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拖延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2017-12-12 19:45符丹
考试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特质主观动机

符丹

摘 要:拖延是现代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轻则影响活动效率;重则影响活动成败,甚至人生。有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2亿人有拖延症或拖延行为。本文就拖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简要概述拖延类型。

关键词:拖延;成因

一、 拖延的含义

拖延是个体主观意愿导致的行为滞后现象。关于拖延的定义,有多少个拖延研究者就有多少个拖延定义,目前学术界对拖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些研究者的定义侧重于个体的主观的心理活动如认知、情绪感受;有些研究者的定义侧重于拖延过程;有些研究者的定义则更多地从拖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去切入。如认为拖延是对需要及时完成任务的主观推迟,它会造成自我管理的缺乏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使个体丧失灵活处理生活中大小事情的能力。

经过综合深入分析研究后,拖延可以表述为:拖延是指个体以无意识推迟的方式逃避立即执行任务的一种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妨碍行为,可能会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和消极的情绪体验。

我们很容易就可总结出拖延概念的几个核心特征:(1)主体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非理性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痛苦等;(2)具有一定意义的逃避心理,即不愿意面对任务或问题本身;(3)拖延行为是一种自愿性的行为。

二、 拖延产生的原因

某种行为的出现,其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就个体的拖延行为来看,既有拖延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比如动机、性格、思维、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有外部的客观因素,比如成长环境、任务难易度、人际关系等。

(一) 主观因素

拖延是一种主观意识引起的外在行为,作为一种行为特质或自我养成的习惯,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受到各种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主观动机、性格特质、认知因素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

1. 主观动机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内在指挥棒。当人们有了与当前任务价值一致的主观动机时,它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和行为,也可以驱动个体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当个体有完成任务的主观动机时,个体会倾向于寻找完成任务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当个体无完成任务的主观动机而又因为其他原因需要完成任务时,一般来说个体就很有可能出现拖延或者逃避行为,并且会倾向于在内心找到很多说服自己逃避或者推迟完成任务的“正当理由”。

2. 性格特质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性格。性格的发展变化既跟遗传因素,主要指个体的气质特征有关,比如父母的遗传基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神经特质;也与后天因素有关,比如父母的教育、家庭文化、学校教育、人生际遇。当个体的气质主要含有胆汁质时,他可能更倾向于快速及时地完成任务,当个体是多血质时,他更倾向于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甚至于能逃避就逃避。当个体的性格倾向于自律高效、积极主动、有责任心、追求价值感和成就感时,他们会避免压力而及时地完成任务;相反,当个体的性格倾向于散漫自由、轻松舒适、追求快乐简单、无责任心和价值追求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拖延和逃避行为。个体的责任心是拖延行为最有力的预测因素,无责任心或者責任心不高的个体没有完成任务时不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担忧,还会有一些非理性信念及难以控制的冲动,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外在压力,而在完成任务时的不适和压力可能导致拖延。责任心高的人做事坚决果断,意志坚强,有很强的“成就动机”,这些特点让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有目标导向,因而不易拖延。

3.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也影响拖延行为。认知意味着个体对当前任务的感觉、直觉、思维和理解。当个体对当前任务的解读跟自身的价值观念相符合或者说对自身有利时,这种有利既包括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也包括隐形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利益,这种正向的认知能够有效地避免拖延行为;相反,当个体对当前任务的认知有负面、消极的解读时,这种负面的认知更倾向于促使个体拖延或者逃避行为的出现。这些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是拖延行为出现与否的重要因素。

另外,提升个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也能适当地减少拖延行为。有研究表明建构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拖延行为,建构水平较低的人有较少的拖延行为。最后,学习策略也会影响拖延:学习策略与拖延呈负相关,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减少拖延行为。

(二) 客观原因

对拖延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拖延行为不仅受到一些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成长环境、任务性质、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 成长环境

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人生际遇。在个体成长的初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起着关键作用。当家庭充满爱和正能量,父母积极向上,追求价值和成就,教育子女时积极引导,有效地把家庭文化、父母的价值观念和个体的成长匹配,那么个体出现拖延行为的可能性更小;反之亦然。

学校环境和学校教育对拖延行为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学校环境涉及校园文化、校风和学风;学校教育是在学校环境的大背景下涉及学校的发展理念、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等,在学校的个体正值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比较大。所以较好的校园文化和教师教育能减少拖延行为的出现,当今社会,抢学区房和争抢教育资源也是家长们为个体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重要体现。

2. 任务性质

个体所需完成任务的性质也会影响拖延行为。有研究发现,即使某个个体有严重的拖延症,他(她)也不会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拖延。换句话说,人们不可能拖延所有的任务,只是在某些任务上比其他任务有更多的拖延行为。那到底人们会在什么事情上拖延呢?我们认为,拖延行为的出现与所需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价值大小和重要性有很大关系。当前任务难度大,个体更倾向于拖延或逃避;当前任务难度小时,个体更倾向于及时完成;当前任务有足够的价值时,个体也较少出现拖延行为;当任务价值小时个体更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行为;当个体任务所需完成的任务是重要事件时,个体会减少拖延行为,或者在拖延的过程中会有压力和较重的心理负担。endprint

3. 人际关系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的拖延行为与他(她)所处的人际圈也有很大关系。个体的任何行为总会受到自身所处人际关系的影响。当个体所处的人际圈里较少有拖延气氛或行为时,个体也会减少拖延;当个体所处的人际圈里拖延气氛浓厚,拖延者较多时,个体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除了任务本身的因素以外,外在的诱惑也会导致拖延,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中状态性因素也指出诱惑会影响个体的拖延行为。研究表明,个体面对的诱惑越多越容易拖延。个体所处的人际关系就是拖延行为是否出现的典型诱因。

三、 拖延的类型划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拖延的核心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特殊情境拖延。这个很容易理解,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切身体验,比如因为一些紧急事件等而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2. 长期特质拖延。这个就是一种长期的模式,甚至已经成为了个体的习惯,根据对拖延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推知: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我们所区分的决策拖延和行动拖延,我觉得可能更多地会出现在长期特质拖延中。长期特质拖延又可划分为唤醒型、回避型、决策型这三种类型,其中唤醒型个人觉得与主动拖延的内涵是一致的。而回避型、決策型则与被动拖延的内涵是一致的。

3. 被动拖延和主动拖延。其实在某些文献中也叫做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对于被动拖延顾名思义也较容易理解,而对于主动拖延,是一个很新颖的提法,正如前面所解释的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但是其长期效果究竟如何,以及一些额外变量如:问题或任务本身的性质、难度等均未进行系统而有效地研究;还有长时期的主动拖延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美)尼尔·菲奥里著,张心琴译.战胜拖拉[M].东方出版社,2008,(6).

[2]马翠婷.医学生拖延行为的研究现状[J].华章,2013,(5).

[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4]陆妍,李云涛,梁玉慧.高校辅导员对拖延学生的筛查与干预[J].中国科技信息,2014,(19).

[5]时腾.高校学生拖延行为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6]赵晓丽等.浅析拖延行为成因[J].现代职业教育,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质主观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动机不纯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