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美,素质教育新探索

2017-12-13 10:26金传敏
赢未来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素质创新

金传敏

摘要:在深化教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本教育、灌输式应试教育不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德智体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小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社会文化知识的第一步,影响深远,为从源头树立品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给学生传播社会文化的正能量。现本文将通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课的意义以及创新教学方式作相关阐述,希望通过文本的阐述,了解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推进该课程改革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品德教育;素质;创新

小学作为人们正式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它的重要性备受關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知识源头,如何发挥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所有小学德育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想要教授给学生的最根本的知识。以往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出发点,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德智体美素质全面要求。

现代社会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接触社会,社会的舆论环境带给孩子们新的感想和体验,由于学生处在人生的成长初期阶段,思想意识判断和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他们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还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无法判断某个社会现象的正确与否,错误的网络舆论观点评价容易误导学生,给学生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判断的能力,能从社会的现象或者某种行为,初步理解形成自我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解析社会热点,传播正能量

当今社会,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都会进行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宣传和报道,这些社会正能量信息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需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通过解析社会热点和实事,提炼正确的价值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真善美和正能量,进一步将课堂知识和实事热点结合,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实事动态的氛围感染和思想体会。通过正面人物和正面社会现象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自我主观判断意识。

(二)开展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授课时,教师要一改往日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沉闷氛围,通过开展课堂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做课堂主人,多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回馈教学活动,在角色转换之间不断改变和提升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特色课程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换位扮演,在该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并从各组中选择一名组员进行情景再现,初次扮演结束后再通过角色互换重演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多个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在教授《我的爸爸妈妈》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家长,让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家长的行为,体会家长所隐藏的温情,由旁观者向实践者角色转变。

分组表演之后,教师再提出辩证性的问题,由学生开展活动辩论,针对情景提出相关情景的问题和个人看法。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体验为基础,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像一个对策或想法,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由此,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三)“个性化”教学,育苗成荫

每个学生都是个独特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化,在培养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时,要注重学生个性提升。思想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不是一味程序化教学,而是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关教学方案,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教师要学会包容学生独特个性的接纳和需求的满足,积极开展师生间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活动,释放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实践的主体。此外,老师作为领路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主要接触的群体,是学生最直接的感觉体会来源,学生间最容易互相影响。“个性化”教学在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班级氛围和团队精神培养,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班级内部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后,这一思想更容易被全体学生共同接受和认可,成为一种粘合剂和向心力,从多个方面把个体凝结起来。

(四)合理利用属地教学资源,开展实地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更要利用属地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程从课堂衍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初步理解和融入社会。学校所属地可以为学生实践提供场地、环境,老一辈人士和文化礼堂都是宝贵的教学财富。

文化礼堂是社会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地教学,适当渲染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去,利用礼堂深厚的文化底蕴,吸收文化养分。

(五)注重学校与家庭相统一,保持良好家风。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教师的言传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在道德观点上要有统一的氛围,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保持家庭的良好风气。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做一定的沟通,将积极向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以良好的家风、家规为约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价值观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家庭氛围的提升,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帮助学生从自身做起,在今后生活中不断的约束和规范自己。

三、总结

总之,在社会发展需求全面素质优良的人才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单纯以应试教育重点升学率等指标作为要求,而是要以培养德智体美的人才作为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品德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特别是随着教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学校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培养下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点亮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素质创新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