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地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走上创新发展的新道路。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德育工作也急需借助于互联网这一技术工具,改变教育管理理念,寻求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与创新。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结合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适应时代背景的德育发展新思路,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打造“智慧校园”。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德育 教育管理 智慧校园
在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互联网这一技术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互联网+”这一新兴热词,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一、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加大力度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做好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德育工作,是工作的重点。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促进人的科学发展。在高校教育中,传统的德育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主要靠教师课堂说教为主要途径,不接地气,学生感受到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并不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产生共鸣。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致使学生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有志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因此,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使这种教育理念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成为各高校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最初萌芽于经济领域,主要在经济结构与生产要素当中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及集成作用,互联网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棒一样,世界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被互联网所改变。“互联网+德育”不仅使互联网这一技术工具充分运用到德育教学与指导过程中,而且借助于互联网,可以实现德育教育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使高校的德育教育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虽然互联网的运用会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得到创新和发展,但也要注意到,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学生在进行网络自我教化的同时,免不了会受到消极信息的影响。同时,网络的运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高校在互联网德育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传统德育内容面临信息多样的冲击
信息产业是互联网的核心产业,互联网具有信息多样化、传播隐蔽性的特点,虽然互联网中的信息极易取得与交换,但它却没有屏蔽不良信息的功能。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是通过外在的道德规范不断内化于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这些道德规范和原则在网上都能找到相关的样本。当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德育养成范本和案例信息时,由于学生涉世不深、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网络中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干扰,而且,学生也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及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因此,互联网虽然拓宽了德育教育信息的来源渠道,但却容易使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2.传统德育方式面临信息爆炸的挑战
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以教师说教为主,这种教育传递的知识量有限,学生在老师反复的说教过程中达不到对既定目标的认可。而网络以爆炸的模式传递信息,多种多样的知识汇总在一起,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德育信息资源,甚至超过教师所掌握的信息资源。面临不断更新的德育信息资源,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由于受空间、时间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而缺乏时效性,导致教育的滞后。因此,教师如何将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及时更新,跟上时代主流的德育价值理念成为考验德育教师的难题。
(二)“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德育提供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虽然给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为高校德育教育方式的改革及德育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1.“互联网+”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技术工具
德育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搜集整理学生最关注、最热衷的道德问题,然后积极寻找学生喜闻乐见且形象生动的案例资源,使其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丰富授课方式,可以借助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资源,增强教学手段的生动性。课后,搭建网络平台,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项交流,使学习延续到课下。同时,教师在互动中得到了学生的反馈,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丰富了课堂内容,避免了传统德育教学内容有限且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2.“互联网+”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改革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教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互联网+德育”理念的提出创新了高校德育教育的生态,使学生的德育教育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由国内延伸到了国外,网络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的特点成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力推手。“互联网+”为高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全程在网络的背景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科育人的改革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互联网+”增强了德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德育教师在知识量上有要求,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还需要教师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在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还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用智慧去开拓,用毅力去创新。
三、德育教育发展新思路
(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应用
基于学校校园网络平台,在主页专门设置德育教育板块,并在其中设置一些窗口。如影视专栏,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优秀视频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热点聚焦专栏,传递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最新消息,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二)增强学生网络免疫力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犯罪犯子也开始借助网络实施犯罪行为。所以,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应把网络防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提高警惕,严防网络骗局,也要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明辨是非、去粗取精。
(三)搭建家、校网络互动平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搭建家、校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无缝对接,双方共同对孩子进行网络德育教育,严格限制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这种双管齐下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增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总之,“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正在冲击着高校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者只有因势利导,充分适应这一新形势,才能创造更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德育环境。但“互联网+”是一个良莠不齐的舞台,对每名同学的德育成长影响也是有限度的,德行的養成少不了道德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学生的现实生活,德行的养成是道德磨砺、体验与感悟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吴小英.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2]蔡伟.“ 互联网 +”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
(作者简介:郭金玲,女,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