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波
(大连普兰店老年病医药,辽宁 大连 116200)
心理护理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姜红波
(大连普兰店老年病医药,辽宁 大连 116200)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通过观察治疗组48例肿瘤患者心理特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密切观察其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以积极心态参与到康复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近几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癌症已不是人们眼中的不治之症,而癌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手术、放疗、介入和化疗)后生命得到了延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1],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经借情移情、安神静志可去除其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通过合理有效心理护理,可以使肿瘤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所以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接受现实,摆正心态,配合医师接受治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肿瘤内科的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是43岁,平均(48.4±2.9)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是16岁,平均(49.3±1.9)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通过观察治疗组48例肿瘤患者心理特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密切观察其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每个患者受其所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差异,其对心理承受能力各有不同,甚至各有偏颇。这对心理护理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提前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此可通过和家属的沟通进行。但也不是要全部听从家属的片面之语,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取得他们的信任,获得第一手资料,再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①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肿瘤。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前,先要熟悉患者的病例,根据其病情进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是良性肿瘤,且患者已接受并了解病情,可在治疗前与其明确诊断,认真做好该病的相关病情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进一步稳定患者情绪,积极参与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须多加注意其自身对其疾病的认识问题。大多数患者家属都会选择对患者隐瞒病情,这时医护人员必须配合家属,等待合适的时机告知病情。很多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甚至极端行为。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和家属一起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对治疗产生信心,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主动积极治疗。②给予患者爱护、鼓励和支持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患者身心放松,感到可以安心依赖。以多种形式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惧感,使患者感到慰藉。消极的情绪可以使患者原本已出现失调的神经内分泌进一步加重,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造成肿瘤增长加快,使病情加重。以及后续对患者的治疗,均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至关重要。③鼓励家属参与。要让家属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家属的支持与照顾,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除家属的关心照顾外,鼓励患者尽量生活自理,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提高和产生对生活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④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真正性质及演变规律,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疑虑,调整患者对生活的态度,使其相信疾病是可以战胜的。通过开展心理方面的护理,能够使焦虑抑郁患者愿意积极配合,并能够有效增强患者信心,生活质量得到保障[2]。⑤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舒适环境,住院生活是十分单调乏味的,肿瘤病情的特殊性使患者更加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等调节他们的心情。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缓解患者的情绪。
1.3 效果判定标准:①有效:积极配合治疗;②好转: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③无效:失落、悲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n(%)]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影响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康复疾病的方法。近年来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因为种种原因,在临床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只停留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水平,如鼓励安慰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倾听、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及对患者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等[3],
这些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对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作用不够明显,对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效果欠佳。通过此次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肿瘤患者需要全面收集资料,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并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方法。也将是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的信任,通过安稳、解释等技巧让患者接受自己的病情,可以使肿瘤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4]。所以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以积极心态参与到康复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
[1]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2-864.
[2] 與蕊,陆妤.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07-1909.
[3] 侯少洋,罗泽民,王玉琴,等.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228-230.
[4] 刘桂英.心理护理应用于肿瘤外科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9-30.
R473.73
B
1671-8194(2017)32-0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