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文题遇上时政材料
——剑指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2017-12-13 14:48湖北陈振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作文题命名

湖北 陈振林

当作文题遇上时政材料
——剑指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湖北 陈振林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更为惹眼。原题呈现如下: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题一出,叫好声不断。但作为语文教师,我静心而思,想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这道作文题的最大亮点是很接地气,时代感强。这也是这道作文题最鲜明的特征。作文材料源于央视在2017年5月份做的一组连续报道,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直观而策略地反映了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了价值观念。

另外考生写作时可选择的内容自由度是很大的。“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是从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由考生个人做主。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除了这两个亮点外,在笔者看来,其实这道作文题有更多的不足。

好的作文题目是考生好写,那么,这道作文题目考生“好写”吗?不好写!

1.题材被明确限制

题目中所列出的“中国关键词”虽说有十二个,但几乎都是与时政相关的。以高考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但这些“中国关键词”或许与中国成年公民是紧密相关的,但对于十七八岁尚未完全成年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不是也有紧密的关联却还得做一个调查。

笔者曾在考试题目出炉当日有意识地向80名高中二年级学生(湖北某县一中的学生,文科、理科学生均有)做过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对象知道这12个词,但不全懂知道这12个词,且全懂只知道其中的6个词,但不完全懂知道其中的6个词,且全懂只知道其中的3个词,但不完全懂知道其中的3个词,且全懂高二文科学生(30人)28 23 30 28 30 30高二理科学生(50人)41 17 45 22 48 39

这样看来,这道来自于时政材料的作文题只是与社会接地气,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不大接地气的,可以说其内容是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认知脱节的。这道题目,明确限制了考生的写作题材。从调查结果来看,文科生比理科生懂得的关键词多,写作时可能比较占优势,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2.文体被隐性限制

题目中“明确文体”的要求,其实是一种任务驱动,是对前些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限制文体”的变相表述。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样考生能选择的文体就十分有限了。考生确定好两三个关键词之后,可能尽自己所知对这三个关键词进行介绍,这是介绍性文字;可能会针对这两三个关键词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这观点可能不成熟,这是议论性文字;可能会向外国朋友描写中国新气象,这是描述性的文字。有些考生可能会选择书信体,以写给外国朋友的一封信展开。

优秀的作文题目是让考生“写好”,有优秀的文章现场完篇。既然不“好写”,那又怎能“写好”呢?

3.作文应该要有语文的味道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提出明确要求: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发展等级”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正代表着优秀作文的四项指标。满足了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考生作文的“语文味道”就显现出来了。这道作文题,不管考生选择怎样的文字,都逃脱不了说教式的介绍,有考生有可能就是“干巴巴”地表述。这不正像政治学科考题或者历史学科考题中的论述题答题方式吗?

当一道作文题的材料与时政贴得太紧又脱离了考生实际时,这道作文题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而作文,应该有语文的味道。

4.考场作文要有自由的气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道作文题中,考生写作所能选择的内容自由度是很大的,但这种自由度只体现在内容方面,在题材和文体上却给予考生很大的限制,不利于考生放开手脚写作,不利于优秀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可能会使作文得分拉不开差距,没有区分度,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

我认为,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是一道不够好的作文题目。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第一中学)

古人对书房的那些昵称

斋,《说文》:“斋,戒洁也。从示,斎齐省声。”其本义为“斋戒”,指祭祀前整洁身心。后引申为干净、整洁、幽静之处所。如王安石的昭文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最有名的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了。

堂的建筑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由于书房大多敞亮,故多用“堂”来命名。如司马光的“读书堂”、李清照的“归来堂”、汤显祖的“玉茗堂”、乾隆的“三希堂”。除了用“堂”命名之外,还有用“草堂”“书堂”的,如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后引申泛指住宅、房屋,故用“室”命名书房的很多。如刘禹锡的“陋室”、梁启超的“饮冰室”。

屋。书房单用“屋”字命名的不多见,如清朝叶燮的“二弃屋”(取自鲍照诗句“寂寞身世两相弃”)。但是用“书屋”命名的比较多,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汪士慎的“青杉书屋”等。

楼。《说文》:“楼,重屋也。”用“楼”命名的书房有王世贞的“尔雅楼”、钱谦益的“绛云楼”、朱耷的“半哭半笑楼”。

房。《说文》:“房,室在傍者也。”古人用“山房”命名书房的很多,如宋濂的“青萝山房”、胡应麟的“二酉山房”、吴敬梓“文木山房”、林则徐的“云左山房”等。

(摘自网络)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作文题命名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你眼中的我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河鲀命名小考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