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始于青铜时代,却未终结于青铜时代。与其他青铜器具的命运不同,铜镜的设计、制作和使用,跨越了19世纪中期以前长达四五千年的历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持续一年时间的“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以铜镜的纹饰特点与内涵为线索,将先秦至明清各个历史朝代的近百面铜镜一一呈现。
如汉代早期,铜镜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繁缛细密的龙凤蟠螭纹饰变为卷草纹、星云纹、吉语,出现了草叶纹镜、星云镜及各种铭文镜。东汉末期,《上杂物疏》载:“御物有尺二寸(约27.7厘米)金错铁镜一枚,皇后杂物用纯银错七寸(约16.2厘米)铁镜四枚,贵人至公主九寸(约20.8厘米)铁镜四十枚。”足见当时皇宫贵族所使用的铁镜尺寸巨大,绝非寻常之物。
這次展览根据铜镜纹饰特点,分为早期铜镜、神器动物、天道宇宙、铭文寄意、数学等分、晚期铜镜和特种工艺7个单元。展览的主题“必忠必信”则选自汉镜的铭文:“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信不忠,久而自穷”。这段铭文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必须讲究忠诚无私和言而有信,久而久之彼此间就会更加亲密和谐;反之,若不忠不信,久而久之必然离心离德,孤立无援,走向穷途末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