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实际到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

2017-12-12 13:50徐宇振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角度动作笔者

徐宇振

“跑”是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跑的教学,通常的界定都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的,这样的界定强调了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对初中体育中“跑”的教学达成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味地强调“发展需要”而忽视“学生实际”,则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的训练当中。当学生感觉不到体育的兴趣与意义时,很难说就是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基于这一思考,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确定好“学生实际”与“发展需要”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

一、初中生对跑的认知与实际水平

笔者对多届学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初中学生对跑的认识感性经验偏多。几乎每年笔者在向七年级学生提问“什么是跑”的时候,都有学生认为“跑就是走的速度很快”。很显然,这种经验表述表明学生并不能真正从技术角度去认识跑,那相应的当教师在跑的教学中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时,学生的理解水平实际上是受到影响的。同时另有经验表明,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跑的学习之后,他们对跑的认识也会增强,这些理解客观上为学生提高跑的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学段角度来看,通常七年级学生对跑的认识是最为经验化的,到了八、九年级之后,学生的技术性认识也会有一定的积累。但总体而言,如果教师忽视了教学,则学生对跑的认识还是容易经验化。

笔者在此想要强调的是,只有学生对跑建立了技术性的认识,才能在跑的教学中有效体现技术性,尤其是技术支撑下跑的动作的表象建立等。而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趋于完善的阶段,建立跑的动作的技术表象,对于成绩提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需要”在跑的教学中怎样体现

今天我们讨论跑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认识到“发展需要”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提出的!那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跑这一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哪些发展需要呢?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来予以回答的。跑是最容易参与的运动方式,将跑放到体育课程的视角下,需要关注其技能要求,如起跑的姿势与反应速度、途中跑的动作控制与呼吸、冲刺跑的时间把握与技术要求等;从身体健康角度来看,无论是快速跑还是耐久跑,无论是接力跑还是障碍跑,都可以培养人的反应速度,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学生的骨骼生长与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等,对健康是最为有利的运动方式之一;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不同形式的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决心与勇气;至于社会参与,教学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将不同形式的跑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与地区特色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在跑的過程中社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得到增强。很显然,这样的发展需要理解,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学中跑的教学绝对不只是跑的技术教学,而应当将跑放到学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系统的认识与教学。

三、好的教学设计保证教学目标实现

1.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对跑的认识,强调跑的技术意义。初中学生常常是害怕跑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有学生称之为“呆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解析人在跑的过程中的动作技术对跑的结果的影响。事实证明,当学生对跑的慢动作分析后,对跑的过程中手臂摆动速度与角度的分析,是可以生成对跑的兴趣的。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当学生看到这些技术分析的画面时,就下意识地在座位上按讲述要求模拟相关的动作。

2.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跑的水平的认识,去内化跑的技术要求。跑的成绩提升,关键还是要靠技术形成“生产力”。技术不是模仿出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出来的。因此,像“腿后蹬时快速有力,前摆抬腿高,摆臂积极,两腿的蹬与摆配合协调”等快速跑的要求,就需要让学生内省自己跑时是不是满足这些要求,如果不满足,是哪个环节不满足。事实证明,具有内省能力的初中学生一旦有了这个意识,往往就能形成恰当的跑的合理表象,从而驱动他们以相应的动作去完成快速跑。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跑的过程,去建构跑的全面意义。跑的意义包括体育与健康两个层面的意义。只要教师在跑的教学中注意不超强度,学生一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跑对促进身心健康与社会参与的意义,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度动作笔者
下一个动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