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丽
摘 要: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语义韵指的是研究词语行为并反映一个词所吸引的词项语义色彩,根据语义韵的研究可以概括并抽象出来一种句法结构——类联接,类链接描述词语的典型语法功能。类联接考查的是词语语法范畴的搭配,语义韵指向意义范畴的搭配,把二者相结合有助于全面掌握词语。
关键词:创造性动词;语义韵;类联结
一、 引言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中,小句可以传达三种意义—信息、交换及表述,作为表述的小句是人们运用语言来表达内外部世界的各种经验,以实现交际目的。表达这些经验的过程可归纳为六种: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不同的过程具有不同特点与功能。物质过程小句是表示物质世界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与事件的过程,通常由表示动作、运动的动词来体现事物所处的过程。人类语言的及物性系统最集中地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即语言用于表达说话者主客观经验的功能。及物性系统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所处的各种过程,包括状态及关系,决定句子的不同类型与结构。物质过程小句是及物性系统中最主要的句子类型之一。小句的及物性系统不仅影响表示过程的动词,同时也和参与者及情景相关,物质过程小句中总有一个成分“行动者”,如果过程的展开只涉及到行动者就是不及物,如果过程延伸到“目标”属于及物性的。物质过程小句包括子类别:创造性小句及转化型小句。不及物性创造性小句中产生的是“行动者”产生,及物性创造性小句产生的是目标,在创造性小句中,过程是由“emerge,create,make”等动词实现的,本文主要探讨创造性小句中动词的用法。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4亿词频的在线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1990—2012〉)。因为该类动词在COCA中的出現频次很高,无法逐一统计分析其用法。本文主要选择前100组词丛(常含几百检索行)进行选择、分类并进行分析归纳其语义韵及类链接。可以用“语义韵”对意义范畴的搭配进行有效地研究。与传统词汇学不同,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并不是研究某个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而是研究与某个词共同出现的搭配词的语义特点,卫乃兴(2002)认为,节点词和搭配词的语义相互影响,搭配是词的义项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学界,语义韵一般分为积极语义韵(Positive prosody)、消极语义韵(Negative prosody)和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ody)三类。Firth提出的“类联接”(colligation)这一概念指的是词语所属语法类的搭配关系,并非词语本身,其代表的是一个语法范畴的搭配类,人们常说的N+V,V+N等都是类联接(卫乃兴,2002)。
二、 创造性不及物动词研究
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创造性不及物动词,包括“appear, emerge, occur, happen, take place”等。本文中不及物动词主要研究“appear, emerg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在COCA语料库中检索。
检索到含有appear(包括表示其不同时态形式的词)的句子共113,571例。使用“KWIC”工具在前100组得出该词及其派生形式最频繁的搭配词为:右搭配词分别为不定式to(41次)、in(12次)、on(7次)及at(4次);按词类划分右搭配词类分别为连词(45次),介词(28次),形容词(12次),副词(7次),其余的后面不接成分。经分析该词后面的词义色彩褒贬均有,带有不定式的搭配占大部分。
检索到含有emerge(包括表示其不同时态形式的词)的句子共33,436例。排除掉前100组中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形式,使用“KWIC”工具分析得出该词及其派生形式最频繁的搭配词为:右搭配词分别为介词from(28次)、as(11次)、in(8次)、into(5次)及with (5次);按词类划分右搭配词类,介词(69次),单独使用不加成分(16次),副词(4次),形容词(1次),剩下的属于个别的后面加名词及连词。
语料库研究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卫乃兴,2002)。appear与emerge两个词相比较,可以看出前者加形容词副词的几率较大,后者最常见的是与介词一起使用。
三、 可及物可以不及物的创造性动词
创造性小句中使用的一些动词,比如“develop, form, grow, produce”可以是不及物性动词也可以用作及物动词,这里主要探讨“grow”用法。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本文主要按其搭配V,V+prep.,V+adj.,V+to inf,V+as sth;V+N进行分类研究。
COCA语料库中grow及其各种形式出现126,587频次,分析前100组使用搭配及语义色彩可以得出:V+adv.(35次),V+prep(20次),V+adj(19次),V(17次),V+N(7次),V+to inf(1次),V+N to N(1次)。从各种搭配出现的频率来看该词作为不及物动词用法占多数,V+adv.搭配中grow up出现了26次,属于积极语义韵,其余的搭配rapidly, increasingly, sharply, unreasonably等也居多表现了明显的积极语义;与形容词的搭配如stronger, taller, old, louder, deeper, faster等表达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可以是积极语义,也可以是消极语义。grow单独出现表示事物不断增长的过程,属于积极语义。作为及物创造性动词V+N搭配相当于给生命体施加能量促进其生长,属于积极语义,进而从生命体延伸到非生物体的扩张,比如面积、技能、爱好等,这种抽象的扩张也属于积极语义。把有生命的物体转移到无生命的个体上,同样可以抽象地把grow理解为一种状态的改变。endprint
