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其贯穿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农业种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测等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农民的网络远程教育。而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是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渗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生产中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主要讨论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通榆县为例分析当前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科技;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80
引言
个性化、专业化、可持续化的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农业生产环境具有多变性及分散性,且生产主体复杂,无法准确、及时、大范围的获取各类信息要素。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信息技术,加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的巨大作用
具体而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是其弱质竞争力也不容忽视,其发展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状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以加快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中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一直存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差,决策调整缺乏针对性,导致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平衡。而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应用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建立一条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提高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及效率;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均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互联网的应用提高了网络交易的效率,扩大了农产品的交易范围,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距离;并且网络还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农业进步及发展,吸引更多的农业投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及国际竞争力;信息技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市场需求,学习农业相关的技术知识及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其思想观念,促进整个农民群体形成一种先进的互联网思维。
2 我国农业生产中信息化现状及不足
從世界发展现状看,我国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还处于较低的行列。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起步晚、基础弱,但是发展速度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但是虽然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在2011年仅位于世界第78位,而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更低。从技术应用来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逐渐向着技术综合集成化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更加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信息资源的建设,不仅发展单纯的互联网应用,还实现了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组装。当然,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度还相对较低,前端研发、后端品市场还有赖于发达国家的支持,缺乏创新能力及核心技术。此外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缺乏经验等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足。
3 农业信息化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针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通榆县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其农业经济的发展。
3.1 政府主导,大力推动
政府要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及现代农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主导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总体目标、发展途径、建设内容、技术体系、运行机制等,保证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激发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寻求共同的利益交集点,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运行机制;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战略性作用,将信息技术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共享数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数据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可控性、可维护性及使用效率;主导信息技术的运行监管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增强政府财政投入的效益,提高信息技术监管的主动性,对整个信息技术的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3.2 完善“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建立统一的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农业信息技术的培养指导及传播,基层技术部门解决普通的一线问题,复杂问题由上级部门集中解决,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缩短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周期;建立农技服务手机APP,通榆县农民群体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智能手机APP的开发及应用可以使农民更便捷的获取农业科技知识,APP平台包含养殖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植保防治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APP中的信息内容可以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简单、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便于农民学习、掌握,使其能够足不出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消费者也可以通过APP平台了解农户的种植信息,比如种子是否健康、施肥管理过程、采摘是否科学等,通过优良的售后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农产品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客户分散的问题,因此其对配送的要求也比较高。互联网+模式下要对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改革,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选择信誉度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解决配送的问题,提高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改善硬件投入,比如建立镜像设备及时纠正物流拥堵现象,准确掌握网络实时物流信息等。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3.3 依靠信息化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及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通榆县的农业信息人才主要是农业学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这类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农业生产的一线技术,农业知识面狭窄;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虽然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但是其又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强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做好一线农业生产农民的知识培训。可针对农民开设免费网络课程,或由基层农业部门主导由信息技术人员以村为单位进行信息知识的教学培训等,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及信息生产水平。
4 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其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中的渗透率也越来越高,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重大改革。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型农业的转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增强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大力推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应用信息技术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通榆经济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白玲,王霖,李欧,等.辽宁省农村农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4(12):76-78.
[2]阮怀军,赵佳,王利民.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建[J].山东农业科学,2015,45(6):123-124.
[3]龙兵,杜同庆.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7(5):49-50.
[4]方凤玲.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6(6): 89-92.
[5]李哲林,郭忠伍,王秀云.谈农业科技推广的创新与发展——回眸濉溪农业科技推广二十年[J].安徽农学通报,2016(7): 179-180.
作者简介:吕志海(1970-),男,吉林省通榆县人,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