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作为其秉承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探究代替传统的教案教学已成必然。在历史课堂上,更应该强调“以生为本”,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必定是无处不在,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新思维。本文就历史课堂的探究式教学的功能展开阐述。
关键词: 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历史课堂本就是有趣的,但以过去讲、听的方式来教学,必然会使课堂索然无味。课堂功能上,原本单纯的填鸭式知识传授,创造一个开放的多样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质疑应大力加以提倡与鼓励,借此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一、 以案导学,主体先行
在课堂之前,给学生们明确教学案,画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同学们以教案为依据,带着疑问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以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课前预习。不但是导学机能的一个重要凸显,同时也是“主体先行”的关键步骤。
比如,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节课时,可以这样来设计课前内容:(1)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2)老师对本节课设计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比如:弱国无外交,外交的成败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那么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再比如,让同学们通过预习,列举出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重大外交成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历史意义。又比如,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坚持这一原则对我国立足当下的国际新形势有何意义?
二、 信息反馈,小组讨论
以学生的课前学习为基础,老师应该从各个角度多种方式去了解同学们的反馈,以便于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应当以“学案教学”的学习目标为核心,凸显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谈论完之后,各组将信息做一个全面的反馈,这样以便教师了解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大事件的当时场景以及对这个事件的介绍,比如1842年的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重要讲话这些大事件的视频、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与以前旧中国的外交有何异同。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记录下大家都认同的答案,然后派代表起来发言。反馈的时候,教师通过总结大家的答案,再加上讲解,给同学们提问是否有补充。这样反复讲解、补充、思考、讨论之后,会得出比较完整的答案。并且通过大家思考出来的答案,肯定记得更加牢固。
老师也要以“导”为核心,引导组织同学们自主讨论问题,进而更好地吃透教材内容。那么,如何去做好引导呢?首先,导入力争引人入胜,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逐步进入正题。其次就是导议,对于重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讨论、探究,也就是导思。
三、 归纳整体,构建体系
经过小组讨论与探究,做到基本弄懂弄透教材内容后,老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将本节课的重点精华从教材中加以提炼总结。当然,这个过程力求独立自主,将本身零散的知识点互相链接在一起。
例如:在进行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学习后总结出它的内容:①學习汉族的以孝治国,礼法,提倡养老,尊崇孔子;②在朝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讲汉语;③用“元”代替皇族原来的“拓跋”姓,用汉族的姓氏代替鲜卑族姓氏;④在朝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着汉族衣饰;⑤采用汉族的律令、管制;⑥鼓励汉族中的贵族与鲜卑族联姻等。这些内容都比较多,课本上必定是内容散乱,知识点比较复杂,通过这样的总结与整理,就可以简单归纳为语言、服饰、姓氏、联姻、礼法、官制、尊孔、尊老等这样就便于记忆,让同学们学会做笔记,让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以不至于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需要搞清楚它们之间隐藏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搭建起清晰明朗的知识网络。借此,学生的自主分析技能也可以得到充分地发展。具备以后知识点,就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线索,掌握了线索之后,就可以将知识点串起来。
四、 形成练习,升化素养
一切演习皆是为了实战,学习同样如此。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形成性练习。至于练习题的布置,应该做到阶段性,循序渐进。并针对学生可能依旧模糊的知识误区进行设计练习。而且练习题应该是多样性,多角度的,以及多层次的。
例如:初中历史复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高的权利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材料三、在中央废除丞相,废除中书省;在地方,撤销行中书省,设有三司;材料四、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设立军机处。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一) 简述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二) 对于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三) 由材料一到四说明皇权和相权什么变化?这样的综合题最适合作为学生的课后习题,它不仅对单个知识点有复习的作用,而且,问题的难度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掌握住问题的关键,相应的练习之后,老师应该进行统一讲解,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惑,加以启发,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采用多种渠道寻找答案,真正地提高其素质能力。对知识点的巩固,就应该多勤加练习,教师应该找更多更适合于学生的题目来要求学生完成,并且要给学生讲解,才能达到目的。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无处不在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轻松愉快而热烈的自主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同学们对于自主思考所收获的知识也更易于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1] 秦明露.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