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优势,改善数学课堂

2017-12-09 21:39朴秀艳
考试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微课小学数学

朴秀艳

摘 要: 微课教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短小精悍、指向性强、生动活泼等优势,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在于强制的灌输,而重在甜蜜的牵引。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则教学工作必然事倍功半。小学生反应敏捷,然而柔韧性不足。长时间的失望感、挫败感,容易摧毁其内心的自信心,从而抵制、害怕接触数学,甚至是出现厌学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怀有一份温情与敬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在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中,融入契合学生心理,符合学生认知的“动画式”元素,势必更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当学生具备了“一探究竟”的兴趣时,其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学习效率及知识迁移等方面,都会大为提升。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制作了如下微课视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牧民在阳光下歌唱,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这时候,一只可怜的小马驹由于犯了错误,受到了惩罚。主人将它拴在木桩上,它失去了自由。拴着小马驹的绳子长6米,如果你就是这匹小马,当你饿的时候,你能吃多大面积的青草?”当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纷纷若有所思。有的学生凝神思考,有的学生拿出纸笔……因为学生有了浓烈的求知欲,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二、 培养逻辑思维

不言而喻,数学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就数学学习而言,其形象思维有余而抽象思维能力较为不足。不言而喻,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面对“数+形”相互贯穿、互证、运算等知识点时,需要学生拥有一定基础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微课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将“数”与“形”巧妙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对两者融会贯通,达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形。例如,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制作了如下微课视频:划出一条直线表示单位“1”,给出思考问題,如何用这条线段表示1/2、3/5、5/8?又划出一条线段表示单位“2”,也即是两个单位“1”,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表示6/5、7/4?通过讨论与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将一条线段按分母为几,从而分为几段;分子为几,则相应的取几段。将“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此外,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笔者以微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任务:在杯中倒入牛奶,喝掉三分之一。之后,在杯中倒入水,待加满后,喝掉五分之二。提问:喝的水多,还是牛奶多?分别又是多少?

三、 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课堂固然是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则不仅可以达到有效巩固知识;还能发生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精神。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如此。教学活动中,笔者提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朋友、亲人开展计算工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性十分明显。此外,教学是相互反馈、消化、创新的动态过程,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过程中,也受到诸多启发。例如, 教学“角的认识与理解”相关知识点时,笔者转换思路,大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教学伊始,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角”吗?生活中哪些事物、例子可以当做“角”?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任务,同学们回去后,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将自己所见到的“角”记录下来,明天我们一起汇总之后,再展开学习。如此,以学生的视角为出发点,以学生收集的内容为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十分积极,课堂氛围相当活跃。

四、 启迪学生思维

微课视频由于时间短,其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几乎都是“一对一”细碎化、具体化的讲解过程,因此能做到“循循善诱”。对于低年级学生,面对“转折”或者是跳跃式的知识点学习,需要重视利用微课的“细致入微”,保障学生学有所得,并从中有所感悟。例如,教学二年级“乘法”时,许多学生知道一些乘法口诀,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乘法,乃至是除法的运算。然而,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学习并未真正了解知识,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为学生制作了如下微课视频,以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乘法有更加直接的认识及把握。具体为:向学生展示出一排苹果,问学生有几个苹果(5个),再出示一排苹果,问学生共有几个苹果(5+5=10),再出示一排苹果,继续问学生有多少个苹果(5+5+5=15)……依此继续,当出示到第十排、第十一排的时候,学生根据加法原理计算苹果总数就显得尤为麻烦、困难。此时,教师再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教学。即5+5=10;5*2=10 ……结合摆苹果的例子,巧妙地引出了乘法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空间之外,还可以利用微课,重建学习流程。学习活动由“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所构成。“信息传递”即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吸收内化”则是指学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提炼、总结和运用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重建学习流程,有的放矢,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祝庆尧.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人生十六七,2016,(35).

[2] 陈建军.以微课为平台,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上),2016,(0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