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探析

2017-12-10 10:00
当代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部性报酬经济体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探析

胡少坤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在索罗增长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规模报酬递增和弹性的劳动供给两个概念,不管是技术性的外部性还是货币性的外部性,得到的多重均衡思想,以期更好地贴近现实世界的经济增长特征,进而解释中等收入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现象。

索罗模型;劳动力剩余;规模报酬递增;多重均衡

近几年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先进经济体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那么,这样的一种经济增长现象,不禁引人思考,为什么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本文主要在以索罗增长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规模报酬递增和弹性的劳动供给两个概念,以期更好地贴近现实世界的经济增长特征,进而解释中等收入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现象。

一、索罗模型的缺点

首先,索罗模型针对的是成熟的经济体,也就是像欧美那些已经完成了经济过渡阶段的国家。

其次,索罗模型假设所讨论的经济体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消费也可以投资;假设企业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使用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和物质资本,且企业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即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假设投资等于消费,即满足萨伊定律,就无须考虑有效需求的问题。

由于索罗模型采用了一系列理想化的假设,得出经济增长会趋同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并不能很好地拟合现实世界,因为没有考虑国家间的技术水平差距、人力资本差距、二元经济结构等。

二、引入劳动力剩余和规模报酬递增

以索罗增长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促使后来的经济学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偏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在索罗模型讨论的资本部门的基础上又考虑了非资本部门,假设非资本部门向资本部门提供完全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引入了劳动力剩余的概念。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的关于资本部门和非资本部门的划分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另外一个偏离的方向主要是以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理论为代表,他们加入了更加根本性的假设,考虑了资本部门的技术特征:规模报酬递增。细分之,规模报酬递增又分为由于外部经济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内部经济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

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经济模型框架下,由于剩余劳动力的引入,使得经济体在由农业部门和资本部门并存转化为资本部门的经济过渡阶段,人均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剩余劳动力向资本部门转移。此时,假设资本部门的生产率不变,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力的转移,类似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正是劳动力剩余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个概念的引入,使得将两者之间的权重组合,就会产生多重均衡,依赖于一国初始条件的不同,一国可能会陷入低水平的经济发展陷阱或者进入高水平的经济均衡。

三、多重均衡

总体(行业水平或者整体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可能是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固定成本、技术的不可分割性、空间上的联系等等因素,导致企业本身的技术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的,称为内部经济。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主要发生于早期经济发展理论所提及的大规模生产阶段。后一种情况是指,即使单个企业拥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技术特征,但把这个企业拿到所在行业或者整个经济体中来看的话,该行业或者整个经济体却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称为外部经济。

首先讨论由于外部经济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这一种情况。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外部经济由工业培训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引起。类似地,阿罗(Arrow,1962)则指出,人是通过做来学习的(而且人是通过学习来学习如何学习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随着经济的扩张,熟练工的数量和工人的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现代技术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效率。因此,从单个企业的扩张来看,成本并没有降低,但是随着这个产业的扩张或者整个经济体的扩张,单个企业的成本开始下降。

具体来说,罗森斯坦·罗丹模型考虑的是技术性的外部效应作为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假设技术水平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的资本存量的一个增函数,再结合剩余劳动的假设,罗森斯坦·罗丹模型得出了多重均衡,即稳定的无资本部门的低水平的经济均衡,不稳定的低水平的经济均衡以及稳定的高水平的经济均衡。依赖于一国初始条件的不同,该国可能从不稳定的均衡状态趋向高水平均衡,也可能倒退到低水平均衡。倒退到低水平的经济均衡过程就是发展陷阱。

