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田刚元
(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张鹤,田刚元
(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面临盈利空间下降、客户资源流失、竞争优势削弱等问题,其致使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理念影响创新效率、传统模式制约创新成效、平台短缺影响营销活力。通过融和与融入互联网金融,积极打造智慧型、全能型、服务型银行,加快理念、客户、业务及管理转型,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1]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特点,形成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2]更受到小微企业和低收入阶层的青睐。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自身优势遭到严重削弱,在转型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利差收入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收入来源,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商业的收入来源造成巨大冲击。一方面,BAT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诸多理财和信贷产品,极大满足了个体、中小微商户的理财与融资需求,成为个体和中小微商户金融业务市场的最大赢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以及信贷规模的约束,不能有效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资产规模的增长受到限制,不良贷款的恶性影响难以避免,营业利润受到间接性影响。英策咨询根据2008-2015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率,认为从2010年起银行业利润增长率呈现直线下滑趋势,2008-2009年的净利润指数从约33%大幅下降到约16%,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急剧下降。
(二)客户资源不断被瓜分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处理,流程完全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客户依据自己的投资偏好通过平台索引快速找到契合自己需求的金融产品,全天候24小时处理业务,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 890万人,相比2015年底增加用户86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3]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便捷、精准、高效的服务抢占小微金融理财、信用贷业务市场,并不断向其他业务市场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被不断瓜分,流失严重。
(三)竞争优势不断被弱化
传统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资产和负债类业务是其主要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金融“开枝散叶”式发展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增幅下降。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统计,截至2016年8月,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负债分别增长6.4%、6.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负债分别增长12.1%、11.8%,增幅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11.8%、19.4%和11.3%、19.2%。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竞争优势不断被弱化。
(一)传统理念影响创新效率
当前市场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而商业银行历经长久发展,早已形成严谨规范的文化氛围和管理环境,加之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和制约环节,致使商业银行在设计开发产品与服务时,反应迟缓、缺乏创新,无法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而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则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以及市场垄断地位的影响,市场业务开发仍是产品导向而非需求导向,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并未从客户真正的所需与所想出发。
(二)传统模式制约创新成效
商业银行运作模式是以资金流动为基础进行的一种银行内部循环,用户行为不能准确记录,客户需求不能灵活满足,即便商业银行当前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依然采用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因而在市场运营与业务拓展模式的设计上,未能有效挖掘市场与客户的潜在需求,无法充分有效利用客户的经营与交易行为,进而设计出的市场运营与业务拓展模式难以真正适应市场发展和契合客户需求,创新绩效受到严重制约。[4]
(三)平台短缺影响营销活力
商业银行尽管客户群非常海量,但以线下客户居多,在网络营销推广方面客户体验度不高,互联网应用场景不丰富。商业银行由于监管的严格性与较高的经营杠杆,在经营过程中尤其注重风险性,因而在推出金融平台及金融产品时会采取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步步验证,既费时又费力,导致客户的体验度不高,致使市场推广难度较大。另外,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缺少与消费者密切关联的网络商业圈,网络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未能对客户进行精细分类,难以做到精准化创新、精细化营销,开发推送真正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活力难以有效激活。
(一)融合互联网金融,明确转型方向
1.优化信息技术,转型智慧型银行
智慧银行是银行企业以智慧化手段和新的思维模式来审视自身需求,并利用创新科技塑造新业务、新产品、新流程的运营和服务模式。[5]商业银行必须加大新兴信息技术产品的投入与研发,将各种服务渠道与信息渠道加以有机整合,建立客户数据库,提升智能化获取、度量、分析、处理和应用客户数据的能力,实现流程、服务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既有效地规避信用风险、减少坏账,又准确迅速地洞察客户需要,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2.拓宽业务渠道,转型全能型银行
全能银行不仅经营传统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从而打造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务。[6]当前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跨界创新成为传统银行谋求转型全能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银行与360公司、小米科技、腾讯公司等在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数据防泄漏、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京医通、集团现金管理等领域展开跨界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为商业银行转型全能银行提供了经验借鉴。
3.打造综合服务,转型服务型银行
服务型银行是指通过训练高素质的服务人员队伍,打造全方位的综合化服务,持续改善服务流程,实现客户体验的稳步提升。客户体验是一个全方位、全流程、全人员的全面体验,因而,在服务环境上要彰显温馨,配置老花镜、婴儿推车、轮椅、点钞机、WIFI网络等便民服务实施;业务流程上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多渠道进行功能整合,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服务水平上强化服务规范指引,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有效增强客户黏度。
(二)融入互联网金融,加快转型发展
1.转变经营思路,加快理念转型
理念转型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要把转型的思路与理念融入到发展战略中,摒弃传统的追求量化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树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精准化营销和精细化管理的新途径,以转型促发展,发展中谋转型。
2.改善客户基础,加快客户转型
客户转型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潜在基础,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切实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处理好客户关系问题,维护好客户利益。以客户潜在需求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加强对客户的筛选分化,以不同层、不同类、不同户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推广策略,强化客户营销力度;转变客户服务意识,深化产品服务内涵,延长客户服务价值链,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贡献度和忠诚度。[7]
3.优化业务结构,加快业务转型
业务转型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流程。在资产方面,严把信贷关,强化客户征信建设,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信贷结构,拓展客户贡献空间;在负债方面,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抓好中高端客户,拓展小微客户,稳固有效提升客户群;在中间业务方面,强化零售银行理念,降低理财门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拓展理财、黄金等新兴业务,显著提升业务量。
4.强化风险管理,加快管理转型
管理转型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核心步骤,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有支撑。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架构,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新环境下,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快速、联动、清晰的风险管理应急机制,显著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为转型发展的平稳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1]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2]刘瑾.北京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 cn/hlw fzyj/hlwxzbg/,2017/01/22.
[4]张吉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5(2):16-21.
[5]孙春国,张晓哲.关于智慧网点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农村金融研究,2014(4):39-43.
[6]杨梦.全能银行模式比较研究[J].时代经贸,2010(2):97-100.
[7]韩国强.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问题探讨[J].甘肃金融,2012(8):11-13.
[责任编辑:胡冰]
F830
A
1005-913X(2017)09-0095-02
2017-06-07
张鹤(1995-),女,山东定陶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田刚元(1982-),男,山东青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