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130011)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刘阳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130011)
本文简单分析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有效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培养。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问题;措施
中职院校在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时,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汽车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汽车系统运行情况以及零部件的维修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快速准确的发现汽车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解决,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在汽车维修行业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所以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就当前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设施紧缺,很难满足学生在实训方面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往往多人共用一台教学设备,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导致专业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纪律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大的管理难度,另外学生的文化素养比较低,很容易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时,很多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存在严重的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没有奋斗和学习的目标,最终降低教学质量。
当前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在教学方面创新性严重不足,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另外,传统的专业教学中,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教学科目,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也相应地独立进行,很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降低教学实效性[1]。
为了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就业意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学生展开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前瞻性思维,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知识点的职业性教学,增大实训力度,让学生感知到职业的氛围。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中职院校需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一些岗位具体情况以及操作细则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开展职业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2]。
在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时,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及时补充和完善实训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建立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展开专业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般中职院校的资金都会有不足的现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另外专业教学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加重了职业院校的经济负担。学校在政府补贴之外,还需要自力更生、开源节流,实现对资金紧张情况的缓解,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实训设施[3]。
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想要提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有效性,一方面从就业导向方面出发开展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做好实训基地建设。这样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中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1]崔永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刍议[J].科技展望,2015,2518:206-207.
[2]郭月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4,13:23-26.
[3]张玉.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模块教学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09+37.
G71文献标示码A
刘阳(1986—),男,本科,初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服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