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莉��
摘要:在高中历史中,有很多难以攻克的学习内容。在人民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当中,有很多有关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为藩镇割据、官宦专权以及土地兼并的不良发展,导致战乱频繁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出现。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的教学角度,从三省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看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唐时期;政治变迁
高中历史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古代政治体系的知识内容。唐朝也是其中内容比较多的一个朝代。所谓中唐时期,通常是唐朝宗大历元年至唐文宗太和九年,其中大概有70年。在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形势开始树立,很多将领都拥兵自重。也导致皇帝不信任将领。比如在安史之乱,九大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结果由于没有设置大元帅而导致指挥不协调,伤亡惨重。在朝中也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文宗的“甘露”事变,目的是为了铲除宦官。当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宦官除了干政,还掌握了军队。对统治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一、 中唐时期政治明显的特点
在对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先总结出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样能够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在中唐时期,比较明显的政治特征有两个方面,即奴隶制度的崩溃以及封建制萌芽时期。对于奴隶制而言,其中整个奴隶主阶级霸占了全国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因此在其下面就要发展小奴隶主做各个地区的“代理商”。法律、军队是维护奴隶主的工具。奴隶仅仅算是奴隶主的附属物品,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因此,奴隶们开始奋起反击,从而导致了奴隶制几近崩溃。新的奴隶主们为了争抢丰富的生产资源,因而进行了优化措施。在政治上进行刑法的公布,其中最为具体和突出的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是同罪”这一点。到了封建萌芽时期,军功制度的出现,导致人们开始贿赂官员,扩张属于自己的地盘。然后奴隶主给予奴隶们的生存权利,把自己的土地租给这些奴隶,让奴隶成了农民。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租佃关系。进行了变法的奴隶主,其中主要是地主转变的国家,即奴隶主借助奴隶们的起义合并变法不成功的国家,使其同化。
二、 从三省制度的变化看中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
在教学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變迁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将相关的历史故事为学生具体的讲述。三省是中国自隋朝和唐朝以来,就已经正式建立的中央政权体系。所谓的三省分别是指: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其职责是行使国家颁布的主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拟定与颁布皇帝的诏书。在唐朝整个的发展阶段中,三省制度先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中唐时期,这三省的制度都开始减弱和变化。其中具体是表现在“宰臣”集团的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个时候的三省长官相权旁落。具体的情况大概可以用《汉唐事笺后集》中的一句话概括:“再想下行尚书之事,尚书卿监商人宰相之权,此所谓无定制也。”有这样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方面:其一,在这个时候的政治局面非常的不稳定,唐皇为了对付复杂的事务,而对身边的亲随之人进行大量的使用,让其参与到政治中。这样长久下去,参与政事的官员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导致了三省长官有名无份;其二,在玄宗天宝年中,李林甫执权十九年,成了无法除去的政外势力,中唐的皇帝就不愿意把重权交予三省长官,怕难以控制,所以就引起了变化。由此可看出,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在统治上的缺失,为了处理逐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计后果。很多的社会政策也缺少连贯性。在集团内部也有派系斗争,并且矛盾逐渐激化,导致政治状态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三、 从经济看中唐政治制度的变迁
就经济和政治而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对政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本历史教材中详细地提到了有关古代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商业经济、手工经济以及相关的经济政治。
中唐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很大部分是源自秦汉时期,从教材中可以知道主要的方式是铁犁、役畜以及耧犁等。在盛唐时候农业经济发展还比较平稳。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让日呈繁荣景象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人烟萧条、惨不忍睹的现象。由于田地的荒废再加之战乱,导致了人民南迁,从而致使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由盛转衰。这些都是由于中唐政治体制变化,唐朝的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代长安市已经从定期活跃的传统模式,转换成店铺林立的经常性活动商业区。洛阳市场的规模又远远超过长安。除开长安以及洛阳的商业最繁华之外,扬州也有过“雄富冠天下”的名号。
唐代的中期,北方经常受到战乱的影响,而南方商业经济却以稳定的状态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和人口的重心均向南方迁移,其中的商业城市也逐步的向南方迁移,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很多城市成了新的商业区。唐代中前期,许多地方经济繁荣的城镇依旧实施着坊市分离的制度,居民们基本都住在“坊”,交易行为就在“市”进行。而面对商业买卖、交换得日益频繁,以往既定的交易场所与商贸时间已经不再能够符合居民们日常商品贸易的需求,此时就衍生出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其中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派主义诗人元稹在他的一首诗当中写道:“估客无住者,有利身即行”以及“农夫税岁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这位诗人所处为中唐时代,而又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本,这首诗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唐时期的商贸特征。商人们成群结队,走南闯北,而且明显乐在其中。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商繁多。单就长安为例,此地早已成为了胡商、外商的活跃地带,不少来自中原唐朝之外的商人们,在此安设了专属的商贸区域。但是由于中唐的政治制度发生了许多的变迁。导致了很多奸诈商家欺瞒消费者,然后和官方相互勾结的黑暗腐败现象随之出现。同时也让唐朝的商业经济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
[1]刘宝恒.唐代三省六部制改革的成败及其启示——读《资治通鉴·唐纪》[J].机构与行政,2013,09:62-63.
[2]刘惠敏.气候条件与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J].理论学刊,2011,05:11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