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俊伶 张慧超 通讯员/刘岷洋
四川德阳“一核三治”基层现代治理结硕果
本刊记者/陈俊伶 张慧超 通讯员/刘岷洋
四川省德阳市围绕省委“开展新的探索,努力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意识和法治习惯”三大主题,坚守厉行法治政治定力,狠抓“关键少数”责任担当,推进夯基、破难、创新互促互进,加快构建“一核三治”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成都北部新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德阳市“一核三治”基层治理体系工作点面结合、扎实有效,以法律素养的提升带动了市民总体素质的提升,打造了法治建设的特色、亮点,切实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到德阳市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调研时指出:“富强村的村规民约很全面,包括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赡养老人、防疫等共13条,把依法治理落实到了基层,有现实意义。”
德阳市委书记蒲波(中)调研社区物业党建联建
富强村在推进村规民约工作中,始终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制定村规民约的组织发动中,从一开始就是在中江县委的统一安排下启动,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推进。在村规民约推进过程中,镇党委、村党支部参与了村规民约制定、宣传、执行的全过程,跟踪推进情况,提供指导服务;村党支部对村规民约严格把关审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之中,村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村规民约的制定,包括“三上三下、六个步骤”。“六个步骤”即前期准备、宣传动员、组织起草、征求意见、表决通过和备案公布。“三上三下”反映的是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全过程。“一上”为村三委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及本村的民俗风情、传统美德起草村规民约的初稿。“一下”为村三委通过张贴公示、印发到户、广播宣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征求村民对初稿的意见。“二上”为村三委对初稿征求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修改完善,形成第二稿。“二下”为村三委将第二稿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三上”为村三委分析研究再次征求的意见,形成审议稿,并报镇政府进行合法性审查。“三下”为2013年12月28日村委会换届时召开村民会议,对村规民约审议稿进行讨论和表决。通过“三上三下”,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提高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
在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富强村立足本村、贴近群众,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村规民约的十三条,主要是村内公共事务管理、村民道德要求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反映的是大多数群众的心声,把大多数群众认为应当管的事管住管好,把大多数群众认为应当规范的行为规范到位。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己制定的“法律”,靠村民自觉来遵守。一是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组织群众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执行,我签字、我执行,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二是通过会议、宣传栏、宣传册、广播站等进行宣传,让村规民约的内容入脑入心;三是大力宣传遵守村规民约的好人好事,公开谴责违反村规民约的不良行为,形成“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舆论导向。
村规民约的推行,收到了明显成效,村民遵法守法意识得到加强,推进村规民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最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解决了村内治安谁来维护,公益事业谁来投入,美丽村庄谁来建设的问题。村民的道德观念得到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宣传、执行的过程,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
德阳经开区加大城市小区自治力度,在探索以党为核心,德治、法治、自治的“一核三治”基层现代治理体系小区治理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乐安社区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内16个物业小区,其中,商品房小区有12个,转非居民小区4个,有10000余户业主,因小区人多而衍生出来的矛盾与纠纷多且集中。2014年5月20日,全省首个业主委员会协会——乐安社区业主委员会协会在旌东街道正式备案。
成立伊始,业主委员会协会的定位是为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及广大业主服务的协作组织,实行团体会员制,以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为团体会员,遵循国家《物权法》、《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促进各业主委员会之间的交流,增强业主集体决策能力,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和增进小区和谐为宗旨。同时,经业主委员会推荐选举出来的首届会长及副会长等成员均为党员,为协会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开区“两新”党工委积极指导,在协会中成立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自成立以来,该协会按照“三有”(年初有计划安排、季度有检查落实、年终有总结表彰)“三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及“六个一”(一天收集一次各网格小区信息台账、一个月召开一次协会例会、一季度进行一次工作培训、一季度进行一次电梯、消防安全检查、一年筹办一次大型巡回法制宣传活动、一年进行一次表彰活动)的工作模式,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筹备成立及换届工作,全社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100%。两年多时间,业主委员会协会进行矛盾纠纷化解调处150多起,在开展法治培训和宣传,组织消防安全检查、进行居民依法维权及组织文艺演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与好评。切实在政府、其他行业协会与本协会会员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乐安社区业主委员会协会只是德阳经开区开展依法治理特色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阳经开区始终把开展依法治理特色创新作为建设法治经开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聚焦法治保障服务中心,以“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提升”为主线,以解决工作实际难题为突破口,主动作为、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注重实效,着眼于体制机制、政策安排、规章制度、技术手段创新。目前德阳经开区布局的22个创新项目中,有15个项目已实施完毕并初显成效,其余7个项目也在顺利推进。
