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杭摊音乐的几点补充

2017-12-12 23:13施王伟
曲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平湖小节平板

施王伟

杭州摊簧,简称“杭摊”,别称“安康”,摊簧的一支。流行于杭州、嘉兴、湖州及宁波、上海等地。杭摊音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下简称“集成本”)写道:“以‘南词俞调为基础,吸收苏州摊簧音乐、南北曲和明清俗曲而形成。”[1]这种解释基本是对的,从杭摊的基本调来看,确实如此。但进一步分析,觉得较笼而统之。理由是,它没有细说。如既然说以“南词俞调”为基础,那南词俞调为何调?它与杭州南词、苏州评弹以及“平湖调”“俞调”“马调”又是什么关系?笔者研究曲艺音乐多年,拟谈点粗浅看法。

一、平湖调尚存杭摊音乐中

杭摊与已消亡的杭州南词有着较紧密的联系。正如《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资料本中说:“杭摊是在清乾隆年间,在当时风行南北的说唱曲艺影响下,由盛行于杭州的南词说唱衍变而成。”[2]既然整个曲种由杭州南词衍变而成,杭州南词音乐中的“平湖调”势必影响着杭摊音乐。这种影响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的影響,二是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即平湖调一直保留在杭摊音乐中;“间接的影响”即平湖调原已消失,后通过其他的南词弹词又影响过来。这两种途径都有可能,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即平湖调一直保留在杭摊音乐中。如冯招弟演唱的《少僧赋》“见少僧”(选自《双下山》唱段):

在分析“见少僧”之前,我们先来看绍兴平湖调中的节诗“曾记梨花”。为何要以“曾记梨花”拿来说事?因为“曾记梨花”的源头来自杭州南词的《平湖赏月》。绍兴平湖调、四明南词、苏州评弹中的平湖调均从杭州南词流传过去,它们与“已成绝响”的杭州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曾记梨花”中的几个音乐特征如下:一是词格较多样化。前四句为4+3、2+2+3、2+5、4+3。二是唱腔和过门的落音不同。上句尾腔多为re do la sol,过门落la音;下句尾腔为la sol mi re,过门落mi音,尾煞落re音。三是句句有“哎头”(除第二句)。第一句为la音哎头,第三句为前sol后la音两个哎头,第四句为前mi后re音两个哎头,过门落re音。

再来分析“见少僧”中的几个音乐特征:一是前四句的词格为4+3、2+2+3、4+3、4+3,和“曾记梨花”基本相同。二是唱腔和过门落音不同。尤其是开头两句,上句尾腔多为re do la sol,过门落la音;下句尾腔为la sol mi re,过门落mi音,尾煞落re音,和“曾记梨花”亦基本相同。三是哎头其格局是上句无,下句有三个:

(一)是第二句“宛比那织郎渡银河”后的四小节哎头,落mi音;(二)是第三句“他几次回头将我看”后的七小节类似杭州宣卷调,落sol音;(三)是第五句“有意前来访寻丈夫”后的五小节哎头,落re音。

为何两曲的哎头由单音变复音?这里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和文书(即书情)进入南词有很大的关系。从“见少僧”来说,其为了吻合文书的需要以及吸引听(观)众,加进原不该是此风格的唱调和在演唱上的超范围,是理所当然的。

“原不该是此风格的唱调”,当然指如杭州宣卷等曲调。“演唱上的超范围”,主要表现在“见少僧”的第二、五句上。如第二句后的哎头,共四小节,可以分解为a、b两部分。a部分为前四音,根据传统的平湖调唱法,应为演唱者演唱;b部分为后八音,根据传统的平湖调奏法,应为伴奏者伴奏,但演唱者却把伴奏部分给唱掉了。第五句亦如此。

演唱上的超范围,在杭摊音乐中很多见,且有特称。如“见少僧”第五句后类似的哎头称“水底翻”,也称“水底泛”,其作用正如《集成本》说:“它主要用于板式转换式。若整句使用,称为‘全水底泛;若单用其后半句腔,则称‘半水底泛。”[1]分析此水底翻,其曲调的前半句几乎和兰溪摊簧中的哎头(即do si la sol la la sol)接近,后半句,则再加一个低腔至re音(即do re la sol mi mi sol/do re mi sol la sol mi re)。

杭摊音乐中还有一系列用数字来命名的“板”。如“十五板”“十八板”“三十三板”。这些所谓的板,其音调虽带戏味,但风格却偏向温婉柔和。数字称呼上,有的吻合,有的不吻合。十五小节的“十五板”,具体数字是吻合的。如陈谊君、祝红君演唱的《断桥》“同衾共枕”中的第六句(1 = D 2/4拍):

