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来构建粮食购销企业转型发展

2017-12-13 10:36张树东史成刚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转型

张树东+史成刚

摘要:当前粮食流通工作良好基础和风险隐患并存,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粮食“价补分离”政策将给大部分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场化环境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本文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提出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型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 粮食购销 转型

当前,新一轮的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企业改革即将上场,意味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再次领跑。国有粮食企业还能否很好地适应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将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就J粮食企业的现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在粮食“价补分离”政策环境下,就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市场化环境下的粮食企业预见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粮食流通工作良好基础和风险隐患并存,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查找和预见突出问题、找准症结、剖析原因,将对粮食企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一)政企不分

目前大部分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的职能交叉混合,企业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不深入、措施不到位,无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和内涵;基层企业点多、面广、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严重制约着粮食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紧缺

粮食企业的自有资金极其有限,粮食收购资金完全依赖于农发行的贷款支持。而农发行在贷款上的要求十分苛刻,特别是自营粮贷款的申请,门槛高、流程繁、时效差。不但要求企业将所有资产应抵尽抵,还需要交纳10%的风险金和10%的合同定金,企业拿到手的贷款最后只有80%。通过建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以后,这些贷前条件并未减少,政府注资建立的粮食共保基金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税负不轻

近年来,各级政府切实加大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基层粮食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粮食市场放开后,尽管延续享受国家增值税减免政策,但非政策性储备企业的仓库价值的提升、占地面积大等因素,企业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提高,企业所承担税负较重。

(四)本大利小

由于粮食是微利商品,粮食经营本大利小,没有政策扶持,付出的多,回报少,赚取价差辛苦钱,市场行情起伏不定,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贷款利息企业承担,粮食经营成本逐日增加,收益在盈亏平衡点浮动,风险加大,经营艰难。

(五)粮源趋紧

一是各种资本、实体纷纷介入粮食市场,特别是央企和外企凭借资金、规模更有优势;二是四级政府的储备粮轮换掌控粮源;三是粮食经纪人凭借自身灵活的优势,收储掌控粮源;四是加工企业降低运行成本,通过合作经营、设点收购等掌控粮源。

(六)设施闲置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生产成本、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变化等因素将影响着粮价的走势。而粮食企业自营粮食受各类经营主体的碰撞,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政策性粮食库存只减不增,粮食吞吐量不足,极易造成仓库和设施闲置浪费。

(七)队伍老化

面对粮食市场化的新形势,粮食人才问题越加重要,粮食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主要表现:各类人才青黄不接,经营管理人才学历普遍不高,专业人才层次偏低。人才的老化和紧缺,造成产业化无从谈起,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经营模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新兴的“互联网+”等营销模式和理念缺乏了解和学习的能力。在粮食逐步市场化的今天,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市场化环境下的粮食企业预见的问题和不足,只有不断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才能促使企业稳步转型发展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一)深化企业改革,自营与储备分离

一是要彻底实行政企分开。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不能混为一谈,必须从机构、人员、基本职能和经费上彻底分开,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建立起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主管部门要做“裁判员”、“服务员”,不要做“运动员”、“司令官”。二是建立起专储和经营两大体系。也就是要求经营性业务和专储业务,必须自成系统,相互分离。对从事专储业务的企业,要提高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增强收储能力,完善粮食收储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各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载体。对从事粮食经营性业务的企业,要通过资本运营市场化手段激发企业活力,要坚持抓大放小,科学规划,盘活闲量资产,优化粮食收储布局,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行资产重组、股份合作、拓展转型,面向市场、参与竞争、自负盈亏,切实承担起粮食流通责任,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参与土地流转,推进股份合作

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需要系统上下粮食人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产业链向前延伸参与土地流转、建设生产基地对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粮食企业利用市场、仓储、资金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参与土地流转展开股份合作,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形成利益共同体。第三,积极参与乡镇、村组将土地折股量化、确权到户,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通过与粮食企业股份合作,建立大型现代化农场,实现农民身份上转变,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减轻人口流动社会压力,推动农村城鎮化。

