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若干思考

2017-12-11 20:24刘中英
甘肃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核心

刘中英:高级教师,现任金塔县教育局局长。曾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酒泉市精准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个人”、“酒泉市优秀校长”,多次获得市县 “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主持出版了多种地方的教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在学校落地,必须转换成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框架体系,形成明晰、可操作的“校本化”表达,才能真正在学生身上生根、开花、结果,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重大意义

一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更有利于教育方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家层面已出台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全国统一使用部编语文等教材。

二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最终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如果我们培养不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是徒劳。所以,教育现代化突出表现在培养现代化的人上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从以人为发展手段的教育价值观,转向以人为发展目的的教育价值观,也就是真正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义所在。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二、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实施途径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在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学校要牢牢把握育人的基本途径:一是课程育人,通过课程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实践育人,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生活体验;三是文化育人,各校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明确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聚焦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创新。 要提升德育实效,就要重视德育资源的协调、组合,把零散的德育活动与课程协同衔接,把德育的“盐”融化在学校教育的“汤”里。还要对德育进行系统规划,使德育序列化、专业化、科学化、最优化,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施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校园围墙内的事,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来没有可以离开社会环境的成长,也从来没有可以离开家庭环境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早、最久、最深远的教育。让核心素养落地,要关注家长,关注家庭教育,让家长参与到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来。学校要建立“家校成长共同体”,实现“班级共管理、课程共开发、活动共体验、学习共成长、任务共分担”,确实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校共育的合力。

(二)聚焦核心素养,引领课程创新。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加强课程建设,是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向核心素养,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形成核心素养,提高核心素养。这个变化体现了教育从以“学科为本”“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育人本位”的转变,引领并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近年来,金塔县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已初步形成。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特色课程个性化”的课程谱系。我们组织编写的地方教材《校园悦读》《德孝伴我行》,就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探索。

(三)聚焦核心素养,引领教学创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又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学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教学创新既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又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来推动课堂转型,重点关注教学方式的转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育教学充满人性化、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

素质教育就在课程里,就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就在一节一节课里面,一次一次的活动中,弥漫在学校的文化中。校长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三个“三”。一是“三个一”,即校长每月至少要参加一次集体备课,至少要参加一次研修活动,至少要参加一次质量分析。二是“三个多”,即多一点下课堂,多一点关注过程,多一点率先垂范。三是“三个必须”,即质量管理必须蹲一个点,包年级、包班;过程管理必须扣一条线,联系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质量监控必须求一个全,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聚焦核心素养,引领评价创新。评价具有诊断、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学生核心素养是对教育质量要求的升级版,也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要用评价促进教育改革,用评价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就是其中的关键性指标。对学生要实施多元评價,保障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持续性。一是评价的价值取向多元,注重过程诊断。二是评价维度多元,同时关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结果等多个维度。三是评价表达多元,设计评价、交互评价、大数据评价、档案袋评价等,目的就是帮学生认识现实的自我。四是评价方式多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综合呈现。endprint

三、要始终抓住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核心力量

构建和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

(一)推进核心素养校本化,要在办学理念上再思考。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国家意志、学校传统和时代使命等角度思考,通过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和文化脉络,在师生及社会公众中开展校训征集与研讨等活动,形成体现学校精神内核、被师生广泛认同、能不断传承发展的校训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这不是要学校搞一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是要求学校在核心素养“国家标准”的引领下,彰显学校的个性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推进核心素养校本化,要在学校管理上促优化。学校管理的再优化,一是坚持改革,二是赢在执行。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改革不是推倒一堵墙从头再来,要循序渐进,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存在的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进行方法、手段、途径的变革和创新。要从细节处着眼,以“微改革”推动“大变化”,“微创新”形成“新成效”,“微调整”释放“正能量”,从而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要标志的内涵发展阶段。国家和政府能够解决的是形式公平问题,更深层次的、实质的公平需要各学校加强管理、提高育人水平才能实现。政府把房子建得再好,如果有的校长、老师不增强执行力,不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依旧会很大,教育公平、均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三)推进核心素养校本化,要在教师成长上求突破。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在广大一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也将是一场教师素养的修炼,必将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要有两种心态:一是要有空杯心态,刷新自我,重新出发;二是要有全纳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差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有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精深的专业功底和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急需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网络空间学习、能力导向式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式学习、引导式移动学习、远程协同学习、创客学习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核心素养给我们定好了教育教学的新坐标,需要我们去架设现实与图景之间的桥梁;理念让我们明确方向,理性帮我们优化路径,理想让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深知,核心素養的具身性、整体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决定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依赖于一校一科,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积聚起每一位教师。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