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恒+文松+祁克刚
摘 要:由于近些年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在区域间引种频繁,导致茎腐病在玉米种植区大面积传播,对玉米产量影响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综合技术措施。以期为了解和防治玉米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4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总产量高。在国民经济和粮食安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每年由于玉米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其中茎腐病的危害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相关报道指出,每年茎腐病在玉米主产区的发病率在10%~20%,一些年份更是达到60%,造成产量损失达25%[1]。茎腐病的发生为其他导致寄主产量下降的细菌滋生提供空间,进一步降低了玉米的品质[2]。本文从玉米茎腐病的病症、病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玉米的抗病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病症
玉米茎腐病按其发病的原因分为细菌性茎腐病和青枯型茎腐病2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大喇叭口期前发病,危害玉米中部茎叶和叶鞘,病斑不规则,边缘呈浅红褐色,病健组织的交界处水渍状特别明显[3]。当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严重时在发病后3~4d,植株病部以上出现倒折,溢出黄褐色菌液,散发臭味。青枯型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一般从发现青枯病到全株体枯萎只需5~7d,发病快的仅仅需要1~3d,长的可持续15d以上。株体从根系开始发病,逐渐扩展到次生根,直到整个玉米根系出现褐色腐烂,最后根系变成空心,根系及须根数量减少。植株茎基部1~2节处出现水渍状长椭圆型或梭形的病斑,节间变淡褐色,穗柄变软,穗部下垂,籽粒干瘪,不易脱粒[4-5]。
2 病原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很复杂,国外报道比较多。在我国已经明确的致病菌有禾生腐霉菌、肿囊腐霉菌、禾谷镰孢菌、瓜果腐霉菌和串珠镰胞菌,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病原菌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3]。东北从各地区分离到的6种镰孢菌菌株以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的分离频率最高[4]。相关报道表明:单独接种腐霉菌比混合接种腐霉菌和镰孢菌时致病力高,但单独接种镰孢菌时的致病力低于混合接种腐霉菌和镰孢菌时的致病力[6]。
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存在3种不同的观点:以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的侵染为主;以禾生腐霉菌和肿囊腐霉菌的侵染为主;以禾谷镰孢菌与瓜果腐霉菌的符合侵染为主。在同一地区,致病菌的优势种类相对稳定,但受年度间的气候条件变化,尤其是降水变化影响较大。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菌受采样和分离时间影响较大。一般采样时间晚于采样期15d或者当天采样未完成当天分离,则分离结果易受到镰孢菌的干扰[5,7-8]。
3 发生规律
玉米茎腐病俗称烂茎病、茎基腐病或青枯病,是指玉米茎部或茎基部在灌浆阶段开始发生腐烂,一般在玉米乳熟后期达到发病的高峰,并迅速引起全株枯死的一类病害。玉米茎腐病由细菌及多种真菌侵染引起,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菌在土壤、肥料、病残体或玉米种子上越冬,病残体及带病玉米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借风传、水传、机械及昆虫等进行传播,侵入根部及根茎部伤口,引起植株发病。玉米生长前期的持续低温,适宜茎腐病害发生,生长后期的高温高湿天气适宜病害的进一步扩展蔓延[6,9]。
4 防治方法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机制包括抗侵入能力和抗扩展能力,是一个综合防御系统。抗侵入能力表现为抗性品种在遇到病原菌入侵时,具有较强的防御形态结构;抗扩展能力主要表现为病原菌入侵后,抗性品种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生理生化反应,来防止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扩展。通过分析玉米抗性机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提高其抗病能力。
4.1 选择抗病品种
培育和种植抗病耐病品种,生产中选择熟期适中,茎秆坚硬的优良品种,是预防茎腐病发生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4.2 合理轮作
玉米茎腐病是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连作地块,土壤中病菌积累多,发病重,可与蔬菜、马铃薯、水稻、大豆等实行2~3a轮作。收货后,集中烧毁或者采取高温沤肥的方式,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4.3 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按照玉米需肥规律适当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在底肥充足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或孕穗等时期增施钾肥或者氮肥、磷肥配合施用,可有效控制茎腐病。田间及时清除病残株,剥离发病叶鞘,采用高畦栽培,不用大水漫灌等方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中耕除草,预防并控制好病情。
4.4 药剂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时期喷施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60%瑞毒铜进行茎腐病预防。在发病初期,可剥开叶鞘,在植株病部刷涂石灰水(用熟石灰1kg兑水5~10g勾兑石灰水)。发病后用25%叶枯灵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8%甲霜灵。猛锌600倍液,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及叶面肥1000倍液均匀喷洒叶面[10-11]。
4.5 生物防治
在播种前,用激抗菌2.25 kg/hm2 加适量水进行拌种;或者用生物钾肥15 kg/hm2 加适量水拌种;或用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拌种;或者用复合细胞分离素200 倍稀释液浸种。
5 展望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如何有效的抑制玉米茎腐病的发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应该从选种,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等各个环节来综合把控,仔细做好每一个细节,在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下,来防治玉米茎腐病的发病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吕国忠,陈捷,刘伟成,等.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与品种抗性[J].玉米科学,1995(3):47-51.
[2] LEDENCAN T,SIMIC D,BRKIC I,et al,Tesistance of maize inbreds and their hybrids to Fusarium stalk rot[J].Czech J Genet Plant Breed,2003(39):15-20.
[3]王晓鸣,戴法超.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03.
[4]温瑞,黄梧芳,康绍兰,等.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53-56.
[5]杨典洱,王岳光,王斌,等.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2,10(l):88-90.
[6]曹如槐,王富荣,王晓玲,等.玉米茎基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J].遗传,1996,18(2):4-6.
[7]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玉米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6.
[8]刘德宝.山西玉米[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35-272.
[9]龚士琛,闫淑琴,张瑞英,等.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4):28-30.
[10] GOLDMAN I L.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fluencing protein and starch concent ration in an Illinois Long Term Selection maize strains[J].Theor Appl Genet,1993(87):217-224.
[11]紀明山.玉米腐霉菌茎腐病抗性机制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4):3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