词语搭配研究的是词项的典型共现行为,显著搭配基本上能反映典型的词语行为。整体来看,grow一词表示了明显的积极语义,V+adv.,V+prep.,V+adj.,V四种不及物动词类链接占使用比例的多数。
四、 创造性及物动词研究
一般的创造性及物动词包括“create, make, prepare”,特殊的及物性动词有“assemble, build, construct, open, write...”,本文主要研究make的语义句法用法。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进行检索,并参照Alternberg&Granger(2001)把make用法大致分为8类进行分类研究。
COCA语料库中make及其各种形式出现991,257频次,基于先前研究并结合语料分析前100组使用搭配及语义色彩可以得出:V+N(47次),V+N+inf(16次),V+N+adj.(14次),V+N+N(9次),V+prep.(of/up)(3次)。此外,make sure(7次),make it(3次),make of(2次),make up(1次),make the gallery as...as(1次)。
根据其用法分类,使役动词(39次),生产(21次),动词虚化(17次),惯用法(11次),赚钱(5次),成功(make it 3次),介词短语(3次),联系动词(1次)。惯用法包括make sense, make good, make sure等,这些显示出积极语义。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make的使役用法包括三类:1)形容词作补语:V+N+adj.,如make it interesting,后面搭配的形容詞有functional, difficult, unreachable, higher, less等,三种语义色彩都包括;2) V+N+inf:make+名词/代词+动词,如make him jump, make police spring into, make her go back属于消极的语义色彩;3)V+N+N:make+名词(代词)+名词,如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make us a safer people, make yourself a database, make this an ongoing event等,其中属于中性及积极语义色彩。
据统计(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1990),make经常与表示言语的名词一起用,比如:argument, claim, point, statement等。语料中make的右搭配词有decision, difference, report, living, choice, connection等,在这些搭配中,make已经失去其本来的实际词汇意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表明一种行为,而不是创造什么,或产生什么影响。比如make a decision就相当于decide, make a difference就相当于different,此时make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这些搭配属于中性语义色彩。
总之,根据语境及搭配词分析都显示make的名词搭配词大多呈现中性语义特点。在V+N+adj.类链接中三种语义色彩都包括,V+N+inf类联接中表示“迫使”来讲具有消极语义色彩,V+N+N类联接中居多属于中性及积极语义色彩。V+N类链接中的动词虚化用法具有中性语义色彩,表示“生产”等含义的时候代表创造某一事物,显示出中性语义色彩。
五、 结语
本文依据COCA语料库提供的真实语言数据资源对创造性动词“appear, emerge, grow, make”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其语义韵及类联接,这四词包含了创造性动词中的三类:及物性、不及物性和可及物可不及物。基于语料库对词汇的类联接和语义韵的探索研究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可以产生成果显著的研究,从而促进中国英语教学及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可以避免只记单词的汉语意义的弊端,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词的用法,对教与学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可参考和利用的资源缺乏,本文的局限性在所难免。例如分析的词句数量有限,可能从中概括出来的类联接及相应的语义韵特征分析不够准确。创造性动词也不仅这几个,也不可能对每个单词都逐个进行手动分析,如果能有相关软件把该类动词的语义韵及类联结都能做一统计的话,对英语教学及学习都将会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当然,这还需要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ltenberg, B.&S. Granger.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 Collins:London and Glasgow, 1990.
[3]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e 7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ird Edition), M.A.K.Hallida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5]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