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交流电机理论磁角新概念
程小华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引入了交流电机理论中的磁角概念,具有三个好处:有助于准确理解电角概念;有助于准确理解空间矢量和时空矢量图;有助于达成电磁对应,从而产生形式美感。
交流电机;电角;磁角;相量;空间失量;时空矢量图
传统的交流电机理论[1~17]只讲电角度,不讲磁角度。不讲磁角度,电角度也讲不清。譬如,典型的叙述是:“在电机中每一对N、S极对应一个完整的磁场周期,从电磁角度来看,一个周期即为360°,所以我们称一对磁极对应电机圆周空间的角度为360°电角度。”(文献[1]第154页第8行开始。)这个“定义”存在3个问题:(1)没有说出电角度的内涵。形式逻辑要求对概念下定义时,要描述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外延。(2)这个定义中出现了两次360°,第一次出现时,没有指明是什么角度,让人看不懂。(3)第二次出现360°时,指明了是电角度,但没有定义概念,而是在使用概念。实际上,文献[1]还算好的。有的文献,根本就不作任何解释,就直接使用电角度概念,譬如文献[2]第4页第1行是这样叙述的:“由于整个电枢圆周为360°机械角度,以电角度计算时,一对极距范围就等于360°电角度。”这个叙述出现了两次“电角度”。第一次出现时,没有作任何解释,而且,这也是全书的第一出现。对概念不定义而使用,或者定义不清而使用,在学术上都是不严谨的。
那么,引入磁角度概念,就如何给电角度下定义,电角度等于机械角度的p倍的原因给出了答案,而且,还会带来其它的好处。说明引入磁角度概念中,为了简洁,下面有时把电角度简称电角、磁角度简称磁角、机械角度简称为机角度或机角,电动势简称为电势,磁动势简称为磁势。
电角度简称电角,就是电气量的相角,或者,简而言之,电角就是电气量的相角。电气量指的是电势、电流、电压等物理量。
这样定义电角,简明、易懂,而且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
引入磁角的理由如下。
定性的看:由于原动“机”带动转子“磁”旋转,切割了定子绕组,所以在该绕组中产生了“电”,包括电势、电流、电压等电气量。表明“磁”乃“电”之源。没有磁极的旋转,就没有电气量的产生。
定量的看:同样是转一周(360°机械角度,机械角度可简称为“机角”),1对极同步电机电枢导体所感应电势,变化一个周波;2对极同步电机电枢导体所感应电势,变化两个周波;3对极同步电机电枢导体所感应电势,变化三个周波以此类推。
为了描述上述现象,设想一个虚拟的磁空间。磁极在磁空间中旋转时,所转过的角度是在机械空间中所转过角度的p倍,p是磁场的极对数。这个磁极在虚拟的磁空间中所转过的角度,就称为“磁角度”(简称磁角),磁角是机角的p倍。
因为本文没有必要区分三维和二维,因此,把磁空间、磁平面当作一个意思,必要时二者可互换使用。类似的,后面出现的机空间、机平面也是一个意思,必要时可互换使用;电空间、电平面、相平面也是一个意思,必要时可互换使用。
简而言之,磁角是磁空间中的角。磁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磁角也是一个虚拟角。磁平面上,一对磁极的范围就是360°磁角,就是一个磁圆周。一个机械圆周的范围就是p倍的360°磁角,p是极对数。
对应的可以说,机空间是一个真实空间,机角是一个真实角。在机空间中,一个圆周的范围就是360°机角,或者说,360°机角就是一个机圆周。
类似的可以说,电空间即相平面是一个虚拟空间;电角即相角是一个虚拟角。在电空间中,一个圆周就是360°电角,或者说,360°电角就是一个电圆周。
引入磁角概念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磁极转过多少磁角,电势就变化多少电角。可见,磁角和电角虽然概念不同,但数值上是相等的。如果引入相量概念,把电势的变化想象成电势相量在相平面上旋转,那么,这个结论就更加美观:磁极在磁平面上转过多少磁角,电势就在相平面上转过多少电角。借助于相平面、相量,电气量也旋转起来了。
因此,可以得到这样的论述:磁极与电气量、磁平面与相平面、磁角与电角,相互对应,而且,磁极在磁平面上转过多少磁角,电气量就在相平面上转过多少电角。
当考虑绕组通交流而产生旋转磁场时,没有可见的磁极,只有不可见的磁势、磁密等抽象的空间矢量。磁势、磁密可以用磁气量来概括。此时,可以把上述论述广义的定义为:磁气量与电气量、磁平面与电平面、磁角与电角相互对应,而且,磁气量在磁平面上转过多少磁角,电气量就在电平面上转过多少电角。
磁气量、电气量,都成了旋转的量。虽然一个转过的是磁角,一个转过的是电角,但转角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由上可知,从数值上看,电角等于磁角,磁角等于机角的p倍,即:α电=α磁,α磁=pα机。从而有:α电=α磁=pα机。
引入磁角的同时,也引入了磁气量、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等概念。实际上磁气量完全是比照电气量而来的。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引入磁角概念有三个好处。
(1)明确电角来源于磁角,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电角的涵义。
(2)明确空间矢量所在的空间为磁空间,而不是其它意义上的空间,从而有助于更准确的理解空间矢量、时空矢量图。
时空矢量图,往往成为理解交流电机理论的一个难点。没有引入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磁角等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引入磁空间概念,就不知道所谓的“空间矢量”究竟是属于什么空间,也不知道该空间用什么角度来度量,更不知道为什么磁势空间矢量可以和表示电气量的相量画在一起。引入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磁角等概念,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实际上空间矢量,譬如磁势矢量、磁密矢量,就是磁空间、磁平面上的矢量,当磁势旋转时,就是旋转磁势矢量;当磁势脉振时,就是脉振磁势矢量。
