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三宁/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叶三宁/安徽省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出现、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情况、实施过程、效果评价及其对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意义。提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尝试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内科护理学;临床综合能力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集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包含护理评估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等在内的临床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仍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配合临床见习,难以达到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称多站式临床考试,由一系列临床情景仿真考站组成,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逐次通过各个考站,对站内的标准化病人进行检查或接受考站内考官提问,给出诊断结果和护理方法,并获得测试成绩。40多年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一直受到医护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资格考试领域,并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护理院校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我国,一些护理院校也进行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国内学者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考站构建中,多采用Delphi法,构建的考站数目不等,一般3个~13个。李娟等研究中将考站设立为4站,第1站为生命体征的测量(10.0分);第2站为标准化病人(sp)考站,包括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12.5分);第3站为护理查体,根据设计标准化病人病情进行相关的检查(7.0分);第4站为阳性体征,根据标准化病人所表现的阳性体征提供对应护理措施(0.5分),总分30分。4站之间根据设置的标准化病人病情有机联系在一起,时间60mim。黄桦等研究中设置13个考站,包括护理技能操作考站(考核常见的护理技能)、危重抢救技能考站(心肺复苏)、小组综合能力考站(主要考核突发病情的评估和抢救)、护理程序考站(包括问诊、护理查体、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等)、健康教育考站(笔试和口试)、职业态度考站及评判性思维考站等,认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促进护生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技能并使之有效转化为护理职业技能的作用是肯定的。隋树杰等研究将考站根据护理程序分为6个,第1站为问诊,第2站为评估,第3站为诊断,第4站为护理措施的制定及实施,以及一些临床常见突发急重症的护理,第5站健康教育,第6站人文关怀。
4.1 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学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医护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考核模式,其主要通过在模拟临床医疗护理场景下使用标准化病人来模型临床病例,考核医护专业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此种考核方式能从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国内许多医护院校将该模式用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技能考核中。吕利明在对学生的护理技能考核中设置5考站,分别为:护理评估考站,诊断、计划考站,健康教育考站,医嘱处理考站,技能操作考站,每个考站设置1名标准化病人,对考生进行考核,教学效果良好。景汇泉等根据教学需要,编写10个模拟病例,制成简易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将所需考核的内容穿插其中,学生的评估病人、沟通与人为关怀、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能力等比普通考核形式的同学都有显著提高。
4.2 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学基础毕业考试中的应用
护理专业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其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临床,对临床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其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也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诸多高校陆续引用新型考核模式,对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应用也应运而生。岳嘉等在护理专业毕业生考核中,选取标准化病人后,设置3考站,分别为护理技能操作考站、护理病历书写与答辩考站、临床理论综合考站,发现学生的评估能力、护理操作能力、临床决策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王斌全等根据毕业考核需要设置13站,主要包括基础技能、常用技能、危重抢救、评估、体检、综合病例分析、职业态度、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等,发现此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的呈绩呈正态分布,学生反馈良好。
4.3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
传统的护理教育往往更多关注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而忽视了其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而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对其进行实习前临床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牛桂芳等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对其进行综合训练,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引入其中,设置11个考站,主要包括护理技能操作、小组综合能力、问诊、体检、病例资料分析、健康教育、评判性思维和职业态度等考站,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小组综合能力、护理问诊、护理体检、健康教育口试、职业态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效果显著。
5.1 标准化病人选择及培训
国内在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上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侧重于选择大学1年级或者2年级的学生,也有部分高校使用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设置在不同考站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标准化病人难以体现临床上典型症状的阳性体征;同时有些学生在反复考核中也掌握了考核要点和技巧,在考核过程中会对考生做出提示,从而影响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台湾辅英科技大学使用社区养老机构的老人做标准化病人,在减少支出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做法值得借鉴。
5.2 考站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在考站设立上多采用德尔菲法,设立考站数目不等,在考站设立的项目上也是各异,有高校根据护理程序设立考站,有高校根据学生思维惯例设立考站,还有部分高校根据临床护理常规设立考站,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建议使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设置考站,既能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满足病人的各方面需求。
护理专业临床综合能力包含内容较广,因此对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次考试就可以对学生的每个方面能力都做到充分了解和评价。故可以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现有考站基础上,依据学校自身设备条件和学生考核要求,增设临床资料收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多种形式的考试项目,并根据学历层次及教学目标的难易设计难易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考站,逐渐形成考试题库。
[1]王霞,谭迎春,徐继承,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4,3(11):193-196.
[2]张璐姣,朱丹.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1A):18-20.
[3]孔志玲.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353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