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民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赶学校统一教学进度,往往上课讲得满头大汗,教学内容也过于多,学生听得很累,学得很苦。在当前学科素养时代下,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师不得不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有效教学“三步曲”着手,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的技能与能力,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必须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才能让自己产生获得知识的快乐和动力,孔圣人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第三学段(小学5到6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实施先自学后再教。
一、 奏响有效课堂“第一步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带着问题进课堂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自学提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差异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提纲的使用规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控制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同时也给老师借助学习的方式,将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在课堂中合作解决,合作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适时点拨。这里的“先学”的核心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
避免了学生自学流于形式,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时候,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准备了如下的自学提纲: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2.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我会做:120÷30=(120×2)÷(30× )=(120÷ )÷(30÷10)
探究新知识:(课本P75)
一、 看课本例题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涂色表示1/2。
(1) 你能继续对折找出和1/2相等的分数吗?
(2) 通过我们折纸,我们找到了和1/2相等的分数,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相等吗?分数大小呢?那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才能不变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3) 对于书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
二、 看课本例题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3=2×□3×4=□12
1024=10○□24○□=□12
三、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做一做”1、2;
2. 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和第3题。
四、 学习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
我的收获是:
另外,隨着当前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学生都会买一些教学辅导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购买资料情况在学生自学提纲设计中适当地布置其辅助资料中的题目,当然一些学生中的辅助资料中有更加详细地自习类的提纲,教师也可以酌情参考借鉴。在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使用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加上学生自己购买的资料能更好地做好课前预习任务。
二、 奏响有效课堂“第二步曲”:师生形成和谐的互动模式,妙解问题活课堂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新课程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在学生自学所反映的问题基础上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通过“先学后教”,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班级学生比较少,为此,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学生按优、中、差进行组合,首先让优等学生帮助中、差学生解决课前自学发现的问题,这时老师只要在小组旁边认真聆听学生的讨论,必要时适时点拨。在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最好是经过优等生帮助后的差生)提出经过讨论后还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个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提出:“34=68=912=1216=3040,奇怪啊,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也可以相等呢?”笔者就说:“看样子分数之间也有一定的规律呢?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相等的分数之间的奥秘吧!”于是笔者写出:12=24=48,说:“根据你们的预习,你是用什么方法证明12=24=48呢?”此时,笔者边巡视边让学生开始小组讨论、交流,大约5分钟后学生就来汇报了: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这是三张相同的纸张,把第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把第2张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就是24,再把第三张纸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就是48,通过比较发现涂色的部分大小一样,所以说12=24=48。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是:有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1÷2=0.5、2÷4=0.5、4÷8=0.5,它们都等于0.5,所以说12=24=48。endprint
生3:我们的方法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12=1÷2=(1×2)÷(2×2)=24,24=2÷4=(2×2)÷(4×2)=48,所以说12=24=48。
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难点,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三、 奏响有效课堂“第三步曲”:学生完成配套的课堂习题,巩固深化促课堂
课堂习题是学生课堂学习讨论后的升级版,起到巩固学生知识是否过关的检测手段,所以老师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也要下苦功夫,习题的选择要分为两大类: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课堂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照顾所有层次的学生;选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难度系数较大,侧重于学生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这样才能真正面向所有学生,又注重差异,不仅让中差学生吃饱,而且让好学生吃好。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笔者设计的练习如下:
A. (必做题)把23、14、46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B. (必做题)填空:
23=( )6 1015=( )3 14=5( )
C. (必做题)在○里填上“=”或“≠”。
35○610 712○2136
D. (必做題)解决问题:数学课上,五(1)班做了10分钟的练习。五(2)班做练习的时间占整堂课的1/4。如果一堂课40分钟,哪个班用的时间长?
E. (选做题):用2、3、4、6、9、12六个数,写出3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
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学生只要经过认真预习,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布置的课堂练习学生几乎都能完成且准确率都较高。这种课堂练习一般以多媒体课件形式播放(不另外再发纸质作业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在课内作业本上写练习答案或者练习步骤即可),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当堂过关,不留课后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课余休息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 小结
在亲身经历了有效课堂的这“三步曲”后,笔者也深深感到我们教师教学的模式要大大改进。此种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屠锦红,李如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3(03).
[2]高瑞兰.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3]范薇.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