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经历了一上午的忙忙碌碌,办公室里三三两两地商量着中午点哪家的外卖,这景象已然成为众多白领的日常。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2017、2018年在线订餐用户规模预计分别达到3.01亿人和3.46亿人。显然,外卖已跳脱出堂食“备胎”的人设,成为大众认可的第三种就餐方式,这也预示着庞大可观的商业机会。
2016年外卖平台上的互联网品牌餐厅规模超过了4万个,对于餐饮行业来讲,外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众多新锐纯外卖品牌已经完全脱离堂食的束缚,前仆后继地进入市场掘金。
外卖品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顺利走过蛮荒时代,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论”:诸如焦耳川式快餐、大米小龙侠、四有青年米粉等,深谙产品为王的道理,在产品本身发力,保持上新频率;在无法回避与消费者的疏离之外,寻求更加贴合的获客手段,吸引流量;不断挖掘外卖场景,覆盖更高频的消费需求……外卖的玩法也在更新升级中。
外卖产品主义
外卖不是外带,把堂食的东西送到消费者餐桌,这是降低用户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尽管不同于在餐厅用餐,外卖也有与堂食相似的产品逻辑,却拥有从选品、迭代到包装等独特的产品主义。
选择某个品类切入市场,是做好外卖产品的第一步。据测算,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外卖站,一天要有150~200份订单才能维持下去。因此,外卖选品的第一要义是消费高频:其一是爆品,其二是大众化。
海盗虾饭从小龙虾饭这个爆款细分品类切入,改变小龙虾的堂食聚会感,让小龙虾走进日常工作餐。
但与堂食不同,海盗虾饭首先考虑的是便捷性:将整虾去头去壳,省去食客吃虾剥壳的步骤;其次是主打健康概念,小龙虾本身蛋白质含量丰富,搭配时蔬更贴近年轻人健康饮食的理念。
除了爆品容易产生消费高频之外,聚焦到某一适合绝大多数用户的菜品,也是外卖的产品主义之一。
若将餐饮大致分为中餐和粉面两大品类,川菜凭借大众化的口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专注于川式快餐的焦耳外卖,选取正宗的川菜进行研发,利用中央厨房对食材进行预加工,解决川菜“百吃百样”的不稳定性,进而在保证现炒口感的前提下,每个店的菜的味道基本保持一致。
基于川菜天然的粉丝和流量优势,焦耳上线两年多,在全国开出了100多家直营店,服务顾客超过1 000万人次。
相较米饭类产品,由于外卖配送的时效性,粉面在运送途中会出现粉断、面坨的问题,时间越长口感越差。因此,粉面品类几乎是外卖的禁忌。
而起家湖南的四有青年,看到了这块外卖领域的“无人区”。为了让湖南米粉更适合外卖,他们研发出新款高压制粉机,利用超高气压让粉更加紧实筋道。经测试,即便是出品半小时以上,依然不会对口感产生太大影响,收到外卖的顾客都能吃到口感极佳的粉。
事实上,外卖品牌一直在追求与堂食一样的产品口感。同时,为了弥补外卖不具备的场景感,提高复购率,外卖产品的迭代是一项数倍于堂食的工程。
不同于堂食餐厅,外卖品牌因缺少堂食的黏性,对于产品的迭代,不求最全,但求最快。
半年之内在北京开了5家店的香肠公主煲仔饭,迭代是其取胜的关键。单是广式煲仔饭就研发了十种口味,从偏南方口味的叉烧腊肉到改良后的蒜蓉辣椒排骨煲仔饭,满足南北方顾客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其产品上新遵照末尾淘汰制,即结合顾客在外卖平台上的产品评价,撤下销量最低的产品,每半个月轮换一次菜单,更新速度极大地增加了顾客的期待值。
在堂食消费中,除了菜品本身,餐厅的装修风格、服务水准等是挑选餐厅的重要指标。而在外卖生意上,实现这一“门面”功能的是外卖包装。据饿了么今年的1份调研显示,外卖用户对用餐品质有较高需求,包装品质与复购率成正比。
外卖品牌在包装上有一套进化标准:基本款,即解决功能性问题。比如米饭菜品为防止味道混杂,换用了饭菜分离的餐盒,摆脱吃盒饭的凑合感。进阶款,则是为包装赋予一定的外卖属性。比如给餐盒加保温罩,保证餐品在冬季的口感;用带有纸巾和餐具的腰封,兼顾配餐效率、包装审美、用户体验。
而大神款,则是把包装当成产品的必要部分,让其成为一种风格。
例如,从前慢外卖甜品的包装策略是运用符合品牌调性的“中式”元素。9月桂花时节,就将外包装袋印成黄色桂花;3月樱花季的外包装则是粉色系。这种新鲜感的好处,是每一次改变都可以引发晒图潮,在线上制造品牌二次传播的机会。
获客方式“简单”点
从某种角度比较,外卖跟用户的关系就像“网友”,距离产生美,也产生隔阂,这就促使品牌们使出浑身解数,将“撩妹”“撩汉”进行到底。