十八小节的“十八板”,具体数字也是吻合的。如陈谊君、祝红君演唱的《断桥》“同衾共枕”中的第七句(1 = D 2/4拍):

三十三小节的“三十三板”,具体数字不相吻合(实为三十四小节)。如断小云演唱的《春赋》“听得莺声”中的第十三句(1 = A 2/4拍):

以上三种板其共同特点是,在句末字上,演唱先至re音,再经几小节的拖腔至mi音。此种特征,亦即平湖调中的大二度落音特点。只不过,其把唱腔落音和过门落音混合起来而已。在拖腔时,往往以G宫转调加强色彩。如“十五板”末字“涛”后的五小节为G宫转调;又如“三十三板”第一小节至第三十小节也为G宫转调,末尾四小节,回至C宫的mi音。

二、“南词俞调”实为“马调”的变体

“南词俞调”,一般被称为杭摊音乐的基础。所谓“基础”,即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从目前来看,南词俞调在杭摊音乐中只有一首,即段小云留下的《花魁记·劝妆》中的“自叹红颜”。分析南词俞调,如果此“俞”字即苏州评弹中的“俞(秀山)调”,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原因是其下句有较明显的“马调”痕迹。关于和马调有许多相似之处,《集成本》中也有所论述,即“(南词俞调)尤其是下句末尾两字的唱腔及落调,与苏州弹词的“薛调”“陈调”非常相似,可见两者有着一定的endprint

淵源关系。”[1]

薛(筱卿)调,是“在马如飞的‘马调基础上创造了音调铿锵、节奏明快,行腔吐字刚劲清脆、爽朗利落、富有弹性感的唱调,世称‘薛调,是近代苏州弹词流行最广的流派唱腔之一。”[3]见段小云演唱的“自叹红颜”:

以上唱腔,马调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词格除第一、五句缺少变化,其余均为2+5或4+3。二是上句尾腔落音较随意,下句尾腔落音为re si la sol,过门多落la音。三是无哎头。值得一提的是,“自叹红颜”中的煞尾较有特色,它以下句尾腔落音的下四度模进la ↑fa mi re来结束,有接近于陈调或平湖调的倾向。

杭摊音乐中全部用南词俞调的很少见,但在“平板”中插有南词俞调及带有此种风格特点的音调不少。如断小云演唱《春赋》“听得莺声”中的第三、四句(1 = A):

又如冯招弟演唱《芦林》中的第十一、十二句:

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即词格为2+5或4+3。上句尾腔落音较随意,下句尾腔落音为re si la sol,过门多落la音。哎头,《春赋》无,《芦林》有一个,即上句“声不绝”后的sol音哎头。

三、“平板”是“平湖调”和“俞调”“马调”的结合

杭摊的基本调由“平板”(原称“平宫平唱”)“快板”“流水板”三个板式组成,而各有“男宫”“女宫”。在这三种板式中,往往在头尾加“曲头”“曲尾”(或称“落调”),形成曲头(サ)→平板(2/4)→流水板(サ)→快板(1/4)→曲尾(サ)五部分。具体表现:曲头、曲尾多采用昆曲曲牌。如“引子”“点绛唇”“小上楼”“粉蝶儿”“斗鹌鹑”“端正好”“风入松”等。中间的平板、快板、流水板为平湖调和俞调、马调等的结合。为了演唱长段唱腔的需要,平板往往在中间部分将上下句倒着唱,构成“头(上句)→腹(||:下上:||)→尾(下句)”的结构。

在我们所见到的说唱资料中,未见对杭摊音乐快板、流水板两种由何调演变而成的说法,而恰恰对平板却有较明确的说法,即“‘平板系由‘南词俞调演变而成。”[4]实际这话只讲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未讲,即平板中也含有平湖调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还很明显。如冯招弟演唱的《芦林》“步出郊西”(1 = C,2/4拍,乐谱基本略去,只记录其词格、上下句尾腔落音、过门落音与哎头等,下同):

1 = C

[曲头](音调主要来自昆曲“清江引”)散板

[平板] 每分钟约66拍

(1)芦林-惊起-鸿-雁-飞-,(唱至G宫的la音,过门至sol音)

(2)可怜孝妇-有苦-两-分-离-。(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3)奴本将门-庞-氏-女-(噢-),(唱至do音,哎头至sol音,过门至do音)