时空矢量图,就是把电平面(即相平面)和磁平面重叠在一起,从而把相平面上的电气相量(简称相量)图,和磁平面上的空间矢量图画在一起,而得到的矢量图。注意,相量也是一种矢量,一种在相平面上旋转的矢量。
磁平面、电平面之所以可以重叠在一起,是因为从数值上看,磁角等于电角。
从字面上看,电角(英文为electrical angle)。相应地,应该有磁角(magnetic angle)。一样的道理,电气量(electrical quantity),磁气量(magnetic quantity)。这样一来,就获得引入磁角的第3个好处。
(3)字面形式上,电的东西(电气量、电空间、电平面、电圆周、电角)和磁的东西(磁气量、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磁角)对应起来,从而产生美感,同时便于理解和记忆。
本文引入了磁角概念,伴随地引入了磁气量、磁空间、磁平面、磁圆周等概念。引入磁角概念的好处有三方面:有助于准确理解电角概念;有助于准确理解空间矢量和时空矢量图;有助于达成电磁对应从而产生形式美感。
[1] 阎治安,崔新艺,苏少平.电机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
[2] 许实章.电机学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
[3] 辜承林,陈乔夫,熊永前.电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
[4] 吴大榕.电机学上册[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78.
[5] 汤蕴璆,史乃.电机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6] 陈世元.电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 周顺荣.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 潘再平,章玮,陈敏祥.电机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9] 徐德淦.电机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 王秀和.电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1] 戴文进,徐龙权.电机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2] 张广溢,郭前岗.电机学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
[13] 李发海,朱东起.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
[14] 刘慧娟,范瑜.电机学(英汉双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15] A.E.Fitzgerald,Charles Kingsley,Jr.Stephen D.Um-
ans. Electric Machinery,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 Stephen J. Chapman.满永奎编译.电机原理及驱动-电机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17] Theodore Wildi .电机、拖动及电力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
NewConceptofTheoreticalMagneticAngleofACMachines
ChengXiaohua
(Electrical Power Engineering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oretical magnetic angle of AC machine. It has 3 benefits in aspects of helping exact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electrical angle, helping exact comprehension of diagrams of space vector and time-space vector and helping achiev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correspondence. Therefore, the aesthetic feeling can be generated.
A.C. Machines; Electrical Angle; Magnetic Angle; Phasor; Space Vector; Time-space Vector Diagram
10.3969/J.ISSN.1008-7281.2017.05.01
TM34
A
1008-7281(2017)06-0001-003
程小华男1963年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机及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现从事电机教学和电机基本理论研究.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