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类NADC30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

2017-12-11 07:01安同庆
中国猪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耳病种猪致病性

安同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我国类NADC30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

安同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自2012年以来,我国猪群中出现PRRSV的一种新亚型毒株,因其与美国PRRSV NADC30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被称为类NADC30 PRRSV。目前类NADC30 PRRSV已在我国16个省份相继分离到,并且在近年来我国PRRSV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类NADC30 PRRSV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我国PRRSV流行毒株的复杂性,而且增加了猪蓝耳病防控的难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类NADC30毒株;流行病学

1 类NADC30 PRRSV的出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引起的、影响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于1996年首次报道了PRRS的出现,毒株为以CH-1a、BJ-4株等为代表的经典PRRSV;在2006年出现了高致病PRRSV变异株,并迅速成为优势流行毒株,代表株为JXA1、HuN4和JXwn06等;在2012年又发现了PRRSV的新毒株,因其与美国的NADC30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称为NADC30-like PRRSV或类NADC30 PRRSV。NADC30毒株及类NADC30毒株在北美洲型PRRSV进化树中均位于L1分支中。

被类NADC30 PRRSV感染的猪场,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等繁殖障碍;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细菌继发感染和死淘率增高;种猪群和生长猪群生产成绩不稳定。

2 类NADC30毒株的传入与蔓延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RRSV L1分支毒株最早于2005年在加拿大出现,随后于2008年在美国出现并分离到其代表性毒株NADC30,在2012年前类NADC30毒株传入我国。有学者推测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从国外引进种猪时,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对NADC30毒株的敏感性不高,或者毒株处于潜伏感染等原因,导致未能甄别出NADC30毒株感染的种猪,致使NADC30毒株传入我国。进入我国后,由于国内种猪交易频繁,加之检疫不严,导致该类毒株的跨省传播。自2012年首次在河南报道类NADC30毒株以来,截止到2016年12月,已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四川等16个省(市)检测到类NADC30毒株。。

3 类NADC30毒株占有相当的比重

笔者研究小组对2013—2016年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疑似PRRS样品进行了RT-PCR检测,发现类NADC30毒株在近年来均为阳性,其中2016年在检测的阳性总数量中所占比例达到了18%(图1A)。

此外,对我国1996—2016年间的GenBank中所有中国毒株GP5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类NADC30毒株的GP5序列明显增多。特别是在2014年和2016年,约占我国提交PRRSV GP5序列总量的25%(图1B)。这表明,类NADC30 PRRSV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比例,仅次于高致病性PRRSV所占比例,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处于PRRSV高致病性毒株、类NADC30毒株、经典株及少数其他亚型分支毒株共存的复杂形势。

图1 类NADC30 PRRSV毒株数量所占比例

4 类NADC30毒株的遗传变异特征

与经典PRRSV、高致病PRRSV相比,类NADC30 PRRSV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即在其NSP2蛋白存在3处不连续的缺失,分别为第323—433位、第484位和第505—523位,共缺失131个氨基酸。这3处缺失可以作为类NADC30毒株的鉴别诊断分子标签。

GP5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类NADC30 PRRSV与经典PRRSV、高致病性PRRSV的氨基酸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3.6%~84.9%、83.6%~86.6%,而与美国NADC30毒株的同源性在97%左右。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多株类NADC30毒株存在重组现象,重组位置多位于非结构蛋白和次要结构蛋白区域,不同重组毒株的重组断裂位点各不相同,提示重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提供重组片段的亲本毒,除类NADC30毒株外,还有高致病PRRSV和经典PRRSV。在以往,虽然高致病性PRRSV和经典PRRSV中也发现有重组现象,但类NADC30 PRRSV的重组几率相对略高一些。目前对PRRSV重组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5 类NADC30毒株的致病性及疫病防控

不同的类NADC30 PRRSV毒株,其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类NADC30 PRRSV的致病性大致介于高致病性PRRSV和经典PRRSV之间。近期有研究表明,经典PRRSV疫苗株和高致病性PRRSV疫苗株能提供有限的部分保护,与未免疫组相比,免疫组体温升高和病理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开展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类NADC30毒株在我国多个地区逐渐呈流行态势。类NADC30毒株的传入及其与本土毒株发生重组,不仅增加了我国PRRSV流行毒株的多样性,而且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对于由类NADC30毒株引起的猪蓝耳病来说,建议在参照以往PRRS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免疫计划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在引进种猪时、人工授精时的病原检测。对于小规模猪场而言,特别需要注意在新购进仔猪时,先隔离观察,确定无疫情后再混群。建议猪场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结合现有疫苗控制,降低猪场感染类NADC30毒株的可能。

S852.65

A

1673-4645(2017)11-0024-02

2017-09-28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

郭振华(1984-),男,博士,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疫病诊断防控工作,E-mail:gzhuavet@163.com

猜你喜欢
耳病种猪致病性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