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曹振坡
给力人给人力
——南和县段村小学的教育之道
本刊记者 曹振坡
“我采取的是不管的管理(方式)”。
“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老师的潜力。”
“父母是一个人一生的根。要让老师们知道什么是孝。尊重领导、干好工作本身也是孝(别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
…………
走进南和县段村小学之前,已听闻这所村小能够把周边县距离较近的学生都吸引过来,很想寻个究竟。秘建民校长脱口而出的一些高论让我们对这所村小肃然起敬。这所村小不简单。
一所好学校必有一位好校长。
秘建民,45岁,当了好多年的校长。学习、读书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并且乐在其中。秘校长是新教育种子教师,按照新教育管理方对种子教师的要求,每天要晨诵,并且要留下记录。秘校长常常超额完成作业。最近,他又参加了一个网络学习挑战计划,所学知识涉及面很广,要求每天学习10分钟,坚持10个月,他已坚持了百余天。至于读书、写读书笔记更如家常便饭。曾经,为了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竟下工夫打印了一份。“这是一本值得教育人读一辈子的书。”
“我正在上路阶段,得克服懒惰,这么多老师、孩子们看着呢。”
秘校长重“道”。
“老祖宗多少年研究出的东西,必然有它的道理,我们照着做就行。”
“孝亲日”活动在段村小学已搞了两年多。每月8日下午(遇特殊情况则调整),老师们集中在一起,给当月过生日的老师发些小礼物让他们转交给父母。更重要的事项是,请他们轮流上台发表孝亲感言,因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日时真正为父母做些实在事。
“当老师要言传身教,不光是给学生做榜样,还要带动一方百姓,教化一方百姓。”
学校有位女教师曾与婆婆搞不好关系,甚至把婆婆赶出去,绝不共住。经过孝亲活动的感化,她深刻反思了自己,后来与婆婆处得非常融洽,一时传为美谈。秘校长对她说,你与婆婆处得好,不光你工作上受益,你的孩子也受益。“每天都跟老人闹不愉快,没有好心情,工作能干好吗?孩子天天看着,心里会怎么想?种因得果,一定得把思想观念捋顺了,工作、生活才能搞好。孝亲就是端正思想的一个切入点。”
谈及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在办公室东家长西家短地瞎唠的现象,秘校长说“这是心灵的杂草太多了”,学校要给老师注入正能量,正能量多了,“杂草”自然就不长了。
“优点卡”和“奖状”是段村小学用量很大的正能量载体。
每学期末,每名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优点。自己找不到的,老师、同学帮着找。周一升旗时,选一些同学上台,为他们颁发奖状或“优点卡”,学生可以拍照留念。奖状的种类很多,刚过去的这学期,全校400多学生,奖状发出去3000多张。孩子们要毕业了,毕业典礼上,每个毕业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张用彩纸做的优点卡,上面写的优点不少于20条,塑封留念。“多送孩子们一程,让他们带着信心到高一级的学校。”
教师过生日,学校给老师发纪念品的同时,也发一张优点卡,写上老师的优点,留作纪念。老师学习学得好,比如“暮醒”文写得好,也可以得到奖状。
最有意思的是,学校让老师们也给自己的爱人写一张优点卡,挂在家中显眼的地方。“对爱人不满时,想跟人家大吵时,就看看人家的优点——人家这么好,为什么要跟人家吵?赶紧反思一下自己,肯定是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秘校长常常把他看到的好文章通过微信与老师们分享,集体场合也爱讲些“心灵鸡汤”式的东西。
他说他“不管”,实际很给力。
到县城参加培训,段村小学的老师们总是克服路远的困难,提前半小时到场,抢占前三排。
段村小学有5名新教育种子教师,这“种子”可并不好当,每天要学习,要完成量化的作业。早起晨读就是一项,有位老师有一天因为有事情没读,到早晨6点时自觉地在群里发红包“请罪”。
