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艳��
摘要:“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世纪70年代由约翰·柯尔文首创。七种不同手势用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是师和生之间进行音高调整、交流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学生歌唱兴趣的培养、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及准确音高概念的建立主要是小学阶段。在音乐课堂我尝试着把这种手势引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利用手势发出无声的指示,使学生明白音高的准确位置,并巧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程与和声的练习、内心听觉训练、二声部合唱训练,使学生在柯尔文手势指挥下愉快专注地歌唱,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合唱;内心听觉
一、 “魔术”手势,让音变得形象具体起来
1. 音阶练习
低年级儿童识谱能力差,认识事物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柯尔文手势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帮助儿童有效建立起唱名概念,以及获得良好的音高感、音质感,并且还能从手势变化中学会识谱。
在柯尔文手势教学中我结合歌曲《音乐之声——哆唻咪》创编了的一套七个音符的手势歌谣:DO是小手握拳头,RE是快乐小滑梯,MI是我的小平台,FA是“真棒”倒过来,SOI是小门关上来,LA是把门快打开,TI是食指向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随着熟悉的旋律,有趣的手势,师生的互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套手势,并不断在同学之间传唱。由于手势形象有趣又具有暗示效应,能让学生迅速掌握各唱名之间的全音与半音之间的关系。如:“fa-mi,sol-la”。这两组音之间的半音关系,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唱fa 时,大拇指向下,它表明唱fa时的感觉要向mi靠拢;唱ti时,用食指do音,它表明ti的不稳定性,体现出ti到do的半音关系。
2. 常规训练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进、出教室的常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融进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何让孩子们迅速进入歌唱状态。利用柯尔文手势,音乐教师就可以近距离地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发声,学生在平时的课上,我一般是这样训练的。课一开始我会说:“仔细看!老师的手势代表着一个个调皮的小音符,他们有时候会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出现,有时候会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出现,有时候还会随机出现,你们一定要看清楚哦,千万不要把它们给认错了,认错了,它可就不愿交你这个朋友了。”这时候你再看,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专注地看着老师,开小差的学生少了,眼睛发亮的孩子多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有了歌唱的氛围。刚开始学柯尔文手势时,老师不能心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要让学生先跟老师做一做7个柯尔文手势。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柯尔文手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节课进行简单重复的训练,在熟练之后,老师可以做出各种手势,由学生来唱,最后用钢琴对音。如:师生问候时:我会弹奏12 34 | 5 -︱1 5.| 1 5.︱ 54 32 | 1-︱学生会用柯尔文手势来回应老师的问好。而后:我弹奏:“do —— do”八度音阶的上行、下行,学生就会在身体前方巧妙地运用柯尔文手势,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来表示七个音阶中各音的高低。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发声位置,循环呼吸、均匀吐气,以及最重要的音准问题。开始时速度要慢,待学生熟悉后可适当加快速度。柯尔文手势利用音乐旋律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柯尔文手势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性。
二、 巧用手势,进行音程与和声的练习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把柯尔文手势运用到教学中,坚持每节课运用音程与和声进行发声练习,很快就会看到学生在歌唱音准和听觉上的进步。而且,通过逐步的音准训练,为课堂歌曲的合唱教学做好有效的铺垫。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合唱歌曲《大钟和小钟》中,教师先提炼出每个乐句的主干音程,分别用手势引导学生构唱,接着增加难度,教师分别用左右手代表一个声部,学生分声部根据教师手势的引导,由几个单音演唱合并为多声部的和声练习,通过手势的效应,提高学生准确的听辨力,初步感受和声美。
如2/4
左手:5 53 3|5 53|5 53 3|5 53|
右手:3- |1-|3-|1- |
这首歌我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教学效果甚佳。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的加工,但要注意在刚开始时只要求解决一个目标,不要求大篇幅地演唱和声作品,同时在教材设计中要符合和声的配置原则,符合音乐形象。通过这样的有效训练,学生音程概念和合唱作品的能力才会逐渐加强。
三、 趣味手势,歌唱中内心听觉的训练
“心唱”比“声唱”更重要,“心唱”即内心听觉的培养,但稳定的内心听觉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运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内心听觉训练,在开始的时候教师不出声歌唱,用柯尔文手势仅表示一小节或两小节,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渐渐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句片段,由简到难对学生做内心听觉的训练。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音乐记忆力及听力都非常有效。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合唱歌曲《贝壳之歌》,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设置的闯关游戏学习歌曲的低声部。第一关:看手势唱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第二关:看手势唱每小节的头、尾两个音,第三关:看手势唱歌曲旋律。在进行内心听觉训练时教师重复两遍手势,首先要求学生看教师手势,在心里跟唱旋律;接着看柯尔文手势心里默唱旋律;第三遍当内心与形成音高概念时便能随音乐轻声跟唱;最后不看手势耳听高声部旋律,轻声唱低声部旋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手势变化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及学生的恒拍感的提高都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并让学生养成,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认真倾听另一声部的演唱,使之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让二声部合唱作品具有完整的音乐形象,这也是二声部视唱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四、 巧用手势,提高合唱中各声部的稳定性
在进行二部合唱教学中,学生在演唱单声部旋律时,节奏、旋律都能唱得较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演唱时,就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教师一遍遍停下来进行纠正,但合在一起时,还是效果不大。柯尔文手势的加入,则让学生在试唱二部合唱歌曲的旋律时,能更真切地“把握”住音的起伏变化,更稳定地唱准各自声部。
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歌曲《红蜻蜓》,学唱时先从合唱部分旋律中提取旋律音程(低音ti-re、do-mi、mi-sol),用手指挥练习这时要关注第一声部的六度音程“la-do”和第二声部的四度音程“do-fa”,唱准之后再练习和声音程,这个练习是合唱部分的关键,其中主要是三度音程,要引导学生倾听三度音程的效果,看老师的手势调整好音高,做到音准的和谐,当学生唱准之后,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就容易唱准了,对合唱中各声部的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五、 结语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指出:“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孩子们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在面对新课改的今天,音乐课堂中运用柯尔文手势,有效地提高合唱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合唱的魅力。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能将教材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今后学习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善琦.《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杨立梅.《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胡金露.《浅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艺术评鉴》期刊.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