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更田
摘 要: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师要注意细微之处,在细微之处体现真情。教师在教学中有情感,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创设情境;陶冶情操;体会情感;体会哲理;感受真情;激起共鸣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老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吸引了学生,他们便会忘我地投入学习,智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进入作者所创设的美妙境界,进而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教师还应注意细微之处,无论朗读课文讲析课文都要饱含情感。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挖掘教材,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升华其情感体验,使其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以下做法:
一、 创设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做铺垫
触景生情,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就应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境。用合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作品中的艺术情境中,才能使学生受到真实的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一篇文章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白求恩纪念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在哀婉的音乐中,我用低沉的语调讲述道:“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终年49岁。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一同走进白求恩,感受白求恩的崇高与伟大。”在此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读文章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作者在其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同形同构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思路,与作者的情感吻合起来,进而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美妙境界。其次是引导学生迅速提炼句子要点,这是快速理解句子意思的前提。一句话读完,学生要懂得“反刍”,知道句子的关键词汇是什么。这就要用上学到的句子成分知识,知道主谓宾定状补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有着怎样的作用,稍加提取主干,句子要表达什么就一清二楚了。这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就是读中的思考,是和学生阅读过程同时发生的,并不是额外的动作。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加引导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会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在读什么,读懂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师要注意细微之处,在细微之处体现真情
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复习课,老师必须饱含激情,只有有情感的老师,他的教学语言才富有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才会到位。例如,在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时,是这样激发情感的:“1997年7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件大事。今天,让我们重温这一历史盛事。”这一段话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
四、 大力提倡背诵,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
從教多年,在各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体验了一番之后,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向老祖宗学习一下语文教学。古代授课方式,分授书、背书、复讲、会讲几步。首先是老师为学生讲解,讲解完之后就是学生背原文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然后再自己复述出来并能够和同学讨论。从最初的三字经,百家姓,到各种经史子集,每个读书人都要背几十万到几百万字。这背诵是真真实实的背诵,是倒背如流的背诵,是随便抽取一句都可作文的背诵,不是我们现在的所谓“了解”即可。那些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名字的文学家,就是从背诵开始,奠定了自己文学大家的成长之路。
现在的孩子们特别反感背诵,有些老师也强调“理解就行”,“大概意思懂了就行”,不必“傻背”。久而久之,学生认定凡是“背”的都是“傻”的。可是现实的教训是:学生大脑中空空如也,连基本的词汇都理解不了,不能说流利的话,不能写通畅的文章;对于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件简单的事情,绕来绕去说不到“点儿”上……许多语文老师常常慨叹现在的中国孩子最不擅长的就是“中国话”。
现在的中学课本,要求背的篇目很少,适合背的篇目也不多,加之不少师生以中考内容为纲,考的内容就背,不考的就不作要求,学生背下来的篇目其实少之又少。几年中学念下来,大脑中能存住的文字没有多少,所以表达起来才会断断续续,词不达意,张口结舌。何谈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作者情感。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步骤有三点:一是大力提倡背诵,使学生头脑中有足够的语言信息储备。二是教师讲课要有激情,使学生能够自己体验文章语言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欣赏作品。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写时养成思考的习惯,把握句子真正的意思所在,以便正确理解句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杜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J].中国教育学刊,1980,02.
[2] 田小琳.苦学精研八十春——访王力教授[J].语文教学通讯,1980,08.
[3] 吕桂樵.漫谈语文教学的辩证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01.
[4] 丁之.宁夏语言学会成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02.
[5] 孙莉.优化作业设计,给孩子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J].基础教育研究,2011,13.
[6] 牟晨娣.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7] 褚明妍.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发展[J].教育艺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