相当多的纯外卖品牌,以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作为主要获客渠道。但显而易见,外卖品牌若想不受制于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首先要有自己的营销、运营等流量获取手段。
湖南的大米小龙侠,选择做内容营销吸引流量。它想在消费者印象中形成品质感,打造一个用心经营的盖饭品牌。
1条3分钟的小龙虾盖饭制作视频在经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后,迅速把大米小龙侠与其他外卖小店区别开。其次,大米小龙侠打出温情牌,在今年的新春广告中传递出“让你在这个忙碌的城市中能吃好一点”的理念。一经发布,其微信公号下有众多热烈的回复,既留存住老客戶,也吸引了潜在客户。
引流是第一步,对于绝大多数外卖品牌来说,复购率才是关键。
把烤肉饭做成爆品的KAO铺有一套线上方法论——通过用户储值将其变成“店铺合伙人”。
KAO铺每家店都招募了入伙费为1 000元的顾客做店铺合伙人,这些店铺合伙人可以得到KAO铺的分红。具体而言,当初顾客存下的1 000元将分6次,返还到顾客的账户余额中,每个月返220元。算下来,存1 000元半年后能得到1 320元。另外,成为合伙人后,向朋友推荐并下单成功之后,能得到每单返点10%,也就是一份12元的烤肉饭能得到1.2元的返现。
通过与用户进行一定的利益捆绑,让其自发地为品牌做推广,不到两年时间,KAO铺在全国开出了172家门店。
在外賣行业,维系用户关系确是运营难点。究其原因,外卖对售后的处理模式全然不同于堂食:一旦用户对菜品不满意,都是在平台上给出差评,不会直接跟商家联系。即便商家之后电话回访甚至登门道歉,也容易错过最佳处理时间,造成客户流失。
送餐员似乎就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点。
上海外卖品牌A梦Eamonn`s将配送作为其商业模式核心。创始人蔡福泉想让外卖与用户贴合得更近。于是,他自建骑士团队,投入重金订制骑士电瓶车、骑士双季服装,以差异化的送餐员形象攻占市场。
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A梦Eamonn`s的骑士团队除了准时送餐,还在服装口袋中装有餐具包、一次性鞋套、桌布、手电筒、纸质菜单、便签纸等物品,弥补外卖的服务缺陷。一旦出现对骑士或者服务的投诉,A梦Eamonn`s将直接向发起投诉的消费者补偿300元现金。
场景即入口
一开始外卖是主打工作餐的场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外卖品牌需要挖掘更多的消费场景,以迎合顾客碎片化、多样化需求。同时,根据目标场景有针对性地打磨产品,可以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2016年,饿了么上夜宵和下午茶交易额均实现了3倍以上的增长,非正餐时段的下午茶、夜宵成为热门消费时段。那么,开拓第四餐是外卖寻求增长的主要思路。
北京外卖品牌——拼豆夜宵瞄准的是“到家夜宵”这一场景,晚上8点之后营业,凌晨4点打烊,不卖故事卖深夜美食。
在这个时间段,办公区、KTV、网吧、医院等都变成了消费场景。有相当多的人把夜宵当作一天必吃的一餐,对产品的要求和消费能力都不低。因此,拼豆夜宵的产品由其特色产品及餐饮市场热卖产品组成,涵盖了中餐、西餐、烧烤、港点,总共100多个SKU。其市场研发中心深度挖掘夜宵场景,从而研究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每年至少更新两次菜单,而新菜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为2~3周。
现阶段,拼豆已经发展了30多家外卖服务店,2016年全年营收为5 000万元。
而4PM则打算重新定义下午茶。在餐点设计上根据季节时令推出了诸如“盛夏花开”“冬日童话”等不同设计主题的下午茶套餐,每一款套餐都搭配了多达9~10种口味。在食用时可将外包装盒铺平,直接摆放充当“桌布”,双层点心架上下层分离,便可在餐厅以外的任何地点享受同样精致的下午茶。
创立仅6个月,4PM就在下午茶文化深厚的上海,刷爆了上班族的朋友圈。
但就餐场景毕竟有限,除了向外探索第四餐之外,许多外卖品牌开始反攻堂食的家庭、聚会等消费场景。
饭瘾是定位于家庭、聚餐消费场景下的特色美食外卖品牌。创始人陈俊铮从特色入手,从原材料上,选择在常规市面上不易见到和吃到的食物;从口味上来说,味道不平庸的食物,能够给消费者留下强烈印象。
于是,陈俊铮从各地收集特色美食,并通过冷链运输至北京,进行标准化研发。独特的食材和口味,专为家庭外卖场景设计的产品,满足了家庭用户的消费需求。即使饭瘾客单价在150~200元,依然有不少用户愿意尝试,尤其是家庭主妇。
生于蛮荒,外卖的未来只能靠不断进化,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护城河,才能成长为一股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