(三)搞好“六代”服务,缩短流通环节

近几年来,粮食企业收购粮食80%以上来源于粮食经纪人之手,而粮食经纪人通过收购、囤存、等价、比价、交售等环节,人为将流通环节拉长,因晾晒、烘干不及时,生霉、虫鼠害,散失损耗大,质量下降等方面而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粮食企业可通过推进“六代”(即:代供种、代烘干、代检测、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粮食服务工作。一是尽可能直接掌握第一手粮源,以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收购成本,提高效益。二是通过与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紧密协作,采用直接流转土地、定向投入、专项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粮食产业链建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植收入。三是推进“从田头到餐桌”的一体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建设。endprint

(四)建立种植基地,做好品牌建设

粮食企业通过前伸后延,加强与粮食产业上下游的协调与配合,构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订单农业做起,从良种供应开始,一方面向上游掌控粮源延伸,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建立标准化粮源生产基地,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以产业兴企业。另一方面要向下游延伸,要充分利用粮源基础雄厚的优势,突出做优、做精、做强导向,实施品牌创建。通过招商引资、合作联营等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期货”,“分公司+加工厂”等模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重点建设骨干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粮食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五)研判市场动向,搞活流通增效

粮食企业自营粮食要利用好粮食共保基金的优势条件,实现“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实效益”的目标。面对产量和价格浮动带来的风险,首先,贴近市场价格组织收购,突出以销定购,通过掌控一手粮源,减少收购成本,把入库粮食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嚴把粮食质量关,不盲目跟风抢购。其次,参照历年价格,在收购期出现正常价格回落时,以较低价格入市,在收购期结束后,市场出现自然的上涨,从而获利销售,也就是紧贴市场,适时销售。做到细化费用成本,灵活经营,不贪厚利,不弃薄利,多取常利,见好就卖,分步销售,有利就销,莫以小利而不为,切实搞活粮食购销经营。第三,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第四,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发展“互联网+粮食”,鼓励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业态进入粮食产业经营,支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粮食流通方式。

(六)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效益最大化

粮食企业内部管理是重中之重,只要推动管理变革从构建高效的控制和保障入手,重点在精细管理,高效运作,强化执行方面下功夫,才能达到企业经营预算目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粮食企业内部管理要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在不断改进、提升的过程中达到精益求精,只有将重视细节的理念体现在每项工作中,才能实现管理模式的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制定完善细致的管理制度,随同完美有效的执行力才会实现管理的最终目的。

(七)争取涉农政策,加大税收信贷扶持

粮食企业要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支持。通过参与土地流转模式和机制创新,综合运用惠农税收信贷政策。一是税收减免扶持政策。出台或延续农村金融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参与土地流转的粮食企业减免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粮食优质品种种植基地的组织和个人减免税费。二是信贷支持政策。银行应在优质粮油基地创新建设、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放宽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办理效率,确保及时贷款。同时严格执行金融服务收费相关规定,不附加任何不合理条件,不收取额外费用,为粮食产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八)加强人才培育,建成队伍合理梯度

新组建的合作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养,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涉农企业经管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一要重视领军、骨干人才、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从思想上帮助他们拓思路、开视野,从自身素质上帮助提高能力和水平。二要结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针对粮食企业人才断层和老化问题,通过院校招聘、委培、职员进修、经纪人中选才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能培养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梯队。

三、总结

总之,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对粮食部门、粮食产业、粮食企业来说,都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粮食“价补分离”政策下的粮食企业只有通过产业链前后延伸,拓宽发展空间,提高生存能力,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促使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尽管目前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面临的各类矛盾和困难较多,只要把转变观念作为行动先导,针对影响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做到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以点带面、引领示范。

参考文献:

[1]国有购销企业改革应当把握的几个关键词[OL].中国粮油信息网,2014-12-18.

[2]新形势下粮食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OL].泰州市政府网,2015-11-30.

[3]粮食企业改革的出路在于产业化[OL].中国食品科技网,2009-8-21.

[4]关于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的建议[OL].东方财富网,2016-6-28.

[5]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国粮政[2016]152号)[S].2016-7-12.

[6]江苏省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关于共同推进“江苏好粮油行动计划”的通知(苏粮财[2017]16号)[Z].2017-8-3.

(作者单位:建湖县粮食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