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的自身障碍及解决策略探析
杜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的地位和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已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将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出发,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解决途径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民营企业;融资;自身障碍;策略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就业、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较积极的作用。然而,伴随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最需迫切解决的就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多数学者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归因于现行金融体制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没有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并没有提及融资难问题的本质,融资难的原因不仅在金融体制,还在于银行、企业、政府等原因。自从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变,其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为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自然会对民营企业慎重借贷,担心信贷资产的质量,缺乏对民营企业应有的信任。曾有“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瓶颈。笔者认为,不尽快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自身得不到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民营企业自身、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探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并提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途径。
经济学界认为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是与国营企业相对的不同所有制形式,租赁者自负盈亏,另一种看法认为民营企业包括私人经营、私人投资、私人承担风向的经济实体。笔者认为,除了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的企业外,其他不涉及国有资本的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以下是笔者分析的企业融资现状:
第一,民营企业融资门槛较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存在较多障碍,甚至存在求贷无门,不知道门在哪里的情况。有研究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自我融资在融资方式中所占比重高达90%,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所占比重为7%,其他渠道为3%。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筹资金,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难问题成立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在民营企业领域的实际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政策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民营企业融资领域较高的门槛,必然会导致民营企业融资贵、成本高、阻力大、代价大,其中融资贵集中体现在成本高。近几年,政府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央行定向降准降息、税费改革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中间环节的收费高现象仍是使得企业借贷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不能像国有企业一样享受政府管理服务。总之,这些政策不仅没有在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对民间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干扰。
第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是以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相结合。理论上来说,企业的资金来源若主要是以留存收益为主,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融资费用,不用对外支付利息,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出现一系列权益不对称问题。内源融资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外源融资的基础和前提,若企业不能依靠自身力量、自身积累去发展,必然不会持久。而外源融资是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扩充规模的重要条件,也是内源融资的重要补充,仅仅依靠内源融资不能使民营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壮大。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缺少外部资金的注入,这是民营企业的无奈。
第四,银行支持力度不够。非上市的民营企业不能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其外源融资的主要对象只能是银行。之所以银行成为主要融资对象,一方面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门槛较高,另一方面上市所需要的费用较高,且审批程序极为严格。虽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但有数据显示,银行给民营企业的贷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份额较小,甚至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份额的10%,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更与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不吻合。
3.1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3.1.1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有认知障碍、规模障碍、信用障碍。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观念较为陈旧,认为外源融资会稀释家族企业的股权,这种认知障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管理者陈旧的管理观念、融资观念,决定了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信用障碍是指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导致的信用问题,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受市场波动较明显,很容易在对金融机构融资时出现惜贷现象。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近六成的民营企业在4—5年内倒闭,如此严重的脆弱性必然会使得银行放贷时更为谨慎,再加上部分恶意逃债的民营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让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防范力度,甚至是对民营企业限制放贷。总之,企业自身的信用障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更取决于自身的资信状况。此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是企业的规模障碍,有调查显示:不到70%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而大型企业则100%依靠银行贷款为主要渠道。研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与资金提供者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如果中小企业想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需要付出较大的支付成本,资金提供者甚至要付出比大额融资更多的成本,过高的支付成本往往会转化成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利润较少。
3.1.2 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
金融机构主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放贷款过程中容易放大资金的安全性等风险问题,同时,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审批贷款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周期越来越长,手续越来越繁琐,这与民营企业需要资金的紧迫性相矛盾。银行贷款在给你小型民营企业房贷款时,单位成本较高,这也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3.1.3 地方政府的原因
地方政府在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方面,主要将信贷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再加上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财务部门与融资平台对企业的融资不敏感。或者说,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并未平稳落地,上级政府缺少必要的监督。
3.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途径
第一,民营企业自身要改变传统的融资观念,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和信用体系。一方面,企业要改变外源融资会稀释家族股权的传统理念,积极寻求外源融资,将融资体系向多渠道转变。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优化治理结构,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恪守诚信,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秉承“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理念,与银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获得银行的支持和信任。笔者认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不深入,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引入高科技,提高创新能力,以获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减轻自身的资金压力。
第二,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减少获取中小企业信息的支付成本。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支持,为各行业、各领域提供了极大地便利。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高效获取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账务情况等信息,用较小的成本获取经营线索,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额支付成本。通过优化放贷流程,研发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放贷频次和规模,改善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服务。
第三,除民营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外,政府在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中也要积极发挥作用,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并加大民营企业骗取融资的惩罚力度。笔者认为,在大力倡导、推行担保行业外,还可以推动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的普及,一方面可以缓解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为民营企业增加信用评估,如由第三方提供民营企业的管理评估报告等。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之后,还要加强监督,确保政策平稳、安全落地,清理金融机构的不合理收费、转移支付成本等乱象,自身要树立清正廉洁、依法行政的形象,合理取消、合理担保、合理评估、合理登记、合理放贷,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注入资金活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力度,进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综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民营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发力,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感召,提高全民信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的监督,提高民营企业失信成本,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新风。
(吉林省百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1] 曹博开.锦州市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探讨.商.2015 (42):173.
[2] 崔鑫源.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软件:电子版.2016 (10).
[3] 祁金兰.青海省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4):70-71.
[4] 胡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经济师.2016 (8):8-9.
[5] 王思惟.中国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分析——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视角.科技视界.2015 (36):304.
[6] 彭凤祥,王银光,张慧慧.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当代金融家. 2016 (2):152-153.