白芬芳老师如今已经可以在新教育的群里讲课。诵读、写随笔、各种学习把她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我不觉得有多累,觉得很有意思。跟全国的同行们在一起交流,能感觉到跟人家的差距,受到很多启发。要是没有这种经历,自己永远都是井底之蛙。”天道酬勤,在2013年之前,白老师是个电脑盲,后来学校给配了笔记本电脑,她自己开始努力“补课”。如今,使用微信、QQ,在网上发文章,做课件,样样来得。
段村小学对老师们的考勤并不严苛要求,但老师们双休日自觉到学校加班、义务给学生补课是常有的事。把孩子们教好,在他们看来,是很有价值的工作。
“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点点滴滴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带他们几年后,到毕业时感情上都是难分难舍。”
今年4月,学校“孝亲日”活动,白老师班上的同学在窗外“偷听”,终于得知了白老师的生日——之前,白老师始终保守这个秘密,怕学生给她过生日。然而,“煽情”的还是来了。得知白老师周六就要外出学习,班长牵头策划,在周五下午布置了教室,蜡烛、气球、板报祝词、蛋糕,都有了。白老师同办公室的一位同事闻讯后全程跟拍……真诚、热烈、激动人心。
学生的真情是老师的真心换来的。白老师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给学生一一过生日,但学生的生日对他们又很重要——在家里一般都是件惊动全家的大事。于是,白老师想出个主意,“六一”时,给全班学生一起过“生日”,分成五个组庆祝。有好几位家长闻讯自发赶来参加。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很重要。一个人或许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白老师的一个体会。在段村小学、在新教育的学员团队,她都努力做团队中的积极行进者。新教育的很多理念,她积极用于班级管理、教育实践中。因而,她的教育反思、每月叙事、年度叙事写得特别好。“认真做了,才有的写。”写叙事获了奖,奖品是当当网的书券,她买了书充实到班里的图书角。此前,她已为自己的班争取到新教育的“完美教室”图书角资助,争取到1万元的资金,购买了7000多元的图书。
学着,干着,进步着,这些老师很给力。
孩子在学校拼,家长在外面拼。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家长为孩子拼没错,但应该怎样拼?
白芬芳老师的班上,学生家长中有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坚持写亲子共读(新教育的一个项目)日记,坚持了两年多。写的很多朴实的话,让白老师都很感动。接孩子放学,一公里的路,母子两个一路走,一路聊书,交流各自的心得。
白老师的手机上保存着一些与家长们交流的微信。其中有一条是上面那位母亲写的,大意是感谢学校有这样的好老师,为了有所回报,买了几个笔记本,让老师用以奖励学生。像这位母亲这样,为学校、班级慷慨解囊的有很多。
段村有着浓厚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每年村里孩子考上本二以上大学的,村委会都要为他们的家庭送光荣匾,还要集中搞个隆重仪式。村里对学校工作也一贯很支持,比如统一为老师们配了笔记本电脑。但光是经济支持还不够。段村小学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很早就开办了家长学校,如今引入了“新中国式家长学堂”,A模块已办了5期,B模块办了1期。这是一种体验式家长培训,让家长能够真切体会到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在,家长们参加培训都很积极,坚持晨诵等方式学习的也有很多。
“我们很赞同这种观点:赢在20年之后;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白校长说。
家长的变化老师们看在眼里,孩子们也亲身感受到了。不少孩子跟老师交流时都说,父母变了,不像以前那样张口就训了,能跟他们好好说话(交流)了。
校长给力,老师给力,家长给力,学生当然给力。上面那位坚持学习的母亲,她的孩子让白老师赞不绝口——不是因为学习多出色,而是很懂事。妈妈病了,他开着电动自行车带妈妈去看病,回来后,把妈妈安顿好,自己干活,让妈妈歇着。这样的学生,无论他们学习成绩咋样,将来都让人放心。
能教出这样的学生的学校,真的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