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 要:日本的学校评价研究包括学校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模式化是日本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的主要方式,根据学校特点将学校发展分为若干类型,作为结果解释的对照基准,通过评价数据的结构化整合,对学校评价数据进行深度的实践解读,这一解读方式对我国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模式
一、日本学校评价政策研究
日本的学校评价是以促进学校持续性改进为宗旨的评价活动,是政府支持下的教育实践研究。1998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实施学校评价[1],要求学校自行制定评价方案。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小学设置标准》《高中设置基准》等文件中要求学校开展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公布评价结果,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办学信息。2006年,文部科学省在其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价指南》中对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出指导,并开始在一线学校进行学校评价的实践探索。总体而言,日本的学校评价主要包括学校自我评价和学校外部评价两种类型[2]:自我评价的重点在于确定评价要点、观察评价对象、记录评价信息、组织评价活动等,外部评价则主要指家长、社区、专家等群体的评价及其维度。
按政策要求,日本學校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实践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学校评价标准、对学校进行模式化判断的“学校管理诊断术”、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式的自我评价、学校管理协会的外部评价等(见表1)。虽然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式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各有特色,但都非常强调行动改进,旨在通过自我评价或外部评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日本的诸多学校评价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校管理诊断术”。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部长牧昌见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学校管理诊断术”的开发实验研究。该研究注重从教育、教学、管理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性入手把握学校整体状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开出“处方”,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在运用“学校管理诊断术”评价学校时,需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诊断的目的是改进学校工作;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诊断,分类标准可以是部门、年级、领域、学科、主题等;三是保持诊断的持续性,可在学校开展某一活动前后进行诊断,也可定期进行诊断;四是在诊断过程中注意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五是在诊断前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日本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模式
所谓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就是站在学校实践者的立场,对采集和处理后的评价信息进行基于应用的深度分析和阐释说明,解读评价结果在实践中的含义,揭示学校(或某一方面)的发展规律,为学校实践改进提出指导性建议。日本在学校评价结果分析方面,较多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统计处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整理评价信息,获得简洁、清晰的量化评价结果。但其问题在于,单纯的数据难以揭示深层的意义,特别是该量化结果在学校实践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即便是评价结果的量化分析,也要进行分层、分类的结果解释,从而帮助学校管理者理解量化结果的深层含义。
在日本学校评价研究的诸多量化分析中,“学校管理诊断术”做了更深入的结果解释研究。“学校管理诊断术”从办学目标、组织管理、人际关系、校园风气四个维度对学校进行评价,每个维度设计了40个诊断题目,每个题目按照5点赋分法赋值。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四个维度的40道题目做出评价,汇总后的平均分即为该维度的评价得分。在获得量化分数的基础上,“学校管理诊断术”进一步研究四个维度评价分数的关系,形成模式化的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包括:口号型、情绪型、维持现状型、轻视组织型、平稳型、沉滞型、理想型、平均型、人际淡漠型、丧失意志型共10种模式[4]。在对每种模式的解读中,不仅给出判断每种模式的标准(即给出学校评价结果是何种情况时,属于该种模式),还要给出对应这种模式,学校的改进方向和发展策略等。如口号型(见图1)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内容是:维度一办学目标的得分较高,其他三个维度得分较低。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但目标无法落地,不能与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实质性地结合起来,发展目标变成了口号。对于此类学校,建议重新研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思考如何将目标转化为具体工作。情绪型(见图2)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内容是:维度一办学目标与维度三人际关系的配合较好,但维度二组织管理与维度四校园风气的配合较差。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烈的发展愿望,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机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提升途径的困境。对于此类学校,建议健全学校的组织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维持现状型(见图3)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内容是:维度三人际关系和维度四校园风气的得分较高,但维度一办学目标和维度二组织管理的得分较低。学校教师大多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此类学校,建议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摒弃固有的不良习惯,改变学校原有文化风气。轻视组织型(见图4)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内容是:维度一办学目标、维度三人际关系、维度四校园风气的得分均较高,但维度二组织管理的得分明显偏低。学校的机构建设和工作管理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较差,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对于此类学校,建议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到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学校依据“学校管理诊断术”给出的几种模式,将学校评价结果分别对照进行解释,判断学校所属类型,并针对问题和建议具体分析学校情况。
三、日本学校评价结果实践应用
综合来看,日本学校评价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诊断、改进学校,通过评价数据分析、诊断学校现状,揭示学校问题,为制定学校改进策略提供基础信息;第二,指导、管理学校,收集学校基础数据并进行客观性、相对性的结果分析,为教育行政机构指导和管理学校提供信息依据;第三,学校基准认定,依据学校评价数据,由学校评价专业机构对照基准对学校予以认定;第四,学校等级排序,如有需要,在保证可比性的前提下,学校评价结果可用于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确定等级和排序。
参考文献:
[1]包金玲.日本新的学校评价制度政策动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3):38-42.
[2]张德伟.日本的教育督导制度与学校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5-160.
[3]钟启泉.“学校评价”的作用与实践——与日本教育学者大胁康弘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2):3-5.
[4]耿申.日本的学校管理评价——学校管理诊断术介绍[J].中小学管理,1990(12):65-68.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