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摘 要:网络综艺节目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从制作层面来说已日臻成熟。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选题研究是对节目策划和内容的基础性研究,从选题上窥见网络综艺节目在制作上的基本倾向。热播节目《奇葩说》诞生于网络平台,作为一档辩论类综艺节目,选题直接决定着节目走向和节目风格。本文对《奇葩说》第四季选题归纳总结,发现其选题存在多样性匮乏、价值单一、思辨性和针对性差的问题。
关键词:《奇葩说4》;选题;选题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14-02
在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网络节目也就应运而生,给电视综艺节目造成一定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爱奇艺、优酷、乐视、腾讯等视频网站开始摆脱对电视媒体的依附,走上了视频节目的自制之路。网络综艺节目在沿袭电视综艺节目的传统特征上,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利用网络年轻化的播出平台,制作出一批既具有娱乐精神且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就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辩论节目。2014年第一季一播出就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点击量飙升,长期占据微博等各种热门话题榜首,可谓是一档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
辩论类节目取胜的关键元素在于话题的选择。前三季话题特点鲜明,思辨性强。但是2017年第四季播出之后,话题可讨论性明显不如之前。本文就第四季与前三季的比较,简要分析《奇葩说》第四季选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一、《奇葩说4》选题分类与总结
辩论类节目取胜的关键因素在于话题。《奇葩说》前三季话题涉猎广泛,多样性强。涵盖了目标受众80、90后观众所关心的亲情、友情、婚恋、职场以及脑洞类题目,引起受众的参与。但是第四季选题种类少且话题不明确,模棱两可,正反两方不明确。而且勉强分出来的正反两分讨论的意义也不大,无法传达一种明确的观点态度。
下面是对第四季24期节目选题的分类及总结: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第四季行为选择类话题共7个,占比29%;婚恋类话题共5期,占比20%;可见婚恋类话题仍是第四季的重点话题。但是,第四季出现了行为选择类题目,这类题目较为私人化,情感倾向比较个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讨论,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所以在这类问题讨论时不能够传达出一个普世的态度与价值观。亲情类话题在第四季中共4期,占比17%。这一季仍然延续上一季中的新兴话题脑洞类题目,共2期,占比8%,给人们以关于未来的想象。职场类题目3个,社会现象类3个,分别占比13%。
婚恋类话题具有普世价值,是各大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奇葩说4》也没有放弃这一话题。因为本节目主要针对80后和90后年轻的受众,且90后的观众所占数量居多。而90目前正逐渐进入婚姻或是在恋爱期,是他们正在面临或是将要面临的选择,所以对于婚恋类话题的讨论可以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从而具有观看的热情。节目中既有关于恋爱中的原则或是隐私话题,如“分手该不该当面说”,“剩男剩女该差不多得了吗”。这为正在恋爱的青年男女传达恋爱观。关于婚姻中可能会有分歧的问题以及年轻人的价值选择问题,如“会不会做单身妈妈”,“婚礼真的有必要”。这些婚恋类话题无疑给观众的心理带来一种改变甚至反思。所以,婚恋类话题是经久不衰的讨论类型,这类话题可讨论的方面多,观众兴趣浓厚。
亲情类话题主要涉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两代人间的代沟愈加明显,因此亲情类话题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前三季亲情类话题主要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第四季中增加了未来父母的养老问题,因为度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养老问题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例如“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除此之外将亲情类话题范围扩大,如“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怎么辦”。亲情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感情,如何平衡成了关注的焦点。
第四季中行为选择类话题类占比较高,主要是假设一种情况来传达一种态度。如“外卖小哥惹毛我投诉吗?”“不靠谱的梦想该劝阻吗”“给走投无路的人捐款蠢吗”等,这类话题与社会现象类话题界限模糊,且都具有个人化倾向,不具代表性。例如“外卖小哥惹毛我要投诉吗”,没有明确的度,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这一问题没有代表性,不能明确的分为正反两方。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强词夺理之意。
二、《奇葩说4》选题存在的问题
《奇葩说》俨然成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标杆,第四季开播后也一度引起一阵点击高峰。但是相对于前三季来说,第四季在选题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种类匮乏,多样性不足