(4)被夫郎听婆婆言-逐出-去-。(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5)啊呀苍天啊-!怎能够云开-得见-青天-面-(噢-)?(唱至G宫的la音,哎头至sol音,过门至do音)

(6)将奴的衷肠-洗出洗-。(唱至sol音,无过门)

(7)将身-步出芦-林-内-,(唱至sol音,过门至do音)

(8)见枯枝芦花-头-不低-。(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9)因空中-鸿雁声-嘹-亮-(呃-),(唱至do音,哎头至sol音,过门至do音)

(10)金凤-阵阵-剥罗-衣-。(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11)土内-寒虫-声-不绝-(呃-),(唱至do音,哎头至sol音,过门至do音)

(12)叫得奴家-实-惨-凄-。(唱至G宫的sol音,过门至la音)

(下接[流水板],再接[快板])(音调主要来自昆曲“引子”“清江引”)

又如陈谊君、祝红君演唱的《断桥》“同衾共枕”(1 = D 2/4拍):

[曲头] (音调主要来自昆曲“清江引”)散板

[平板] 每分钟约66拍

(1)同衾-共枕-有二载-交-,(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2)百年-琴瑟-永和-调-。(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3)实指望与君-同偕-白-到老-(噢-),(唱至G宫的sol音,哎头至sol音,过门至do音)

(4)谁知燕子-衔泥-空-筑巢-。(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5)真不幸-,情难消-,(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十五板]

(6)(喔哟)缘-何-屡-屡-起-波-涛-?(唱至mi音,过门至mi音)

[十八板]中速

(7)(生)卑人告-娘-子-,心-莫-焦-,(唱至do音)endprint

末字接[水底翻]

(8)你要暫-息-雷霆-把这怒-气-消-。(唱至mi音)

[平板] 每分钟约66拍

(凤点头)

(9)万-般-种种卑人-不是-,(唱至re音,过门至la音)

(10)欲望娘子宽恕我-,(唱至sol音,无过门)

(11)喜气相-逢-在断-桥-。(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凤点头)

(12)劝妻-休-要-伤悲-泪-,(唱至re音,过门至la音)

(13)惟恐哭坏了腹中宝,(唱至sol音,无过门)

(14)你要保全-许-氏-后根-苗-。(唱至sol音,过门至mi音)

[快板]

(15)许仙-说罢双膝跪-,(唱至re音,过门至do音)

(16)扶住娘-子-膝盖儿摇-。(唱至do音,过门至mi音)

[落调](音调主要来自昆曲“小上楼”“端正好”)

分析这两例,它为多调共存。这里的“多调”主要指“平湖调”“俞调”“马调”。从平湖调特征来看,这两例中的凤点头结构形式,《芦林》无,《断桥》有,但《断桥》中的凤点头是在第二个平板后、第一个快板前出现,位于全唱段的第九、十、十一句和第十二、十三、十四句上。从传统的音乐进行来看,第十二、十三、十四句是正常的结尾处理,而第九、十、十一句则带有创新意义。这种带有创新意义的凤点头,在苏州评弹的俞马调上较多见,杭摊音乐是否受其影响,不得而知。

哎头较少见,原因前已阐述,此不赘述。

这两例中的上下句尾腔及过门落音不同是其共存度。如《芦林》的前十二句,其中第二、三、四、六、七、八、九、十、十一句尾腔多为re do la sol,过门至mi或do音。过门至mi音的较偏向平湖调,过门至do音的较偏向俞调。第一、五、十二句尾腔多为re si la sol,过门至mi音的较偏向马调。又如《断桥》的前四句,其中第二、四句尾腔多为re do la sol,过门至mi或do音。过门至mi音的较偏向平湖调,过门至do音的较偏向俞调。第一、三句尾腔多为re si la sol,过门至mi或do音的较偏向马调。

结语

综上三点补充,说明江浙地区的南弹词(包括南词摊簧类)音乐是以平湖调为基础,在平湖调的基础上做许多变化和发展的。曲艺工作者在分析曲种音乐时,要以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要以共时态和历时态的方法去分析音乐,尽量较完整、较全面地展现本曲种的音乐,避免有遗漏。

注释:

①这里用“摊”字,是采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中的用法。

②苏州评弹中的“评”字,笔者疑为“平”字,可能与平湖调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施振眉主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上册》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424.496,425

[2]《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编辑委员会编纂《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资料本),1990

[3]张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758

[4]莫高编著《杭州摊簧》,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湖小节平板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快把我哥带走
吟荷
谁的蛋
晨游湘园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节节草的秘密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