德阳市副市长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原主任李成金认为,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特色创新,进一步优化了运行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使制约德阳市经开区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逐步得到有效化解,实现法治创新效果和法律实施效果、经济发展效果和社会进步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加快建设高端智造园区、共筑美丽和谐新城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家和社区位于金山场镇,2010年10月成立,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3万人,其中经开区征地“农转非” 1万余人,征地拆迁安置、劳动就业保障等矛盾较为集中。家和社区坚持以法治理念、道德教化来化解矛盾、保障权益、促进和谐,构建起“一体系、三中心、三平台”的社区治理新常态,实现社区治理到位、服务到家、群众满意。
家和社区坚持把依法治理、民主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灵魂,深化居民议事代表制度,着力发展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依法民主决策机制,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凝聚力量,合力发展。坚持以党的领导作为民主议事的前提,支部发挥好事前组织者、事中保障者、事后协调者等三大作用,确保议事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议决事项得到执行落实。坚持以代表的真实性作为议事制度的关键,以家庭为单位,按就近、就楼院的原则,每15—20个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共计推选议事代表118名。议事代表定向负责,代表知道自己具体代表谁,每个家庭知道谁代表自己。议事代表定向收集意见,定向参与议事决策,定向反馈议事结果,定向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以法治作为民主议事的基本原则,制定《家和社区居民公约》、《居民议事会议章程》,完善制度规范,让民主决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民主决定合理合法,民主管理依法有序。
通过实行居民议事代表制度,群众依法民主决策,基本实现“群众的诉求群众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全社区852套统建安置房,通过议事代表依法民主决策的方式,制定分配办法,妥善分配到位,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家和社区把社区调解室、综治站、司法站、警务室等综治服务站点和群众接待室、居民议事厅统筹结合,组成社区群众工作中心。通过网格化管理,收集和听取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实现社会问题提前掌握,社区矛盾纠纷就近调解。成立了社区法官工作站,由金山法庭庭长直接联系社区,实现社区无讼。并通过建立巡逻联防制度以及规范完整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实现社会治安保障全天候、全范围。
家和社区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政、社保、低保、医保、劳动、就业、计生、卫生等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到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协管人员,将部门的职能切实延伸到社区,将各项审批权限和服务职能公之于民。引入社会监督,保证办事准则、收费标准依法落实到位。把依法保障居民就业权益作为重点。成立就业服务中心,搭建劳动力信息库、用工信息库、就业培训班,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以社区为中心,开发专业软件,建立“镇—社区—居民小区”劳动力三级调查登记,动态掌握居民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建立定期走访企业、政企QQ群联系交流等沟通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用工信息,并与区经开区、区就业局用工数据库共享。及时向社区居民提供园区以及周边企业用工信息,实现园区内企业用工“本土化”,让居民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企业出岗位,社区来组织”的方式,定期开展待就业人员免费定向培训,打造就业“绿色通道”。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就上岗”培训、就业无缝对接,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双难”问题。
去年以来,全社区通过“群众工作中心”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85条,采纳63条,依法调解矛盾纠纷8起,群众满意度100%;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民事代办1200余项。通过“就业服务中心”,举办培训6期,培训413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230个,推荐就业857人。
家和社区通过大力开展居民公约宣讲、道德素质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全面提升社会道德文明水平,促进人心良善,以道德教化促进善治。针对社区居民主要是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特点,建立“新市民培训学校”,把促进“失地农民”向城镇市民转变作为工作重点。以“培训班”的方式开展社区居民公约、法律知识轮回培训,教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逐步转变群众意识。
家和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公民道德协会”“社区老年协会”“青少年幸福驿站”“养老服务中心”等组织平台优势,搭建分类道德讲堂。以弘扬良治善治理念为出发点,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融入社区服务的各个领域。分群分类引导群众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组建“金山镇家和社区法治宣讲小分队”,广泛开展法治宣讲进院落、进家庭、进企业活动。并与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文化院坝”建设等相融合。每月开展一次法律相关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活动,把宣传教育渗透到群众文化生活与休闲娱乐之中。真正实现社区法、德共治,家、社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