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
摘要:笔者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更好的体育教育提供实践基础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1 体育教学的目标分析
一节体育课45分钟,准备活动占用15分钟,教师讲解示范10分钟,剩下可供学生活动和自由安排的时间很少,而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缺乏主体性。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学生在老师面前认真听讲,距离远的学生聊天打闹,整个班都是零散的,没有课堂氛围。体育教学实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再增加一门考试科目而存在,而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能够发展自己喜欢的运动,以此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所以,中学体育教学的关键就是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态度,因此,要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感受运动带来的喜悦。
2 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2.1 背离制度设计初衷,偏离体育教学基本目标
部分教师把体育中考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每天重复训练考试项目,还有部分教师把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把学生兴趣作为参考,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这就表明学校和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中考制度实施的初衷,甚至因为此制度的实施,偏离了体育教学基本目标,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主体性,还让学生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样,就不能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也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2教学内容趋向单一化,抑制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将体育中考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体育教学的重心变成了为中考服务,出现了体育中考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局面。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忽视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所教的内容与学生喜欢的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上体育课不积极,不主动,课后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这与体育中考的目标相差甚远。也与新课标要求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较大的差距。整体看来,在中国的体育教学已严重抑制了体育考试的激励和引导,违反了原来的体育考试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3倚重课内体育教学,忽视课内外衔接
实施体育考试制度后,体育老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还要对差生加强督导。但是许多学生在课外并不愿意花时间在体育运动上,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离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越来越远。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一切体育活动都要以身体素质为基本。新的体育考试制度加大了分值,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要求。但是初中生身体健康水平整体偏低,不仅不能保障课内学习效率,也不能保障课外运动时间,这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3 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健康运动的概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明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学校的教学实践以外,学校和老师应该更加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感受运动的乐趣,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质量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学会运动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不是仅仅为了体育中考拿高分。我认为学校首先要在学生中开展调查,明确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哪些,根据这些运动项目开展教学,或者是开展兴趣小组。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大对体育中考项目的研究力度,将技能学习与游戏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体育中考激励和引导作用,保障体育教学效率。
3.3 重视课余体育锻炼,保障学生运动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呈下降趋势,追究原因,是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学生的重心都放在学习文化上,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学校首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保障每周三节体育课能够顺利进行;其次,还要增设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比如把广播操变成各种形式的舞蹈,这不仅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因此,教学要重视课余体育的锻炼,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变易理论的体育教学内容分析及其设计策略[J].北京體育大学学报,2015,38(06):95-101.
[2]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2):105-111.
[3]孙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02):229-233.
[4]杨岭,朱德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体育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35(10):106-111.
[5]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09):185-188.
[6]于素梅.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J].体育学刊,2014,21(03):95-99.
[7]舒宗礼,王华倬.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3):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