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泉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林业处 黑龙江 鹤岗市 154100)
高山红景天育苗管理
●温泉泉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林业处 黑龙江 鹤岗市 154100)
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 A.Bor)又名库叶红景天,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根茎可入药。全世界红景天属植物共有90多个种,主要分布于东亚、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在传统中医中,高山红景天具有“固本扶正”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心肌衰弱、糖尿病等病症,具有抗脑缺氧、抗疲劳、改善睡眠、抗辐射、活血止血、滋补元气、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同时也外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烧、烫伤。高山红景天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植物药材,市场需求度较高。
高山红景天自然分布地域狭窄,生存环境恶劣,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之近年来无序采挖和人为破坏,目前,其野生资源已经日趋枯竭,因此,加快高山红景天的人工繁殖,缓解天然资源开发保护与现状的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高山红景天虽可以用根茎进行繁殖,但是由于种子量多,用种子繁殖可明显提高繁殖系数,高山红景天的种子成熟度差、发芽率低,引种不易成功,大面积栽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是解决高山红景天区域性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可行方法。
野生高山红景天在自然界分布范围较小,一般分布于海拔1 200m以上的寒温带高山岳桦林地带和冻原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区、张广才岭及大兴安岭等少数地区高山上。高山红景天株高15~35cm,单株花茎很多,呈丛状生长,叶片呈圆匙形、菱形或披针形,根较粗壮,直立或倾斜,具多数侧根和须根,主根长20~50cm,直径1~5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聚伞形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花瓣黄绿色,果实未成熟前多呈紫红色或紫绿色,有光泽,成熟后变为棕色或棕褐色,千粒重0.12~0.15g。
根据高山红景天的自然生境选择育苗和栽培地,有利于其生长和成活。高山红景天对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应选择海拔较高、无霜期短、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区栽培,夏季高温多雨、海拔较低、无霜期长的地区不适宜栽培高山红景天。栽培时使用的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排水良好、日照充足的壤土或沙壤土,也可利用森林采伐地或生荒地进行栽培。育苗地块应具有土质肥沃疏松、离水源较近的便利条件,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高山红景天的生长,而盐碱土、低洼积水地则不适合栽培。
选定地块后应进行深翻,深度约30cm,清除田间杂物,使用畦作。畦宽以1.0~1.2m为宜,高20~25cm,作业道宽50~70cm。育苗时可以不用施肥,当土壤过于贫瘠时,可以适量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若栽培地前茬种植人参,播种前土壤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栽种前使用多菌灵按15~20g/m2进行消毒。
4月中下旬春播前,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种40~60小时后取出,浸泡时每天换水2~4次,浸完的种子置于室温条件下保湿催芽,待多数种子裂口时,即可取出进行播种。播种时先用木板将育苗床表面土刮平,在床面上压出播种沟,按行距8~10cm横畦开沟,沟深 0.5cm,每平方米播种量1.5~2.0g,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三合土(沙子、锯末、土各等分)0.3cm,用木板将其上部压实,然后在床面上覆盖稻草或松枝保湿,5~10天可长出幼苗。
当高山红景天长出2~3片叶子时需要及时间苗,视出苗情况间除过密的幼苗或补栽于别处,当苗高3~5cm时定苗。幼苗出齐并长出真叶后,保持根系层土壤的湿润,雨季做好防涝排水工作,防止烂根。初期苗生长较慢,杂草生长快,应及时除去杂草,保证苗期田间无杂草。小苗生长前期苗木细弱,使用遮阳网适当遮阳。可每隔7天施用氮肥1次,前期用量为2~3千克/亩,后期用量为5~6千克/亩;8月中旬施用磷钾肥,用量为4~5千克/亩,此后停止施肥。
播种苗经过1个生长季后即可进行后续移栽工作。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移栽在5月上旬芽苞未萌动时进行;秋季移栽在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
高山红景天在适宜环境下很少发生病虫害,干旱季节有时发生蚜虫,为害幼嫩茎叶,可以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防治;或有少量蛴螬、蝼蛄为害地下部分,可以人工捕杀或用毒饵诱杀,避免农药在药材中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