话题类型少。第四季中话题的种类明显少于前三季,都集中在某一类问题上,婚恋类和行为选择类占比过重。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游戏或是新媒体的刺激上,人变得冷漠。90后正是在这一时点中成长起来,人情危机显而易见。但是这一季中对于友情类话题却没有涉及。未来的世界的幻想类题目也是寥寥无几。
界限不明确,难以分类。第四季中行为选择类与社会现象类题目占比较大。但是这两类话题的区别细微,让观众难以区分。设计的问题也几乎属于同一类型,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二)私人话题,共鸣度不够
话题选择过于私人化,具有个人倾向,不具备普世价值,没能最大程度引起观众的共鸣。只有话题共鸣度高,才能增强观众的参与度。辩论类节目的选题应该是可以明确地分为正反两方,不论是正反还是反方都能有不同的角度去合理地说服观众。但是在第四季中的话题正反两方都有种强词夺理的感觉,原因在于选题具有私人属性,无论你是选择正还是反,都是根据个人的行为,不是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这类话题就是根据个人情况,而且需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不能一概而论,以点概面。
例如“外卖小哥惹毛我要投诉吗”,首先,这就是一个伪命题。“惹毛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什么情况下就到了生气要投诉的地步,这是要根据个人性格以及承受力来说。其次,还要视具体情况来说。可能此时你心情好,就算迟到两小时你也不会因此生气。假若此时你正因为上司的批评或者别的原因生闷气,那么外卖小就成了一个出气筒,可能你会鸡蛋里面挑骨头。endprint
太过于个人倾向的话题,不能给观众传达出一种观点态度,也不能说服观众。对于社会公共类话题以及热点问题涉及较少。一旦触及这类话题也是泛泛而谈,未能深入挖掘,没有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三)价值单一,思辨性下降
《奇葩说》就是一个寻求多元价值的节目,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观看完节目后对于刻板印象有一定的改观。任何一个选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去讨论,才能证明这个选题的合理性。选题中必须包含多元价值,选手为赢得比赛需从不同切入点积极寻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个角度可能都是合理的。如“愚人水要不要喝”,喝或者不喝都有其道理。喝意味着随大流,能够及时入乡随俗。但是不喝也说明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众人皆醉我独醒。两种做人方式都没有错,就是自己的选择问题。
话题在最初选择时正反两方数量几乎平均可以说可辩性较强,反之,该选题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如“被误会要不要澄清”“不靠谱的梦想该被劝阻吗”。此类话题价值单一,且在首轮投票时悬殊极大。被误会当然要澄清啊,谁愿意被平白无故的误会还不为自己证明。不靠谱的梦想是是什么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既然是梦想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
第四季此类话题居多。是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过于单一,可讨论性不高。
(四)选题笼统,针对性差
《奇葩说》的目标受众群体主要是90后观众。在话题的选择上自然要倾向年轻受众,满足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但是第四季中,话题选择上不具针对性。很多话题不只是年轻人特有的,而是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在的问题。这就使得年轻受众失去兴趣。如“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此类选题的话题量明显不如年轻化选题热度高。
网络本来就是一个年轻化的媒体,网民的年龄层次偏于年轻。目前分众化的趋势明显,任何一档节目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观众,重点去满足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
三、《奇葩说》选题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拓宽话题来源
网络平台具有年轻化、互动性强等优势,充分利用媒介优势,拓宽话题来源的渠道。可以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进行投票,选择关注度高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吸引受众。亦可以多媒介联合,与电视等传统媒介合作,增加话题的可讨论性。
(二)积极参与热点话题,传播多元价值
虽然以娱乐性打造视听狂欢,但是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应该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只选择不痛不痒的话题,对于社会热点话题也应给予讨论,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为节目制造公信力。
四、结 语
话题、嘉宾、主持人是语言类节目的三大关键因素,话题的选择极为重要,不仅要有深度,而且有广度。《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已为网络节目发挥出了标杆的作用。但是第四季中话题选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节目设置时话题既要有针对性,有需要包含多元价值,不能过于私人,可讨论性要强。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琳.娱乐谈话节目的话题取向分析——以《奇葩说》为例[J].今传媒,2017
[3] 韩翼帆.浅析网络语言真人秀《奇葩说》题之道[J].東南传播,2016(12).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