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峰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写道:“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并在书中提出“解放教育思想”,倡导“对话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将围绕“巧设话题”来开展,探讨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尊重思维差异,最近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养育不一样的人。教育发达地区与教育欠发达地区相比,在教学资源、经济状况等方面均有差异。对于对话教学来说,不同的地方应在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考虑到当地人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来达到课堂政治对话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中举了几个例子: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景点周边的酒店客房旅游旺季涨价了还供不应求,淡季打五折也鲜有人问津。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对同一种商品的需求不一样,导致价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济条件会导致学生对待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此要顺应他们的思维方式,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才能让他们对课堂讲的知识领悟透彻。
二、融入生活世界,激活体验
思想政治课本就是一门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对话中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时可能已经形成其特有的生活经验或思维模式,因此就需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知识并改变固有的思维习惯,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再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思考、探究并吸收这些知识。
在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两句话,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并不全面,看待一个问题往往会人云亦云或主观臆测,所以该章节课程就是为了教会学生用事实说话,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对话场景。例如,首先问学生“同样大小的铁块重还是棉花重”,学生一定会回答是“铁块重”。接着再问学生“在真空中谁下落得快”,学过物理的学生一定说“一样快”。此时教师就可以问“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所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从物理老师那里借来装有铁球和棉花的真空管,证实这个结论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既可让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对话教学中通过交流来达到增加学生见识、改变学生固有思维方式的目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增强意识
政治生活需要将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任,在当前的教学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当下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通过实实在在的分析、解答,增强学生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例如,针对必修1第四單元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当学生学习到这一课时就会发生疑问,当前时政是“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等反经济全球化势头崛起,而中国却先后建立“上合组织”“亚投行”,又提出“一带一路”顶层战略并高调允诺“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走完全不同于英美的另一条路线。此时教师就需要结合这些情况设计问题,像“如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危害”,学生可以结合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与老师进行对话。学生可以参照必修1课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并回答问题,思考其是否破坏了公平的贸易制度,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等等。这样逐步引领学生思考,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结合起来理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能力。这些开放的社会问题给了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对话中借鉴、吸收并形成自我见解。
把社会热点引入政治教育课堂,对学生来讲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步,通过设计巧妙的对话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社会热点的思考上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感知。
可见,设计问题在对话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式交流对话。整个阶段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展现自我的过程,在这种生动的互动与沟通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从而达到引领学生学习,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