原成大书的方法,为我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读了无数的书,特别是学术书籍,只要是到运用的时候,遇到某个问题,总会想起在哪本书上有过这样的说法。于是,一个选题在手,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课题,都能够在众多的书籍中找寻到相关的文献。有时候一个标题、一个词语,都会促进灵感的形成。
春天到了,读书的大好时光来临了。5点多钟,空旷的校园里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我也捧了书不停地读。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都需要反复诵读强化记忆。多读更利于形成语感,先秦文学艰深难懂,意会就能言传。清早,捧着一本古书,一个个繁体字好似古人陌生的面孔,读久了这些文字就成了故人,或是知音。在花开的季节,这样的读书时光氤氲着诗意的芬芳,难得消受,弥足珍惜。
春考结束,不出意外,5门功课全部过关,创造了我县自学考试的奇迹,自考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有过这样的优秀成绩。我信心倍增,又报了5门,期待一年拿到大专文凭,再创造一个新的神话。报名以后,厄运来了。领导知道了我的自考成绩,大为恼火,没有经过上级批准自作主张报考,违背了组织原则,同时一次报考5门且全部通过,分散精力,对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责令我作反思。今天看来,这样的领导简直不可理喻,一个教师主动要求文化进修且不花单位一分钱,应该是值得表扬的,而且还应该进行奖励。我只能看成是黑色幽默,低调做人,学习文化知识必须是秘密进行,不声张,做一个有着美好憧憬的地下读书者。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抑螺防病林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均高于纯林经营模式,而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其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杨树—包菜—南瓜复合经营模式(林菜复合经营模式)综合评价值最高,深受当地林农推崇,推广应用较广泛;其他复合经营模式虽然综合评价值较低,但各有其利弊,在湖区滩地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以实现抑螺防病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当地农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优化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为绿色湖南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这5年,我懂得了什么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我在读文化书籍,也在读不同的人,读社会这本大书。后来,我在不同岗位、不同地点,做了好多事,见识好多人,从没有叫苦,更没有叫累。我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那些给我制造麻烦的人,前者助我一帆风顺,后者让我保持清醒,或者让我停一停,回头看一看。这样也许走得更远,更踏实,也让我写的文章有了内涵,值得思量。
挥舞鹤嘴镐
阅读如相亲,是有很多机缘的。为什么是这一本,而不是那一本;为什么有时候不想读书,有时候热情高涨,不读书便觉自己面目可憎。大专毕业以后,我从小学到中学教书。本科毕业以后,有5年时间基本没有读书。三十而立,我从乡村到了县城。同样,凭自己考试的成绩进入了全县最好的初中,全县200多名教师参考,我的文化成绩以及业务考核均是第一名,这应该感谢自学考试给我带来的知识基础与综合素养。
新的平台遇到了新的挑战,我所在的学校刚刚加入翔宇教育集团。集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且重奖一等奖教师。为了这份虚荣,我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专业阅读”。查专业杂志,翻阅教育论著,从选题到完成征文,一个多月时间花在了这篇4000字的论文上。有志者事竟成,《网络写作:面对精彩的世界》一文获2002年“师陶杯”论文大赛一等奖,还到南京十三中参加颁奖大会,捧了证书,带了一套《苏霍姆林斯基全集》返程。接着,这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语文学习》杂志上,后来论文还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为获奖而写作,为获奖而阅读,成了我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因为目标定位一等奖,必须有海量的阅读,才有自己的主见;必须有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深刻的观点,有理论的支撑。我6次获“师陶杯”论文大赛一等奖,3次获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一等奖(第一名)。每次颁奖会结束,都会拖着一大箱沉甸甸的教育书籍回家。同时,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专家学者,也有语文教育同行,更有许多从未谋面的报刊编辑。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加上专业交往,这是新教育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对此,我心有戚戚焉。专业阅读的初始,应该是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开始,朱老师还为我的笔记本题了“信、望、爱”三个字,这三个字,对于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皆有启发意义。我的专业阅读与课改同步进行,读钟启泉、倪文锦等课改专家的书籍,也读外国佐藤学、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读宏观教育理论的书籍,也读王尚文、王荣生、李海林等语文教育研究者的专业书籍。专业阅读也为我的专业写作拓展了选题视野,增加了理论的高度。专业交往,让专业阅读更有情趣,更有持久的动力。黄厚江老师的 “本色语文”、李仁甫老师的“生成语文”、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李旭东老师的“本真语文”,也许有人对这些语文的标签有些非议,但我以为,每一个教学主张的背后,都是一个有见解、有行动的语文人的教育智慧与情怀。中国不缺妄发议论的人,只缺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人。“十二五”期间,我提出了“境界语文”的教学主张,在众多对“某某语文”批判的语境中,我坚持主见,敏于思考,勇于实践,发表了50多篇系列论文,2016年在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近期,拙著《语文:在诗与思之间》将要出版发行,从读书人到写书人,其实都是在分享智慧,传递真情。
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表附近就有油层,会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所谓天才型);还有一种是非得挖掘到地下深处才能遇到油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只好孜孜不倦地挥舞鹤嘴镐,不停挖掘坚硬的地层。我在想,如果我有一柄鹤嘴镐,能否像他一样拥有跑马拉松的热情,坚持一辈子呢?
阅读就是点燃篝火。在黑暗的时候,在寒冷的空间,当孤寂或者茫然在心中升腾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柴火,还要有点火的燧石,不断敲打钻研,这样一堆堆篝火才会不断燃起。当我们守望着篝火,可以促膝谈心,也可安心独处,那火苗温暖着我们的心,也照亮着远方的路……
·名师档案·
袁爱国,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首届全国中学语文学术先锋人物。曾任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浙江省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校长,现任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1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60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13次获省级以上论文大赛一等奖。
主持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生态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主持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课题“基于教学品质提升的境界语文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年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十二五”期间出版专著《语文:在思与诗之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系统阐述了“境界语文”的教学主张。曾在全国多地执教观摩课或作专题讲座100多次。
·推荐书单·
1.《当代课程问题》〔美〕阿伦·奥恩斯坦等
2.《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日〕佐藤学
3.《课程文化》〔美〕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
4.《现代课程论》钟启泉
5.《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
6.《教师如何做研究》郑金洲
7.《被压迫者教育学》〔美〕保罗·弗莱雷
8.《教学勇气》〔美〕帕克·帕尔默
9.《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10.《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