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创也要有苏式精致

2017-12-11 08:43疏花
中华手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吴门缂丝唐寅

疏花

北有故宫,南有苏博。在近年来的博物馆文创热潮中,它们都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与故宫的皇家亲民路线不同,苏州博物馆立足数千年的吴文化沃土中,走出了一条人文风雅的苏式精致文创之路。

10年文创路

2008年5月18日,中国的博物馆开始统一对外免费开放。也正是在这一天,苏州博物馆将租出去的艺术品商店收回,转为自主经营。苏州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免费对外开放后,由国家的专项资金补助,按理说博物馆的经营应该没有压力,但苏州博物馆却选择走上文创开发的道路。

近几年,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经营取得了好成果。2015年营业额达706.6万元,2016年达900万元。但风光背后,苏州博物馆近10年的文创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苏州博物馆在2009年开设了淘宝店。但最初的的产品多为一些普通的旅游纪念品,谈不上文创设计,且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为了突破这样的局面,苏州博物馆在2013年成立了文创工作小组,并于2016年正式成立文创部,以博物馆下属的企业为运营载体,系统负责文创产品的引进、设计、研发,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运营,以及对外的合作和授权等业务。

“管理上,博物馆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也愿意让我们去试错。这对文创团队来说是最难得的支持。”谈起这段宝贵的成长经历,80后的文创部副主任蒋菡难掩激动。

在文创部的努力下,苏州博物馆2017年的文创产品营业额高达1?200万元,文创事业实现了从“小卖部”到“艺术品商店”的转变。而这个创造了巨大价值的文创团队,几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年轻人是主要受众

苏州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根据调查,苏州博物馆发现,前来参观的观众多是对吴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因此,在策划和设计产品时,苏州博物馆会倾向选择年轻群体喜爱的产品形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被市场認可的。

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是苏州博物馆文创团队推出的第一件广受关注和赞誉的产品。

450多年前,“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曾亲手种下一棵紫藤,如今依然生长在苏州博物馆内。为了留住“文藤”的子孙,博物馆每年会采集、晾晒、筛选出3?000颗优质种子,3颗一盒,限量1?000盒,常常供不应求。如今,这棵紫藤的种子在五湖四海生根发芽,而苏州博物馆的文脉也随之传承绵延。

明朝苏州画家唐寅其实并非如影视剧中那般春风得意。相反,他父母早亡、仕途不畅又遭妻子抛弃,可谓一生坎坷。为了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唐寅,苏州博物馆开发了一组“唐寅泡”袋泡茶。卡通形象的唐寅,或衣衫褴褛,或仰头苦笑,或醉倒在茶杯边缘,引人怜笑。独特的文化视角,让“唐寅泡”瞬间走红。

解构馆藏藏品的文化元素,并将其符号化地运用到文创产品中,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常态思路。而苏州博物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趣味。

国宝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苏州博物馆以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为灵感,取其色彩和造型,制作成抹茶味曲奇饼干。价值连城的秘色瓷化身舌尖上的美食,使国宝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了奇妙而趣味的联系,既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又极易在年轻群体中引发话题。从2014年推出以来,这款网红单品畅销至今。

“博物馆的文创有着无限可能,它可以跟很多载体嫁接。而怎样兼顾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去设计产品,才是关键。”蒋菡说道。

结合展览?契合文化

随着文创产品开发的日趋成熟,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逐渐形成了围绕专题展览设计开发系列产品的运作方式。

近几年,苏州博物馆陆续开办了“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吴门画派”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使苏州博物馆逐步成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必去的博物馆之一。

在参观完精心策划的展览之后,观众们来到艺术品商店,可以购买到以文徵明最爱用的衡山印为灵感设计的衡山杯;以沈周笔下的兰花、石榴等为原稿开发的苏绣材料包;以唐寅《三绝图》为灵感设计的趣味胶带;运用仇英《莲溪渔隐图》的山水形象设计的烛杯等等。

如此一来,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底蕴早已经由展览的呈现深入观众的心里。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就多了一份美的感知和文化的沟通。此外,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都是兼具实用性与文化价值的日常用品,因而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继“吴门四大书画家”系列特展之后,苏州博物馆目前正在围绕“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之二“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筹备文创产品,预计将推出约30款新品。

传承苏州工艺

“‘在博物馆雕刻美和时光,用匠心原创传递历史的精致与悠长。这是苏州博物馆的Slogan,也是我们想要把美带给所有人的愿望。”在开发设计文创产品时,苏州博物馆有意识地将传统工艺运用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中,以手艺的温度延续苏州这座城市的风雅和精致。

缂丝被誉为“织中之圣”,现在依然只能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它在表现书画作品上有着“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的优势。

苏州博物馆经过半年的潜心策划,将缂丝技艺与馆藏明代画家沈周的书画作品《沈周花卉册页》相结合,突破往常以缂丝制作大幅书画作品的形式,将缂丝与皮艺结合,设计成双肩包、手提包、钱包等实用物品,让藏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工艺之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苏州博物馆已推出了缂丝、宋锦、苏绣等传统工艺相关的系列文创产品。这类产品的设计制作,由博物馆与手艺人合作完成。苏州博物馆提供产品创意思路,与手艺人共同设计,综合工艺的可行性、成本的控制、制作的时间等因素进行磨合调整,在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后,将由手艺人手工制作完成。

从最初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卖部”发展到文创产品营业额高达1 200万元的“艺术品商店”,苏州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历经了近10年的探索。融合馆藏的文化元素,坚持苏式的人文、风雅、精致,做文艺、时尚、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苏州博物馆这样的文创思路,既避免了同质化,又赢得了市场认可。在接下来,苏州博物馆还将在授权开发、品牌联名设计、虚拟IP文创开发等方面做尝试。

猜你喜欢
吴门缂丝唐寅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唐寅绘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