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
赵静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直接导致了翻译人才的急缺,而高校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就业导向。目前我国高校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尚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无人可用,而人才又无处可去。基于此,对就业导向下的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
翻译人才;高校;就业力;培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了,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各大高校内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也纷纷重视起来,相关专业在各大高校也建立起来。目前,专业培养翻译人才的高等院校开设近200余所,翻译专业的兴起也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报考翻译专业,许多毕业生也选择了翻译相关的工作。虽然翻译行业人数众多,但是总体的素质还是偏低,真正需要翻译人才的领域却存在缺乏高端翻译人才,我国翻译行业的高端翻译人才数量只占全国范围内翻译人才数量的5%。因此,在翻译市场上对于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但同时还存在与之矛盾的情况,许多培养翻译人才的高校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却在毕业之际无法就业,这对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模式提出了质疑。因此,培养翻译人才的高校应当及时反思,建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高校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方面进行教授,开设了与听说读写译有关的课程来提高翻译人才的综合能力,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也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与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的能力相比还是存在非常多的不足。
高校开设有关于听力的课程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于翻译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的翻译能力,但是学校对于翻译人才的听力能力考查方式却没有起到真正考查翻译人才的听力能力的作用,听力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出翻译人才的真正听力水平,因为学生为了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致力于对听力题型多加练习。在另一方面,对于翻译人才的口语训练也是不够的,这在口译时就会出现不标准的情况,使得口译人才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本的意思。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翻译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合格的翻译人才必须要有坚实的阅读基础。
(二)负责的教授团体的水平不高
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资历高的教授来进行培养,负责翻译专业的教师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因为翻译行业与多个行业都会进行沟通交流,扎实的基础有利于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众多翻译高校的教师的资质并不符合要求,虽然这些教师都有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也通过了相关的教师培训,真正的实践经验并不充足,因此,负责翻译的教师并没有真正进入过翻译行业从事翻译工作。而且由于翻译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资格要求更是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交流,学生们获得相关翻译实习的机会比较少,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也使得最后效果不如人意。
(三)翻译人才在实践过程中不合格
之所以会出现翻译人才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这些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单位的用人要求,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包括除了基本的翻译能力之外还要具有其他就业能力,翻译人才在就业时出现重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翻译人才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翻译人才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缺乏实践教育,只拘泥于在校期间的翻译技巧的学习,而没有通过在实际的交流情景当中进行翻译技巧的使用,有些技巧在有一些的对话情景中并不适用,所以对于知识的死搬硬套不能满足于真正的翻译场上的需要,单纯的记忆性的知识是不能活学活用的。第二,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实践机会的接触较少,无法将所学到的翻译知识和相关技巧应用到职场当中,主要是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输,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学校对于专业的翻译人员也没有引进,平时的课程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无用的。即使翻译人才得到了外出实习的机会,也不是真正进行翻译能力方面的训练,而是在单位内进行事务性的工作,对于翻译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实习机会是无济于事的,因此高校在为翻译人才提供实习机会时也要多加考虑。第三,由于缺乏相关的翻译实习经历,翻译人才从学校离开后便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定然是不习惯的,对于在工作岗位当中的所需要的工作技能的掌握还是不熟练的,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也存在重重阻碍,专业技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当中只是基本的能力,其他的工作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翻译人才要在平时就要多多积攒工作技能。
(一)树立以就业为目的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在许多人的眼中,对于翻译这项专业的理解非常狭隘,这样一来翻译人才的进步也是非常缓慢了,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十分不利的,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也要考虑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时候需要加入一些实践课程使得翻译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
翻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培养外语人才的模式是不同的,因为翻译人才需要对两门语言精通,才能真正地做好翻译工作,翻译工作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的,是需要翻译人才经过长年累月的实习历练积攒下来的真功夫,虽然有翻译技巧的存在,但是没有根基厚实的知识储备,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对于高强度高难度的翻译工作环境是很难适应的。要想成为翻译能力强的翻译人员,就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翻译技巧结合自身在平时的练习经验应用到实际的翻译环境当中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都要进行提高,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我国由于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因此在那些对于翻译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就应当对培养翻译人才的高校进行多多支持。比如在辽宁省由于其历史原因,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非常频繁,需要人数众多的翻译人才从事于外贸、工业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需要将注意力放在相关领域的知识普及和翻译技巧的培养上。
(二)对于翻译人才的就业指导要有意识,并且要专注于其就业意识的培养
为了对那些即将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的翻译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当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这个组织当中,应当设立分管不同方面的部门,使得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够更加细致和到位,实现真正的帮助到翻译人才进行就业前的准备。学校也应当在毕业生就业之际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举办不同规模的招聘会,吸引企业来校进行招纳人才,也给了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也应组织相关的负责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知识指导,使得学生在进行应聘之前做好准备,对于被录取的几率和信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就业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毕业指导作为毕业生的必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业生必须对于就业有着清楚的目标和主观能动性,为其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三)要注重于提高翻译人才的实践能力
单单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下对翻译人才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可以考虑校企合作来培养定向的翻译人才,这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既替学校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替企业解决了招不到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的人,而且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的实际能力比单纯在学校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强许多,而且翻译人才在学习期间就同时拥有了实习经历,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于翻译的实践能力。将学校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比较强的,这种模式中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的。第一,既然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来进行对翻译人才的培养,那么学生所要进行的课程就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来进行商讨决定了,企业可以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课程表,将更加实用的课程引入到学生的课表当中,使得学生离真正的社会需求更加贴近,学校则要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方面着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翻译技巧以及做好平常的知识积累工作,对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做好工作。同时也要考虑到对不同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们的特长优势能够显现出来,在翻译路上走得更加长远。第二,学校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认识,也能够在课业之余进一步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企业也应该提供相关的经验资源给学生,使他们对校外的环境有所认识,以便于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清楚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在校期间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三,企业可以将相关的项目交给学校完成,也可一同合作完成,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总而言之,高校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帮助翻译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能够在就业之际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明确其目标建立合适的培养翻译人才的方案,使得翻译人才的就业工作能够完成得更加圆满。
[1]孔艳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7):48-50.
[2]王敏,赵修文.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4):27.
[3]刘建华.转型驱动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126-129.
[4]张银帙.英语专业翻译实践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以一次翻译实习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132-133.
[责任编辑 刘 瑶]
G642
A
1673-291X(2017)10-0151-02
2017-01-05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分研究成果(SGH16H185)
赵静(1977-),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