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学校教育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中学历史学科教师来说,如何完美地將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的瑰宝,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都融合在里面,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还是精神领域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历史教学对初中教学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广大历史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更应该注意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积累而成,是中华儿女数千年来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整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现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更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因此,在以后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与传播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一门学问。中华文化延续五千余年,各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而其中有不少内容直接体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例如,初中教材在介绍各个政治经济史后,必然会有1—2课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分2个课时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介绍了文字、天文、历法、医学,介绍了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介绍了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在第三单元中,介绍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第四单元中,介绍了“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等。可见,在如今历史教材的编写中,编者对传统文化也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由此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三、传统文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入挖掘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教育资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齐家、治国的远大胸怀,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将会影响到他后期的发展。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素材,旨在引领学生从历代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以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懿行,反映“公而忘私”的美德;还介绍了孔子高尚的师德,以及有关他的学术态度、价值观念的名言集锦;对陈胜、吴广率众起义作了肯定评价,从而肯定了中华民族反对压迫、敢于斗争的传统美德;《张骞通西域》一目,赞颂他敢于担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不辱使命的美德。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谭嗣同等为变法慷慨就义;夏明翰、李大钊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义。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叙述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的言行无不给学生以深刻启迪。
通过学习历史教材中的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以古代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为榜样,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以达到对学生在爱国、处世、修身三个方面的教育。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学生面对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时尚与潮流成了他们的追求,在心灵上也比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这些都表明了当代学生文化底蕴的缺失。因此,作为与广大学生有所联系的中学历史学科,应该好好抓住机遇,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合在历史教学当中,渗透到每一位初中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博大精深,并广泛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