由此观之,中等收入国家的总体资本存量水平高于低收入国家,相对于低收入国家由于资本存量少而陷入发展陷阱的悲惨境地,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体由于越来越靠拢于高水平的经济均衡而逐渐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以上的讨论意味着经济增长趋同还是背离取决于一定的初始条件。而从罗森斯坦·罗丹模型可以得出的一个解释是,中等收入国家的加速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规模报酬递增与弹性的劳动供给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放眼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亚洲一些国家吸取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而与此同时,其它一些国家的经济却增长缓慢,甚至陷入经济滞胀和衰退。自从半个多世纪前索洛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以来(Solow,1957),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一直被公认为是技术的进步。然而,知识水平的提高是增长的根源这一论点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具有说服力。正如《1998—1999 年世界发展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的不仅仅是在资源上的差距,还有在知识方面的差距。中等收入国家正是通过这种“干中学”和有意识的职业培训,积累了可观的人力资本。知识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知识的积累与外部性(知识的溢出效应)有着内在的联系,知识本身是公共品,因为学习具有公司自身得不到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学习方面的投资将出现不足。这种情况意味着要对一般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工业部门予以鼓励。这一路径对亚洲出口带动型增长所取得的成功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中等收入国家人力资本积累量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增加,人力资本的增加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加速。

接下来讨论内部经济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即货币的外部性。企业本身使用的生产技术就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该企业的规模经济使得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下降,通过市场机制的交换行为减少相关企业的成本;或者通过其他生产企业的扩张,进而扩大了整个市场规模,使得单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货币的外部性细分为纵向的货币外部性和横向的货币外部性。

结合弹性的劳动供给,货币的外部性导致多重均衡。

从横向的货币外部性出发,专业化程度(生产率)和需求弹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到多重均衡。低水平的多重均衡就是纳克斯陷阱,即经济的专业化程度受限于需求弹性不足,经济的专业化程度低(生产率低)又使得需求弹性不足的情况不能改善,进入纳克斯陷阱。纳克斯关于贫困恶性循环的洞见具有启发意味,即市场规模的大小限制了生产率的高低,而市场规模的大小本身又是由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水平决定的。由此,纳克斯指出贫困国家之所以跳不出恶性贫困陷阱就是因为工业部门以外的非资本部门企业的生产效率太低。

从纵向的货币外部性出发,即赫尔希曼模型,此模型强调的是中间产品之间的联系效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低收入国家之所以投资动力不足,是因为低收入国家缺乏相应的中间产品部门。

从东亚模式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可以看到上文所论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的影子,因为东亚模式即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需要一个强大政府的全盘规划而不能仅仅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由于存在经济的外部性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依赖一个强权的政府来合理安排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而获得这样不同类型的经济外部性,从而跳出贫困恶性循环陷阱,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的东南亚某些国家(韩国、日本等)能接受一个“大政府”,这一经济起飞之前的初始制度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以上两种类型的外部性,其实都涉及技术水平。对于新技术的引进,中等收入国家通过模仿、吸收、再创造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减少了技术创新的成本,将中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劣势变成了相对优势。与之相反,发达国家经济体必须在全球技术前沿上进行生产,并必须持续在研发方面进行新的投资以实现技术创新。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潜力实现高于发达国家数倍的技术创新率。而这些外部性通过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需要政府的介入进行协调。低收入国家由于基础设施差,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水平低,即使引入发达国家的技术,也没有办法很好地使用。但是合理选择适宜本国经济发展的适宜技术,低收入国家也不是不可能跳出恶性贫困陷阱。

四、总结

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作用过程,企图用一种经济发展思想概括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主要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出发,结合劳动力剩余和规模报酬递增,不管是技术性的外部性还是货币性的外部性,得到的多重均衡思想,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的持续加速增长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一国经济起飞前的初始条件无疑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的能力,如何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如何有效发挥比较优势,进而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显得至关重要。

[1] Ardeshir Sepehri&A Haroon Akram-Lodhi:Transition,Savings and Growth In Vietnam:A Three-Gap Analysis[J].Journal of Imemational Development,2005,12(17),553-574.

[2] Arrow,Kenneth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XXIX(3),June,155-73.

[3] Solow,Robert M:(February 1956)."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Oxford Journals.70(1):65-94.

[4] Solow,Robert M:(Spring2007)."The last 50 years in growth theory and the next 10".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Oxford Journals,23(1):3-14.

[5] Paul Rosenstein-Rodan:“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Big Push”,in Ellis,editor,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Latin America(1961).

[6] 世界银行主编: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占雨秀)

猜你喜欢
外部性报酬经济体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从资源配置后的外部性的角度看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动力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