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7-12-10 11:32张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策略兴趣

张媛

摘要:阅读兴趣对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从提高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系统指导课外阅读、开展活动促进课外阅读四方面来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时期是人一生中阅读的黄金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单靠课堂阅读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的,需要课外阅读来延伸和补充。而课外阅读兴趣是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和对课外阅读活动本身的心理倾向,对促进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现在许多教师对课外阅读是主观上重视,客观上不重视,常口头上说课外阅读有多么重要,但在行动中却没有任何体现。其实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只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指标,也就只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榜样。作为教师,要善于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敬重,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教师自己首先一定要热爱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教师是自己最好的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利用课堂教学,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第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3]学生学习方式也逐渐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对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物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特别是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于是学生因为在课内阅读中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阅读需要又尚未得到满足,便会将这种阅读期待引向课外,在课外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第二,拓展迁移,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本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有限的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迁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在上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为了使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史铁生的精神世界,可以拓展迁移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阅读,还可以提供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让学生传阅,这些课外迁移阅读都是由课内阅读引起的,不仅对课文理解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一举两得。

三、系统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科学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建构的。我认为教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应当交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即精读法、略读法和快读法。这几种读法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教师应引导学生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益。同时还要明确这几种读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交错使用的。

第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数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多人一星期的课外阅读也不到一两个小时,而且都是无聊时随意翻翻。这样的阅读过于随意,不成系统,阅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教师要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充分利用語文早读课。很多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较重,于是语文早读做其他科的作业已是常事,那么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课上必须阅读与语文相关的书籍。其次,坚持每日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每天必读的良好习惯,可安排每天读报二十分钟,或读课外书三至五页,一旦决定下来就付诸实施,再忙再累也要坚持,在长期坚持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巩固阅读的兴趣。最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习惯,如适当做批注,摘录重要内容,写一写读书体会等等。

第三,课外书推荐。现在很多初中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阅读品位不高,所以课外书一定要慎重推荐。我认为课外书推荐要遵循教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推荐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经典名著当然要推荐,但是也不能一味只推荐经典,否则可能会因与当代的隔膜,而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因而教师也应该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荐一些积极健康的读物,甚至也可以推荐一些畅销的通俗读物。因为这是一个立体阅读的时代,在推荐阅读中要体现一定的包容精神。在教师推荐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推荐。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除了志趣相投外,还存在着无形的竞争,于是上进的学生不甘落于人后,常会表现出阅读的热情。这样让学生参与推荐,又能让他们意识到,阅读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四、开展活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在日常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总是对一些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因而教师要常开展活动,如作品朗诵会,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在活动提高感受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活动还可以营造一种大家一起读的气氛,感染每一个学生。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既要在思想上重视,又要在行动上落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课外阅读中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颐和中学 23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培养策略兴趣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