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喜剧中喜剧情境的设置与主题的表达

2017-12-12 00:57王哲
戏剧之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严肃性主题喜剧

王哲

【摘 要】战争喜剧是喜剧中根据题材分出的一类,从国外的《虎口脱险》《地下》《加里森敢死队》到中国的《小兵张嘎》《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等,战争喜剧一直是战争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战争喜剧开始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日渐成为了战争剧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战争喜剧中主题的严肃性表达进行探讨。

【关键词】喜剧;战争喜剧;主题;严肃性

中图分类号:J9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06-02

一、喜剧与战争喜剧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定义“喜剧”的概念为“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喜剧来自笑,这是喜剧最主要的特征。[1]戏剧中对于“喜剧”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影视剧。

战争喜剧是喜剧中根据题材分出的一类,它是指“以喜剧化的基调和风格叙述与战争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作品。”[2]

二、战争喜剧的创作概况

(一)经典战争喜剧作品。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多以正剧和悲剧为主,但喜剧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不乏经典之作。例如法国导演杰拉尔·乌里的电影作品《虎口脱险》、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代表作《地下》、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等。战争喜剧是战争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这类作品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战争,寓庄于谐,不仅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在编剧手法、创作技巧以及剧本思想性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我国的战争喜剧作品。我国早期战争喜剧代表作品以电影为主,例如1959年上映的影片《战火中的青春》、1963年出品的影片《小兵张嘎》、根据张乐平漫画改编的同名电影《三毛从军记》(1992年上映)、孙敏导演的影片《巧奔妙逃》(1995年上映)等。

近几年,我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数量直线上涨,其中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占了大多数。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12年,全国各级卫视播出各类题材的电视剧大约有200部,其中,抗战题材电视剧大约有70余部,著名的横店影视城接待的拍摄剧组中有30%与抗战题材有关。[3]为了能够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些创作者自然会考虑求新求变,加之观众渐渐对纯写实主义战争剧中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悲壮场面出现审美疲勞,以及喜剧类影视作品在收视上的良好保障,使得越来越多的战争喜剧开始活跃在电视荧幕上,日渐成为战争剧的发展方向之一。即使不以喜剧作为整部剧的主基调,也会在剧中适当融入喜剧因素。例如,2012年底热播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2014年底播出的《二炮手》,都取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在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节编织上,都具有较强的喜剧色彩。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战争喜剧作品水准参差不齐,更有一些创作者在把握“喜剧”与“神剧”“雷剧”之间出现偏差,剧情中频繁出现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荒谬闹剧,在创作中走向误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我国战争喜剧的质量,同时提醒着我们,在进行这类题材的剧本创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三、战争喜剧中喜剧因素与主题严肃性的辩证关系

“喜剧”是笑的艺术,“战争”则是灾难性事件,如何在战争喜剧中设置喜剧情境而又不妨害全剧主题的严肃性,是编剧必须思考的问题。《民兵葛二蛋》的编剧束焕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一定要让人物严肃地生活,才构成真正的喜剧。”[4]好的喜剧一定可以让观众在笑过之后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喜剧不仅仅是以幽默诙谐、夸张搞笑的形式来取悦观众,还应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富于教育意义,毕竟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在弘扬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主旋律方面,仍然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战争喜剧中,人物的外部行动可以具有喜剧性,但主人公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应该是严肃的;故事情节应该具有喜剧性,但主题必须是严肃的。

(一)尊重历史与虚构故事。只要是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必然涉及历史问题。战争喜剧不需要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类影视剧一样,具备极强的党性和严密的规范性,需要严格尊重史实。在战争喜剧中,主要角色和事件可以虚构,并且着重表现战争的局部,但编剧必须要将故事融入到大的战争背景中去,特别是战争喜剧中会有较多战场以外的戏份,如果完全架空,就会成为“戏说剧”。

以电视剧《民兵葛二蛋》为例,整部戏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43-1945年之间,全剧八路军规模最大的队伍不过是塔湾村的民兵队,最高级别的领导就是赵队长和刘排长,而驻守小街镇的日军也只是吉田少佐的一个大队。编剧虚构了战争中一个“小角落”里的故事,但很明确这个“小角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进行到战略相持的后段和战略反攻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的。塔湾村成立民兵队与当时八路军大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背景相结合,体现在刘排长和赵西梅两个人物对民兵队的指导作用上。在本剧的后半部分,还将太平洋战场的形势融入进来,塞班岛的失手、美军的逼近给日军带来的士气低落;为支援太平洋战场被迫进行人员调动;在中国战线的拉长埋下的隐患等因素都潜移默化影响到小街镇一(下接第128页)带敌我力量的变化和战争形势的改变。

在战争喜剧中,编剧需要找到虚构故事和尊重史实之间的平衡点,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虚构局部的故事”,喜剧情境的设置必须要与整个战争的形势相结合。只有以大背景作为依托,整部剧才经得起推敲,在人物台词、在战争的不同时期使用的不同种类的武器、每场战役的战术设置、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等方面才能落地,剧情上才不至于出现严重与史实相悖或者自我矛盾的地方。否则,即使故事本身写得再精彩,也会给观众带来虚假之感,失去战争应有的紧张感,继而丧失全剧主题的严肃性。

(二)从高潮看统一性——高潮场面的创作影响全剧主题的表达。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中指出,结构的统一性意味着动作和主题的结合,这种结合,当然应该在高潮场面中得到检验。[5]在战争喜剧中,过程需要具有喜剧性,但主题一定是严肃的,高潮场面的创作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剧主题的表达。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中,葛二蛋和麦子之间的兄弟情是贯穿全剧的主题之一。葛二蛋、麦子、苗子三人联手消灭吉田的这场高潮戏虽然并不是整部戏的最后一场,但笔者认为是全剧中描写得最意味深长的一场。“虽然我们站在不同阵营,但我们目标相同”“虽然我们目标相同,但我们站在不同阵营”,这两组颠倒次序的话语意味着截然相反的结局。葛二蛋和麦子这两个原本同生共死的兄弟,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这就注定了他们会有不一样的命运,葛二蛋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党员,而麦子固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能走向人生悲剧。

笔者相信,这场戏的最后,当麦子将葛二蛋从悬崖边拉上来,两人一起跪下对着天空说终于给葛家村的老乡们报仇了时,他们一定是真心的,观众也一定会被感动,但所有人都明白,此时的麦子和葛二蛋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同生共死了。也正是在这种感动之后,两人最终走向彻底的决裂才更加刻骨铭心。

经典的战争喜剧作品一定不会忽视对严肃性主题的表达,而高潮场面则是剧本动作中心和思想中心的统一。战争喜剧用喜剧这一独特的体裁来展现战争,能让观众“笑”,但绝不仅仅止于“笑”,这种“笑”过之后带来的“痛”,才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426

[2]陈鸿秀.战争喜剧电影的基调类型及叙事策略[J].学术界,2011,10(161):130.

[3]朱旭辉,吴金娜.抗战剧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模式嬗变[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2):103.

[4]吴月玲.好的喜剧是人物严肃对待自己的困境——访《人在囧途之泰囧》《民兵葛二蛋》编剧束焕[N].中国艺术报,2013-1-16(006).

[5]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8.

猜你喜欢
严肃性主题喜剧
本期导读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欢乐喜剧人》
在严肃性与亲和性之间寻觅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