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
【摘要】随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实际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发展现状 经营风险 防范建议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30多年中,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五个省份试点推行小额贷款公司,其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起了很大作用。银监会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随后《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以及《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小贷公司的业务行为,小额贷款公司便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具有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无抵押、免担保等优势,受到了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欢迎,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从业人员58441人,实收资本4257.03亿元,贷款余额4892.59亿元。然而,相比于国外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尚处于试点阶段,因而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
(一)内部管理薄弱,缺乏内控机制
1.内部风险控制薄弱。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历史不长,而且目前正处于全国试点阶段。小额贷款公司设立门槛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较低,受到大量民间资金青睐。但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不够完善,表现在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操作经验以及管理上都存在着漏洞。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而其股东又有谋取暴利的冲动,加之法律观念淡漠,在经营中往往会与民间借贷交织在一起,从事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活动。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尽管表面上设立一整套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形同虚设,主要业务都是由公司高管拍板決定。而且作为草根金融,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2.缺乏必要的金融高级管理人才。作为新兴的准金融机构,目前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骨干人员都来自银行系统。他们以对原有银行内控制度、业务操作的理解而实施于小额贷款公司。但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整体管理、风险把握、经营特点上,缺乏系统的知识。重盈利轻风险的倾向普遍存在,贷前调查、贷后跟踪管理等工作还不到位,直接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除此以外,试点把有民间借贷经验的地下从业人员排除在外,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经验上显得更加缺乏,无法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因而,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着较高的操作风险。
(二)偏离经营宗旨,超范围经营普遍
银监会和央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按照小额、分散原则发放贷款,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从“小额、分散”原则来看,监管部门是希望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填补金融市场领域的空白,弥补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足,缓解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支农贷款比例低、单户贷款额度较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宗旨。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贷款大量投向管理成本较低的大企业和非农产业,有些贷款实际流向了能源矿产、房地产等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其他相关企业主要为钢铁、物资、贸易、开发公司等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且存在集中多次向同一借款人放贷的现象,贷款金额也高达上千万元或数千万元。比如,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为客户发放用于在大银行“倒贷”的贷款;有些向客户发放用于注册资本验资的贷款。
(三)高息放贷,客户利息负担较重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但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规范,对包括“三农”贷款在内的各类贷款,贷款利率一般均按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掌握,达到20%左右。同时,大部分贷款还要收取管理费、咨询费、合同费、交通费等额外费用,综合考虑,每笔贷款的整体利率水平较高。这无疑加重了借款人的财务负担,增加了违约风险,也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支农支小的形象,恶化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降低。
(四)担保手续不完善,存在信用风险
在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案件中,小额公司一般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的担保多为个人或公司的信用担保,以实物资产抵押、质押担保较少,有的案件表面看担保人众多,但实际能履行担保责任的人少,担保人过多反而影响诉讼的效率。有的保证担保不注重审查担保人的签名,公司担保的没有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部分采取实物担保的,未能办理相关抵押登记手续,影响了借款债权的正常实现。另外,由于定位的模糊性,小额贷款公司未被认定为金融机构,无法连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因此在评价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诚信水平方面具有难度。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的状况了解不够全面,难以保证发放贷款的及时收回,而且加之担保人形同虚设,影响其信贷资产的质量,具有较大的信用风险。
(五)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存在外部监管漏洞
小额贷款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但少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不强。部分公司对贷款的贷前审查不严格,缺乏对借款人资质、借款用途的有效审查,容易出现扎堆放贷现象;贷中、贷后的跟踪管理不完善,贷款操作不规范,常出现委托个人放贷、收息的情形,加大了资金风险。endprint
小额贷款行业虽然是民间金融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民间金融市场放开和发展的时间不长,立法和监管制度上仍然存在缺陷,金融活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还十分普遍。监管主体未理顺,监管协调难度大,信息共享不畅,导致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严重影响了监管效能的提高,使规范化监管难度加大。需要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和管理机制,促进立法的完善。
三、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建议
(一)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国家应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将小贷公司划分到金融机构行列。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自己的资本金在经营信用贷款业务,不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因而应定位为非公众金融机构。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为主的模式发展,给予小贷公司金融机构法律地位能促进小微企业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改进金融行业的资金配置效率。
在明确小贷公司金融机构地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财务等方面统一的规章制度,补充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各项政策依据,规范整个行业经营。将小贷公司监管权从地方金融办上收,由银监会或银监会成立专门机构监管,实行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可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制定统一监管措施。要做到监管有法可依,监管方法规范,处罚政策完备,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二)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小贷公司在银行的融资比例。银监会出台相关文件,提高小贷公司在银行融资的杠杆,将融资额提高到资产的2~4倍。在统一监管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将小贷公司分級,对于那些资质条件较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可进一步放大。地方政府可以牵头组建小贷公司协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各小贷公司间进行同业资金拆借。最大程度减少资金闲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风险管理建设
小贷公司完善公司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控制系统,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引进和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应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不从事“垒大户”、集中放贷、非法集资等行为;将安全性放在收益性之前,高风险客户谨慎处理,风险无法控制的客户不予办理,防止逆向选择情况的发生;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防范道德风险。外部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具体风险管理政策,设定具体指标,督促小额贷款公司执行,同时对风险管理不达标的实行退出机制;地方政府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准入条件,对于条件不够、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不批准其成立;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外部机构,应与小贷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对其信贷资产提供担保或保险,分担其部分风险。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自身的合规经营。建立适合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授信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不同客户的授信额度。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准确划分资产质量,充分计提呆账准备,全面覆盖风险,及时冲销坏账,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应不断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对业务经营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易产生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第三,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较为准确地对风险进行预测,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结语
小贷公司在不断完善自身体制和规范的情况下,不应片面追求转制,也不能坐等政策改变,而应在经营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当前,小贷公司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相似,直接竞争较多,劣势地位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竞争势必加剧,当前发展模式更难持续。因此,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是小贷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鑫.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
[2]杨朝玉.MD小贷公司贷款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
[3]丁文茵.典型小贷公司的比较研究——以合肥市小贷公司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5):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